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清
結核病是一類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誘發的傳染性慢性疾病,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問題,特別是耐多藥結核病威脅逐漸加深。從流行病學方面來看,當前全球耐多藥肺結核菌感染人數較多,近2/3 具備耐多藥危險,每年耐多藥病例高達49 萬,在肺結核中的占比較高[1,2]。我國每年新發耐多藥肺結核病例較多,全球名列第二,人體健康備受威脅。肺結核的治療中常用藥有利福平等,然而耐多藥肺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較高,治療難度高,難以治愈。疾病治療主要憑借藥敏試驗及耐受性好、安全性高的藥物展開,但取得效果不理想,費用較高,患者承受的痛苦較深,會給家庭與社會增添諸多負擔[3]。利奈唑胺肺泡組織中滲透性較高,疾病具有較強耐受性。所以,本研究主要就利奈唑胺聯合標準化化療方案對耐多藥肺結核的效果進行觀察。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5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各55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25 例;年齡25~61 歲,平均年齡(55.27±10.29)歲。觀察組:男29 例,女26 例;年齡24~60 歲,平均年齡(55.24±10.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早、晚、即時三刻取患者痰液標本,添加4%NaOH、痰液進行預處理,無菌吸管取預處理后的痰液0.1 ml,均勻接種于3 種羅氏培養基斜面,放在恒溫度箱中培養,溫度調節為37℃。前10 d 每隔3 d 對菌落變化進行觀察,10 d 后觀察1 次,培養1 個月后菌落未生長者呈陰性,相反是陽性。用結核分枝桿菌占比展開藥物敏感性實驗,分別取4 ml 無菌蒸餾水對藥物進行溶解,取藥物10 ml 及BACTEC MGIT 960 SIRE 0.8 ml 加入到培養管內,選0.5 ml 菌液加入到諸多含藥培養管中,培養管放置恒溫箱進行2 個月的培養。耐多藥肺結核多數是耐HR。
對照組:實施標準化化療方案。丁胺卡那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莫西沙星,口服,療程18 個月。結合藥敏研究數據以及疾病特點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利奈唑胺片(600 mg/片)治療,口服,初期劑量為600 mg/次,2次/d;進入鞏固階段600 mg/次,1 次/d,共治療18 個月。產生比較嚴重的凝血功能紊亂、頑固性低氧血癥患者劑量為300 mg/d,直到停藥。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兩組治療效果,判定標準:作用大:癥狀消散,肺部CT 證實病灶吸收,痰結核菌培養陰性;有作用:癥狀顯著改善,肺部CT展現病灶有吸收,痰結核菌培養陰性過少;無作用:癥狀變化不顯著,肺部CT 展現病灶沒有吸收或新發癥狀。總有效率=(作用大+有作用)/總例數×100%。②觀察兩組臨床相關指標,包括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空洞縮小時間、空洞閉合時間、痰菌培養轉陰時間。③觀察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血液系統、胃腸道反應、末梢神經炎。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空洞縮小時間、空洞閉合時間、痰菌培養轉陰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因耐多藥結核菌用藥比較匱乏,耐多藥肺結核痰菌轉陰較緩,診治難度高,容易傳染,治療費用高,容易致死,難以防控,人類健康備受威脅。研究得出:耐多藥肺結核治療成功率高達64%,耐受性較差[4,5]。利奈唑胺是抗生素,臨床經常用于耐甲氧西林感染的治療中。治療肺結核時,此藥對耐多藥結核菌的抗菌效果良好,增殖期與靜止期均能發揮優良的效果[6]。但耐多藥肺結核患者需長時間用藥,應對用藥不良反應進行關注。
標準化化療方案是既往經常應用的方式,肺結核治療用藥較多,抗結核用藥種類繁多,抗結核用藥比較廣泛,多重耐藥結核病發生率過高,但多重耐藥肺結核治療沒有標準藥物計劃,多重耐藥結核病的治療中容易失敗,一些患者會逐漸發展為廣泛的耐藥肺結核,治療難度頻頻增加,嚴重時患者會有生命之憂[7,8]。標準化的化療方案主要是為患者服用抗病藥物展開化療,治療階段暫停靜脈抗結核藥物的使用,其與藥物發揮維持效用。
耐多藥與較廣的耐藥肺結核是比較嚴重的耐藥結核病,當下尚無有效的治療用藥,患者病情發展緩慢,治療效果不佳,難以預后。利奈唑胺是一類全新的人工合成抗生素,對細菌蛋白質合成具有較強的抑制性,直接參與細菌蛋白的合成,選擇性與核糖體相結合,有效對蛋白質合成進行抑制,不會輕易和其他蛋白合成用藥交叉出現耐藥性[9]。從藥物結構與機制上來看,利奈唑胺對革蘭陽性菌活性較強,組織穿透力較強。臨床比較適合革蘭陽性球菌感染誘發的感染性疾病[10]。和其他的抗菌藥物比較,藥物不會過度影響肽基轉移酶活性,可對核糖體的結合有效進行遏制,遏制核糖復合物形成,對細菌蛋白質的合成發揮阻礙作用,有效進行抗菌。從整體上來看,藥物發揮作用顯著,短時間即可達到血藥濃度峰值,不會對肝臟造成過大的損傷,可經腎臟代謝排出的藥物占比達10%[11]。利奈唑胺能夠與糖體50S 亞基mRNA 基因核苷酸相結合,能夠遏制細菌成為70S 核糖體復合物,有效進行抗菌。部分研究展現,此藥對諸多結核菌抗菌活性較強[12]。本研究中,藥敏研究展現,全部患者均是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觀察組疾病表現緩解時間相對較短,治療有效率較高,這表示標準化化療的同時與利奈唑胺相結合能夠獲取優良的治療效果。猜測可能與患者機體中結核分枝桿菌的抑制相關,延緩肺部炎癥的吸收時間,治療效果可得以提高。從不良反應方面來看,增加利奈唑胺后,雖然不良反應有所增加,但并不明顯。全部患者經對癥處理后持續治療,藥物口服用藥生物利用度升高,血漿蛋白容易結合,腎臟能夠將30%的藥物清除,不會對腎功能造成過大的影響,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可應用,安全系數高。臨床一般多將其用在多重耐藥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的治療中,但對肺結核患者能夠加速病灶的吸收,該藥物的安全性高,應用于疾病的治療中,能夠發揮優良的效果[13,14]。
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8.18%高于對照組的81.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空洞縮小時間、空洞閉合時間、痰菌培養轉陰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得出:采用利奈唑胺與標準化化療方案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各癥狀改善時間可得以縮短,效果比僅用標準化化療方案好。其主要原因是標準化化療方案雖然能夠實現控制疾病的目的,但無疑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心理負擔,加上生理上承受的痛苦,常令患者治療依從性不佳,使得治療效果不理想。而在標準化化療的理念下,為患者采用利奈唑胺聯合治療,將會一定程度減輕患者的生理痛苦,部分患者比較擔心不良反應,從研究數據來看,雖然會存在不良反應增多現象,但兩組差異不顯著,經科學的控制,可以減少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
綜上所述,利奈唑胺與標準化化療方案相結合能夠提高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實際治療效果,縮短疾病臨床表現改善時間,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