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是甲狀腺的常見惡性腫瘤,該病癥早期沒有顯著的癥狀,患者也未出現嚴重不適,所以常常會被忽略。很多患者確診的時候往往已經發展到病情的中晚期,因此,對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1]。臨床對該病癥的診斷通常采用超聲檢查,但總體檢出率不高,導致臨床應用的整體受限。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成為一種全新的檢驗方式被逐漸推廣在臨床上,這種診斷方式可以實現對腫瘤的良惡性鑒別,還能觀察腫瘤血管的病變狀況,可全方面多角度的了解腫瘤的具體形態[2]。本文主要研究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診斷價值,詳情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來本院進行診斷的86 例疑似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中,男∶女為43∶43;年齡18~65 歲,平均年齡(45.05±11.34)歲;病程3~15 個月,平均病程(8.45±2.19)個月。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的《知情同意書》上面簽字,臨床資料經驗證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中的標準。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頸部包塊,有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表現[3];②具備超聲及超聲造影檢驗的適應證;③均具備手術獲取病理組織的適應證;④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1.2.2排除標準 ①既往甲狀腺腫瘤;②嚴重的臟器功能不全;③過敏性疾病;④精神狀態不佳;⑤超聲及超聲造影禁忌證。
1.3檢查方法 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所有患者均選擇彩色超聲多普勒診斷儀(ToshibaAplio 400)進行診斷,協助患者選擇仰臥體位,在患者頭部以下墊軟枕,利用二維超聲對患者進行多維度的掃描,并對掃描所獲得的病灶信息進行清晰準確的記錄。在完成相關的檢查和記錄工作后,以超聲設備為基礎對患者的結節和周邊、內部血流狀況進行分析判斷,同時檢驗患者是否存在頸部腫大和淋巴結腫大。若發現患者有腫大的淋巴結,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測量,同時記錄淋巴結的形態和內部回聲,記錄血流情況等等。提醒患者在超聲檢查期間維持穩定的呼吸頻率,避免患者出現吞咽等情況,同時對患者進行超聲造影。首先通過肘靜脈對患者注入生理鹽水5 ml,之后注入造影劑(以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為造影劑主要成分,由意大利Bracco 公司生產,每瓶造影劑含有59 ml 的六氟化硫氣體及25 mg 的白色凍干粉,其中白色凍干粉中含有棕櫚酸、聚乙二醇400、二棕櫚林咸甘油鈉、二應林之賢膽堿等。注入造影劑之前首先注入5 ml 生理鹽水,充分震蕩,搖晃均勻以便于形成45 μg/ml 的微泡懸浮液),在造影劑注入之后再次注入5 ml 生理鹽水,動態關注患者的造影情況,并由2 名具有豐富經驗的閱片醫師進行閱片和集中討論,并給出結果。
1.4觀察指標 比較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和病理診斷的檢出情況,以病理診斷為金標準,分析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的診斷結果,并分析其影像學表現。①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的診斷結果包括對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診斷的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和約登指數。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100%;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總例數×100%;約登指數=(靈敏度+特異度)-1[4]。②總結超聲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影像學特征。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和病理診斷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檢出情況比較 86 例疑似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經病理診斷檢出35 例,其余51 例為良性結節,經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檢出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33 例,檢出率為38.37%,與病理診斷的40.70%(35/8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和病理診斷的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檢出情況比較(n,n=86)
2.2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結果分析 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陽性預測值為96.97%(32/33),陰性預測值為94.34%(50/53),靈敏度為91.43%(32/35),特異度為98.04%(50/51),準確度為95.35%(82/86),約登指數為0.8947。見表2。

表2 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結果分析(n)
2.3影像學表現 超聲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學表現。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的血流以3 級血流為主,在結節中存在豐富的血流信號。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存在頸部淋巴結轉移,經超聲診斷出的33 例患者中存在重大淋巴結9 例,占27.27%,其中經手術確診淋巴結轉移8 例(24.24%)。
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屬于臨床上比較嚴重的病變,美國的癌癥機構統計得出甲狀腺癌的發病率每年會增長3.6%,死亡率每年增長1.1%。我國的甲狀腺癌發病率表現為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超聲影像學技術的不斷推廣,臨床對甲狀腺結節的檢出率也在不斷提升。甲狀腺癌發病隱匿,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所以容易導致臨床被忽略[5]。對該疾病進行早期診斷成為臨床診斷的熱點,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患者有浸潤性生長的表現,一般患者自身不會產生顯著的包膜回聲,病灶本身也基本不規則,所以及時發現有助于患者的及時治療。
臨床對患者進行診斷時,可通過超聲檢驗和造影劑檢查清楚的觀察到患者的血管形態和血管走形,也能了解患者的組織形態和灌注表現,有助于觀察微小病灶的邊界,了解鈣化和纖維化的程度。在實踐中通過這種方法有助于臨床的診斷。通過對本文檢驗結果的分析,能夠充分說明利用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有助于發現周圍血管的血供情況,這對分析腫瘤病灶的微血管數量也存在一定的作用[6-8]。利用超聲檢查有助于發現甲狀腺微小癌表現出的實質性低回聲結節,但如懷疑有高度的甲狀腺癌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的診斷。超聲造影檢驗時,甲狀腺結節腫塊合并陳舊性出血一般沒有明顯的增強表現,而且局灶性的橋本甲狀腺炎會表現出較高的增強或等增強,這樣就能實現與甲狀腺癌的根本性區別。
綜上所述,常規超聲聯合超聲造影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以為臨床的治療工作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