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龍
(湛江市坡頭區麻斜中學 廣東湛江 524543)
隨著藝術教育課程的開啟,美術校本課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在文化背景下開發和應用初中美術校本課程,初中美術教師已經展開了一系列的思考和革新。美術課程能夠啟迪學生的心靈,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學生對于藝術的賞析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且文化自信背景下還能夠讓初中學生增強對于中華傳統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認知,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
初中美術的課程校本開發,要以學生為主體,以人為本,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從文化自信角度下出發,將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校本開發中,有利于豐富初中美術教學的內容。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建設的希望,加強初中學生的文化自信,肯定國家和民族的內在價值,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校本中,能夠為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在現階段的初中美術課程校本開發過程中,要以思想建設為引領,利用中華傳統文化增加初中美術教學的多樣性,讓初中學生在民族復興中感受到軟文化實力對于國家發展的促進作用。教師也可以借助傳統文化,整合大量的教材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初中美術的校本課程開發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學校領導和師資力量共同去完成,才能夠推動初中美術課程教學的發展。開展教育教學的時候,老師是除了家長以外,最了解學生成長情況的人,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所以,在初中美術校本課程建構和實施的時候,初中教師需要綜合考慮所有的因素,針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考慮到當前文化自信背景下,傳統文化對于美術教學的融合,去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認知程度和理解程度,選取適宜初中學生的校本課程,將思想建設融入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加強初中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開發和研究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過程,也是考驗美術教師專業水準的過程,往往需要美術教師具備專業水平,并且能夠將文化精神融入校本開發中,將我國的傳統文化融入教學中,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用自身的文化思想去感染學生、引領學生,為祖國的發展和建設作出貢獻。
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是一個長期探索和發展的過程,其中包括了對于專業老師的培養和初中美術教學課程的建設,還需要符合當前的教育政策,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學生成長發育的規律,還要考慮當前文化沖擊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開發初中美術校本課程時,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養成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通過校本課程可以體會到民族精神的力量。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在開發校本課程的時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發展的課程,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不斷地挖掘,初中美術校本課程資源的價值,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動學生全面參與,促進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學校以及教師的思想觀念并沒有發生轉變,仍然按照傳統教學的目標,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側重點,注重主科學習,對于其他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校本課程的開發上,還存有思想固化的現象。教學的重點過于依賴統編的教科書,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只是按照課本內容去執行課程計劃,沒有全面了解學生對美術課程學習的需求,并且對于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應用缺乏正確的認知。甚至認為校本課程理應屬于教育部編制,所以現階段許多初中學校和美術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能力比較弱。意識上的不足,很難轉化為行動去做出實際性的改變,如果一味地固守傳統,沒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及時地去優化和開發初中美術校本課程,就難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根本上無法滿足校本課程開發的現實需求。
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其他學科的校本課程開發有所區別,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構建模式是自下而上,需要與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但是,很多初中學校和美術教師在進行校本開發的過程中,由于傳統觀念的問題,所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夠了解,甚至在日常教學生活中,與學生并沒有過多的交流,不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需求和想法,因此無法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資源整合。很多時候都是在教師的主觀意識下,有選擇性地進行開發,從教師的角度去選擇教學資源,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考慮。所以,難免會造成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應用與實際需求相脫節。
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探索中不斷地完善和改進。所以初中學校要不斷地加強對于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前傳后承,從探索階段發展到成熟階段。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是,美術教師要前赴后繼,加強對于美術校本課程應用的研究。如果美術校本課程的形式大過內容,那么就無法滿足初中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以及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新課改的推進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幫助學生提高核心素養,但是很多學校缺乏對于校本課程的開發體系,也沒有制定詳細的開發計劃,開發的過程也沒有相關標準,就會導致初中美術校本課程開發的效果各不相同。
在開發和研究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過程中,美術教師要整合本校內的教學資源,確定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研發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分析本校美術課程資源,規劃校本課程的內容,樹立創新的意識,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教學。美術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課程資源的鑒別和收集,可以加強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比如剪紙、雕刻、國畫、印染等,可以設定校本課程的主題,根據學期內容劃分不同的主題。例如,教師可以針對剪紙主題收集和整理我國民間優秀的剪紙作品,依托剪紙技巧,簡化相關步驟,編入制定到校本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剪紙來了解國粹文化,還可以根據剪紙的風格進行分類和對比,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音頻播放,讓同學們了解剪紙的來源和目前的類型、分支以及剪紙文化背后涵蓋的寓意。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有所了解,然后在其基礎上,進行剪紙的創作和學習,通過不同圖案、不同手法進行手工操作,教師可以將“新剪紙”概念融入美術教學中,為傳統文化注入更多新鮮的活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構造自身的剪紙作品,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進行專業性的指導,激發學生去革新剪紙的形式。將剪紙和折紙相互結合,將靜態圖案和立體形狀相互協調,創造出更多有趣、新穎的剪紙作品。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剪紙作品進行展覽和參與評定,讓初中學生在剪紙中獲取樂趣。教師還可根據每個主題教學的反饋情況去研究不同主題教學的效果,考慮剪紙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開展技巧訓練,利用自己的教學水平,加強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根據不同的需求去選取有效的課程教學資源。美術校本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價值發掘,都是需要美術教師充分運用自身的思想觀念。去進行篩選和識別。其實在文化自信背景下,美術老師應充分認知民族精神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1]。通過美術校本課程的學習,完成從傳統到現實的文化傳承和積累,幫助初中階段的學生打造中華民族的文化建設基礎,傳承革命先烈的奮斗精神,宣揚冬奧會的時代光輝,為初中學生傳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樹立文化自信,提高本民族的文明素質。
在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工作中,教師要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全面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根據初中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依托本校的辦學理念和文化氛圍,把初中美術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和優化,制定符合本校辦學特色的校本課程的規劃。美術老師要引進多元化的課程項目,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校本課程下的教學活動,優化美術教學模式。教師還可以借鑒西方先進的課程開發經驗,在校本課程開發中增強中西作品的賞析和對比,通過不同文化的沖突和對比,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可以開展“描繪中國夢,展現愛國情”的作品參展,將初中美術課程中的愛國主義題材繪畫作品羅列其中,甚至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優秀的“紅色作品”進行展現,如沈堯伊的《革命理想高于天》、陳逸飛的《黃河頌》、石魯的《石魯轉戰陜北》等,讓學生在體會作品的同時,運用自身的靈感進行藝術的創造,打破傳統校本課程的單一性和局限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我是小紅軍”的主題繪畫活動。將學生的思維代入到“革命時期”,去深刻體會那段歲月為國人帶來的啟迪。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來源于我國的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來源于烽火中的革命精神,來源于國家的偉大實踐,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中可以融入光輝人物的典型事跡,美術作品的創作也可以加入紅色革命時期的作品,以及同時期下西方的作品。學生可以通過對比兩種文化背景下作品的區別和創作的含義,融入自身的創作中。學生可以賞析作品引發情感共鳴,深刻體會作品背后的寓意,感悟當今美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生可從校本課程中體會到民族的精神,并且可以在這種精神感染下,發揮中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通過激發學生對于紅色革命時期美術作品的創作,將自己的所思所悟體會在繪畫中。在進行美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中西方優秀的作品進行賞析,注重在實踐教學中作品的示范性,也要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通過不同的作品激發學生對于技術創作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利用初中學生對于作品的評價和反饋,不斷地總結實際教學中的經驗[2]。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應用盡量從易到難,學習難度不宜過大,要循序漸進,確定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加強對于中西作品的文本解讀,拓寬學生的視野,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世界,感受民族精神的魅力,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在文化認同中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要結合日常生活,可以將課程生活化,加強學生對于美術校本課程的認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且美術教學活動不僅是為了提高初中學生的美術能力,也是為了引導初中學生對于藝術的追求,提升自身的賞析能力和審美能力。藝術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歸于生活,初中學生在學習美術這一學科的時候,不僅需要認知到美,還要學會創作美。利用自身學習的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帶入自己的情感,表達真實的自己,可以利用藝術去創造世界,改變世界。我國傳統手工業正處于非常嚴峻的形勢,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加喜歡快節奏的生活,而傳統手作則是需要時間的打磨。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問題,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從本地區的傳統文化入手,繼承和保護我國的文化遺產,將學生的創意手工作品融入校園的文創之中,身為祖國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教師在提高初中學生美術理論基礎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以實踐探索為重點,讓初中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到我國傳統手工藝人的勞動智慧。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在美術校本課程中加入泥塑環節。教師可以將傳統泥塑的發展歷程以及如今的發展現狀融入校本課程中,讓初中學生在技藝傳承中,不斷創新,了解不同地區的泥塑藝術風格和文化內涵,設置課程中的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3]。
綜上所述,校本課程開發有利于豐富美術教學的內容,可以提高美術教師的專業水準,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當前的初中美術校本課程開發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學觀念與開發能力有待提高,課程開發應用還沒有結合生活實際,校本課程開發的體系有待完善。因此,美術教師要樹立創新觀念,整合校本課程開發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注重教學作品的示范性,還要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加強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入,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為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培養出新一批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