劉巖
在高血壓疾病中容易出現高血壓性腦出血情況,且發生率較高,該病的發生與長期體力勞動、腦力過度、情緒激動等有關。在發病的時候通常會表現為頭痛、躁動、惡心嘔吐等,如果沒有給予及時的治療,容易促使血壓不斷上升,出現呼吸障礙或脈搏減緩等情況,嚴重情況下會導致中樞性衰竭,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會造成較大影響[1]。針對該病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主要對患者出血癥狀進行合理控制,降低顱內壓,對術后并發癥等進行有效的預防。在傳統的開窗血腫清除術治療中,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不利于患者盡早康復。而內鏡微創術屬于微創技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有利于術后盡早康復,預后效果較好[2]。在本次研究中,對該病患者上述兩種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進行探究,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8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130 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65 例。對照組男37 例,女28 例;年齡36~76 歲,平均年齡(51.34±8.23)歲;平均血腫量(68.36±8.67)ml;腦出血部位:基底節區46 例,小腦10 例,顳葉6 例,額葉3 例。實驗組男38 例,女27 例;年齡37~77 歲,平均年齡(52.18±8.28)歲;平均血腫量(69.24±8.85)ml;腦出血部位:基底節區43 例,小腦11 例,顳葉7 例,額葉4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經過CT 檢查確診,伴有嘔吐、失語、偏癱、意識障礙等癥狀?;颊咧椴⒑炇鹜鈺?。排除標準:凝血功能出現異常者、語言與聽力出現異常者、精神異常者、嚴重臟器受損者等。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窗血腫清除術治療,在術前做好準備工作,穩定患者情緒。給予氣管插管麻醉處理,根據患者頭顱CT 檢查結果,避開腦重要血管區、重要功能區,了解血腫量最大部位,并對手術切入口進行確定,通常為馬蹄形切口或直切口。在患者顱骨部位開展鉆口操作,并形成骨窗,長度通??刂圃?~4 cm。之后將硬腦膜切開,采取腦穿針工具對其血腫進行穿刺處理。借助顯微鏡功能,將血腫腔充分顯露出來,并采用細吸引器頭將血腫抽吸干凈,之后采用生理鹽水對切口進行清洗,確保血腫徹底沖洗干凈,之后對頭皮各層進行嚴密縫合。手術結束后需要對切口密切觀察,監測顱內壓,避免出現異常情況?;颊咔宄[后仍然出現腫脹情況,應擴大骨窗,給予去骨瓣減壓術治療,并給予引流處理。
實驗組給予內鏡微創術治療,在術前做好準備工作,穩定患者情緒。給予氣管插管麻醉處理,使用0°神經內鏡,具備高清內鏡系統,對患者進行CT 檢查,根據患者頭顱CT 檢查結果,避開腦重要血管區、重要功能區,了解血腫量最大部位,并對手術切入口進行確定。找到血腫與頭皮距離最近點進行鉆孔處理,在患者顱骨內板進行鉆口操作,確保鉆孔深度合適,通常設置為1 cm。在操作的時候應避開皮層血管。將骨孔作為中心,并對其進行直切口處理,切口控制在4 cm左右,對其進行鉆孔處理,骨瓣直徑需要控制在2.5~3.0 cm 左右,切開硬膜,對皮質組織進行電凝處理,分離腦組織,并開展穿刺操作,確保穿刺到血腫部位,拔出內芯,將透明外套管留置,發揮出外套管的作用,及時建立微創通道。在內鏡的輔助下,神經內鏡沿著通道進入血腫腔,對腦部血腫及時清理,在內鏡的輔助下對其進行止血處理,并確保神經內鏡處于直視狀態,之后需要安置引流管,通常放置3~14 d,之后對穿刺外套管取出。對患者情況進行觀察,沒有異常后可以采取明膠海綿進行填充,以便達到較好的止血效果。手術完成后縫合切口。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血腫清除率與入住ICU 時間。血腫清除率=(術前血腫量-術后血腫量)/術前血腫量×100%。②采用GOS 對患者預后情況進行評估,分為恢復良好、輕度殘疾、重度殘疾、植物生存、死亡。GOS 優良率=(恢復良好+輕度殘疾)/總例數×100%。③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肺部感染、顱內感染、再出血、腦積水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入住ICU 時間與血腫清除率對比 實驗組手術時間、入住ICU 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失血量少于對照組,血腫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入住ICU 時間與血腫清除率對比()

表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入住ICU 時間與血腫清除率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兩組GOS 優良率對比 實驗組GOS 優良率為86.15%,高于對照組的70.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GOS 優良率對比[n(%)]
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62%,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高血壓性腦出血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臨床上比較常見,出血部位通常在丘腦與基底節部位,其次在小腦與腦干部位[3]?;颊叱霈F腦出血的現象,就會促使顱內壓不斷上升,并且會引起占位效應,破壞到周圍的腦組織,從而出現腦損傷情況,主要表現為腦水腫與腦組織缺血壞死等,會影響到神經功能。該病病情比較嚴重,會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健康[4],應加強重視,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需要對其進行盡早診斷,為該病的治療提供準確依據。針對該病主要采取手術治療,能夠達到較好的止血效果[5,6]。
傳統開窗血腫清除術治療可以有效緩解局部缺血情況,對血腫的占位效應進行有效改善,降低腦組織損傷情況。但是開顱手術會出現較大的開顱面積,腦組織長時間暴露在外,對預后效果造成較大影響,且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不利于患者術后快速恢復[7,8]。隨著微創技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內鏡微創手術治療可以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治療中取得滿意效果。微創手術切口小,手術時間短,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小,術中失血量較少,有利于術后患者快速恢復[9,10]。通過內鏡可以清晰看到患者腦部情況,為醫生提供清晰的視野,可以降低實際操作難度,更好的清除血腫,療效顯著。在手術中不用進行骨瓣操作,對腦部神經具有一定的保護效果,能夠降低顱內壓與并發癥發生率,手術安全性較高[11,12]。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治療中,采用內鏡微創術治療的效果優于開窗血腫清除術,內鏡微創術治療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血腫清除率較高,手術時間較短,創傷小,有利于患者術后盡快恢復,該手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可靠性,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