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紅
(雄安新區雄縣龍灣總校龍南小學,河北 雄安新區 071801)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小古文以人物故事居多,具有篇幅短小、語言凝練、內涵豐富等特點。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古文的閱讀學習主要應從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與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等方面展開教學,為學生今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把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結合部編教材中文言文特點,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教學:
在小古文教學中,首要的是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準、讀出停頓、讀出小古文的韻味來。何謂讀通呢?讀通就是要求學生在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朗讀實踐活動中達到讀準字音,讀好節奏、停頓,在讀中形成對小古文的整體感知,培養學生語感,讓學生的誦讀顯得更加有滋有味。
以部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精衛填?!方虒W為例,課文篇幅非常短小,僅35 字,幾乎與一首詩的字數相當。教學這篇小古文時,由于學生已經具有了朗讀小古文的學習經驗,教師就讓學生先結合課文注音自由朗讀,至少把課文讀三遍以上,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然后教師通過個人讀來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接著教師范讀給學生聽,尤其是“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边@句話教師要有意識重讀,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小古文朗讀停頓的節奏,最后教師再讓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小古文的味道來。
反復誦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引領學生讀出小古文韻味的有效方式。小古文的朗讀形式有許多,教師依據小古文特點,采取多樣化誦讀的方法,引領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有利于學生對小古文的整體感知,在熟讀成誦中感受到小古文的語言魅力。
學習小古文不僅要求學生會讀,讀出韻味,還要求學生能夠讀出文言文的內涵來。在學生通讀對文本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小古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品析,并通過結合課文注釋、聯系生活經驗、想象畫面、情境講述等方式獲得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與感受。
以部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為例,教師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聚焦“嘗、走、唯”三個字,讓學生說說它們在小古文中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再讓學生把小古文中這些詞的意思與現代文中的意思進行對比,說說這些詞語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小古文與現代文在語言上的差異,幫助學生積累小古文閱讀經驗,為學生今后文言文的閱讀理解奠定基礎。最后教師再讓學生結合注釋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可以促進學生對王戎善于觀察、冷靜思考、獨立判斷等美好品質的感悟。
小古文與現代文在語言表達方面有著明顯的差異,教師引領學生關注小古文中的關鍵詞句,引領學生比較、品味、賞析、講述等,可以促進學生對小古文的理解感悟,幫助學生真正讀出小古文的內涵韻味來。
在學生讀通、讀懂的基礎上,教師可依據小古文特點采取知人論世、切記體察、適度拓展、讀寫聯動等形式來引領學生進行適當的語言訓練,以幫助學生實現小古文閱讀學習的遷移運用,融會貫通,促進學生的語言運用與建構,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以部編教材六年級上冊《書戴嵩畫牛》教學為例,在學生學完課文以后,教師讓學生說說學了這一課以后自己有什么收獲,在交流中學生們明白了術業有專攻,做事要善于向專家請教的道理。當學生明白這點以后,教師針對“耕當問奴,織當問婢”引領學生進行適當的語言訓練:耕當問奴,織當問婢,畫牛當問(),畫鳥當問(),作詩當問(),()當問(),()當問()……君子是以務學而好問也。在教師表達支架的搭建下,學生們寫出了許多做事需要向專家請教的例子來,這樣的讀寫訓練,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內化,而且在遷移運用中使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
小古文教學不光要注重對學生文言文語感的培養,注重對文言文詞句的理解及內涵的把握,還要善于以小古文為載體,引領學生內化語言,遷移運用,以更好地傳承我國優秀文化,促進學生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小古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著深刻的教學價值。在小古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小古文中蘊含的文化價值的挖掘,可以傳承我國古典文化,把弘揚我國優秀文化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如部編教材四年級上冊《囊螢夜讀》《鐵杵成針》兩篇課文中蘊含著勤學文化。學習《囊螢夜讀》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胤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讀書的精神,再讓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學習條件說說學習這樣的課文對自己有什么啟示。學生們把自己的學習情況與胤囊螢夜讀的精神進行對比,感受到了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樹立了要向胤學習的決心,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學習《鐵杵成針》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精神,對于自己的學習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學習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一課時,課文中蘊含著知音文化。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課后資料袋中呈現的關于知音的句子,以及自己搜集到的有關知音的名言警句來學習,可以深化學生對知音文化的理解認識,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部編教材中的每一篇小古文都是編寫者精心選編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注重對課文中蘊含的文化因素的挖掘,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無形的文化滲透,可以使學生從中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更好地傳承民族優秀文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在部編教材小古文教學中,教師應從小古文的文體特征出發,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讀好課文,真正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小古文中傳遞出的內涵與價值,引領學生自覺地傳承民族文化,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