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博
急性闌尾炎在臨床上又被稱作盲腸炎,屬于一種急腹癥,該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于糞石阻塞、闌尾腔梗阻所導致的急性炎癥,并伴有中性粒細胞增高的現象,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右下腹疼痛劇烈、嘔吐、惡心、腹瀉、體溫升高等,少數患者會伴有皮膚過敏等情況[1]。急性闌尾炎的多發季節為夏秋季節,尚無特定多發人群,大多是因為暴飲暴食、飲食不當,或是食生冷腐餿、不潔穢濁的食物而引發[2]。在臨床上,急性闌尾炎主要分為4 種類型,即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壞疽及穿孔性闌尾炎[3]。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急性闌尾炎,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手術方法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恢復快、并發癥少等特點[4]。為進一步分析急性闌尾炎患者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本文選取本院84 例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84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2 例。對照組男24 例,女18 例;年齡32~78 歲,平均年齡(57.3±8.8)歲;體質量52~83 kg,平均體質量(67.3±5.6)kg。研究組男25 例,女17 例;年齡33~77 歲,平均年齡(57.9±8.8)歲;體質量53~84 kg,平均體質量(67.8±5.8)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衛健委頒布的有關于急性闌尾炎的相關診斷標準;②經過各項檢查(B 超等)確診為急性闌尾炎患者;③臨床資料完整患者;④無手術禁忌證患者。排除標準:①患有肝、腎等重大臟器異常障礙的患者;②患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異常的患者;④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⑤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⑥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對此次研究全部知情同意。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術前需進行控制血壓、血糖、抗感染等治療。對照組患者應用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對患者進行硬脊聯合麻醉,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在患者下腹做一手術切口,依照順序對肌肉筋膜進行逐層分離,以保證找到闌尾,同時應用止血鉗夾住闌尾根部并進行切除,最后對闌尾根部殘端進行縫合,沖洗腹腔后對肌肉筋膜進行逐層縫合。研究組患者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取仰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在患者臍緣上方做一手術切口,創建人工氣腹,并插入腹腔鏡;分別在左腹直肌外側緣臍下及右下腹穿刺點進行戳孔,嚴格依據操作流程按順序置入套管針(10、5 mm)及操作器械;分離闌尾與四周組織,應用抓鉗抓住闌尾,并應用鈦夾夾閉后切斷闌尾系膜與闌尾動脈。將切斷闌尾放入標本袋,電凝殘端黏膜,取出標本袋中的闌尾,如果沒有出血現象,應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腔,直至清洗液顏色干凈,最后置入引流管。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手術情況及疼痛程度 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等。疼痛程度應用VAS 進行判定,總分為10 分,得分越高說明疼痛程度越強烈。
1.3.2并發癥發生情況 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腸梗阻、切口出血、切口脂肪液化。
1.3.3QOL 評分 應用QOL 評分判定患者生活質量,QOL 評分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活動、生理功能、總體健康5 個項目,每1 項滿分為100 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手術情況及疼痛程度對比 研究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及疼痛程度對比()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及疼痛程度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4.8%低于對照組2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2.3兩組QOL 評分對比 研究組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活動、生理功能、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QOL 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QOL 評分對比(,分)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較為常見且多發的腹部疾病,具有起病迅速、變化快等特點,該疾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腹部劇烈疼痛、發熱、胃腸道不適、壓痛、過敏等,同時,患者在發病后還會出現各種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5]。急性闌尾炎的病情十分復雜,臨床認為通常與梗阻、飲食、感染、便秘、遺傳等原因相關[6]。現階段,臨床治療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方法主要以手術為主,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革新,腹腔鏡手術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7]。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急性闌尾炎患者的手術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傳統開腹闌尾切除手術中的弊端,醫師的操作視野更全面清晰,通過腹腔鏡的引導,密切觀察患者的病灶區域,進而排除隱形病灶,降低誤診率[8-10]。有資料指出,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相比于傳統開腹闌尾切除手術有以下優勢:①在手術中,分散戳孔,將肌肉與組織撐開,能夠有效防止出現神經損傷的現象,避免發生并發癥,促進患者后期的疾病恢復;②可以清晰分辨闌尾及四周組織結構,徹底清除組織間隙滲出的膿液,并將腹腔內的膿液完全沖洗干凈,還可以將引流管放置在最佳引流處,預防腹腔出現殘余感染的現象,進一步改善腸功能的同時最大程度避免腸梗阻、腸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③腹腔鏡可以全面探查腹腔,有助于醫師精準確認闌尾的具體區域,防止漏診、誤診,而且該手術方法不受患者體型、腹壁肥厚、闌尾位置等外在原因的影響;④該手術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不用鎮痛劑、恢復快等特點。
本文研究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急性闌尾炎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可以有效縮短手術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同時還可以減少術中出血量,節省住院費用,并降低疼痛程度。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提示急性闌尾炎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并發癥較少,安全性高,且創傷小,有利于促進患者盡早康復。研究組精神健康、情感職能、社會活動、生理功能、總體健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急性闌尾炎應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可盡快恢復胃腸道功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程度,縮短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加快術后排氣,同時明顯降低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創傷小,安全性高,值得臨床積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