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冬梅
宮頸癌是一種原發于子宮頸部位的惡性腫瘤,又稱子宮頸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明顯下降趨勢,這與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接種和健康教育的宣傳有著直接的關系[1]。目前宮頸癌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宮頸癌一經確診,就應利用影像學檢查,初步判斷宮頸癌分期并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理類型、疾病分期、腫瘤大小和生育需求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對Ⅳ期宮頸癌的治療通常使用姑息性放療或化療方法。目前DP 方案是治療Ⅳ期宮頸癌最常用的化療方案[2]。但DP 方案對Ⅳ期宮頸癌的完全緩解率較低,并容易導致患者耐藥。香菇多糖是一種具有免疫調節作用的抗腫瘤輔助藥物,對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69 年,日本千原吳郎首次提取出香菇子實體的胞外多糖,并證實其有抗腫瘤活性[3]。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研究表明[4,5],香菇多糖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激活T 細胞、巨噬細胞等淋巴細胞使得其恢復免疫協同作用,來達到抗腫瘤的作用。本實驗探討香菇多糖與DP 方案聯合對Ⅳ期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經本院醫生確診為宮頸癌Ⅳ期的13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分配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5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54 歲,平均年齡(36.3±6.1)歲;體重47.5~69.2 kg,平均體重(57.5±3.9)kg;學歷均在初中以上;病程5 個月~3 年,平均病程(2.2±0.8)年。觀察組患者年齡21~58 歲,平均年齡(36.5±5.9)歲;體重48.1~76.6 kg,平均體重(58.1±6.8)kg;學歷均在初中以上;病程6 個月~3 年,平均病程(2.4±0.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在本院就診并經本院檢查和病理活檢后確診為宮頸癌;②符合國際婦產科分期(FIGO)標準,且宮頸癌處于Ⅳ期;③Karnofsky(KPS)評分≥70 分,預計生存期≥3 個月;④年齡18~60 歲。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對本次研究需要測量指標有影響的疾病患者;②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③對本次實驗藥物具有過敏反應或禁忌患者;④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⑤患者有既往化療史;⑥患者無法配合本次研究或患有其他精神類疾病。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已閱讀同意書,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本實驗已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并通過。
1.2方法
1.2.1對照組 患者使用DP 方案進行治療。多西他賽(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092),靜脈滴注75 mg/m2,滴注1 h/次,每3 周重復1 次;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56),靜脈滴注75 mg/m2,每3 周重復1 次。患者在開始靜脈滴注順鉑前12 h 和用藥當日應滴注等滲葡萄糖注射液,使順鉑充分水化。在患者使用順鉑時,應實時監測患者的血鉀和血鎂變化,對低血鉀和低血鎂要及時糾正。同時給予患者氯化鉀、甘露醇和呋塞米等利尿劑,使患者尿量達到2000~3000 ml/d,降低順鉑使用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2.2觀察組 患者使用香菇多糖聯合DP 方案進行治療。DP 方案藥物用法用量同對照組。香菇多糖片(浙江普洛康裕天然藥物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215),口服,2 次/d,3 片/次。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1治療效果判定標準 在治療的第12 周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判定標準依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 中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 v1.1),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病情穩定和疾病進展,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例數×100%[6]。
1.3.2不良反應 在患者用藥的第3、8、12 周,對患者胃腸道反應、脫發、腎損傷、脊髓抑制[9]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統計。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12 周時,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0.00%,高于對照組的41.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低于對照組的36.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臨床一般對Ⅳ期宮頸癌患者采用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方法[7]。化療是指利用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通常與化療增敏藥物合用[8]。腫瘤細胞可誘導產生免疫原性,使機體無法識別腫瘤細胞,難以將其清除。因此在腫瘤患者化學治療時應同時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以達到增強機體識別并清除腫瘤細胞的能力[9]。香菇多糖是從香菇中提取的一種β-(1-6)支鏈β-(1-3)-葡聚糖[10],它已被開發為癌癥化療的輔助藥物,并在日本和中國得到臨床應用。香菇多糖自1985 年起在日本被批準為免疫調節劑,并與化療聯合應用于臨床。自1995 年以來,香菇多糖在我國也被廣泛用于惡性腫瘤的治療[11-13]。香菇多糖對正常的機體并沒有免疫促進的作用,但它對于腫瘤或感染后的機體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提高腫瘤機體的免疫力。香菇多糖在體內篩選實驗中并沒有直接的抗腫瘤效果,而是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發揮抗腫瘤活性。香菇多糖可以促進外淋巴細胞培養物的轉化,促進淋巴細胞活化因子的產生,從而釋放各種輔助性T 細胞因子[14-16],增強機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也就是說香菇多糖是一種胸腺依賴型免疫輔佐劑,它對肝臟和脾臟中的巨噬細胞具有很強的識別能力,可使得抗腫瘤藥物清除腫瘤細胞的能力進一步提升。香菇多糖除了可以增強機體免疫力達到抗腫瘤的效果,還具有免疫調節、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由于香菇多糖是從香菇實體中提取,其主要成分是多糖類和氨基酸,還有各種游離單糖與核苷,因此香菇多糖具有較小的副作用和較少的不良反應,可提高腫瘤患者化學治療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本研究通過對照實驗的方法,對觀察組患者采用香菇多糖聯合DP 方案治療,對對照組患者采用DP 方案單獨治療。結果顯示治療12 周時,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60.00%,高于對照組的41.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0%,低于對照組的36.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單獨使用DP 方案相比,在DP 方案基礎上應用香菇多糖治療Ⅳ期宮頸癌患者具有更好的療效,且能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