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娜 樊清華
(山西醫科大學 山西太原 030000)
我國來華留學事業正式啟動于20世紀50年代,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加深,來華留學事業蓬勃發展,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留學目的國。
2010年,為推動來華留學工作進一步發展,教育部印發了《留學中國計劃》。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教育部牽頭制定了《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為推動教育開放、人文交流、文化融合和國際人才培養提供了契機。2017年,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聯合制定了《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不斷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2018年,為提高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正式出臺。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革、我國外部發展環境更加錯綜復雜的特殊背景下正式印發,宣示了我國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的堅定決心,以及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堅強信心。
近年來,來華留學工作受到巨大沖擊和挑戰,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工作內容變得更加復雜,角色意義變得更加重要。本文結合新的時代背景,探索國際學生輔導員在新形勢、新背景下的工作路徑,旨在實現對國際學生趨同化管理的目的,提升教師工作效率,真正達到育人效果。
2017年,《學校招收和培養國際學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其中第四章校園管理第二十五條規定:高等學校應當對國際學生開展中國法律法規、校紀校規、國情校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等方面內容的教育幫助其盡快熟悉和適應學習、生活環境。高等學校應當設置國際學生輔導員崗位,了解國際學生的學習、生活需求,及時做好信息咨詢、文體活動等方面服務工作[1]?!掇k法》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工作方向,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國際學生輔導員的職責劃分更加廣泛和細致,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定義應進一步明晰。
國際學生輔導員和中國學生輔導員同屬輔導員隊伍,應具備作為輔導員的職責共性。2017年,教育部對輔導員的定義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2]?!睂φ罩袊鴮W生輔導員的定義,結合《辦法》指明的國際學生輔導員工作方向,考慮國際學生文化背景、教育目的等方面的差異,國際學生輔導員可定義為:國際學生輔導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領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日常事務的管理者、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國際學生輔導員應努力成為來華留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著力培養知華、友華、愛華的國際人才。
近年來,來華留學工作面臨著新的形勢,國際學生輔導員工作因時而動,進行了教學、管理、咨詢等方面一系列的調整和創新,任務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榮。
邱洋海2020年對高校來華留學生管理模式進行了統計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289所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中,僅有48所采取了趨同化管理模式,且其中93.75%的高校目前采用的是趨同化程度較低的半趨同化管理模式[3]。這就意味著全國絕大部分高校對來華留學生的管理依然處于較為特殊化和孤島化的階段,學生的招生、教學、日常管理、學籍管理和畢業等全流程事宜均由國際處或者國際教育學院承擔。這種較為隔絕的管理模式使得來華留學生的特殊性不斷被強化,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工作更加繁雜,時間被大量瑣事占據,專職工作無法做精做細,對來華留學生的“服務”大于“管理”。這不僅不利于來華留學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培養獨立人格,也會加大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工作負擔,且工作成效并不明顯。近年來,來華留學生納入屬地和學校統一管理工作之中的必要性逐漸凸顯,國際學生輔導員對來華留學生的趨同化管理模式應當盡快樹立起來。
2016年,全國來華留學管理工作會議提出了“規范管理,提質增效,內涵發展”的工作總則;2018年,教育部出臺了《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試行)》,明確提出高等學校應當建立健全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保障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健康發展和持續推進中外學生管理和服務的趨同化[4]。國際學生輔導員在趨同化管理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新形勢的工作要求,探索具體的工作路徑和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趨同化”并不相當于“等同化”。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出:“趨同化并不意味著等同化,既要對中外學生一視同仁,也要看到國際學生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存在的差異,以合理、公平、審慎為原則,幫助他們了解中國國情文化,盡快融入學校和社會[5]?!被谝陨嫌^點,國際學生輔導員的教育對象為來華留學生,對其進行教育培養時,要明確其特點,考慮到群體差異性,比如宗教信仰、教育背景、語言文化、交際背景,以此為前提,探索國際學生輔導員的趨同化理念下的具體工作原則和方法,到達培養知華、愛華、友華的國際學生的育人目的。
(1)思想道德教育和價值引領。思想動態把握、道德觀念塑造和價值觀念引領是國際學生輔導員的重要工作內容。來華留學生求學期間同樣是處于青年成長的重要階段,國際學生輔導員應當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好立人之本。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價值引領的方式尤為重要。在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要注重以文化人、以德樹人,用潤物無聲的方式進行教育引導。國際學生輔導員可以選取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組織活動進行體驗;可以選取優秀的中國故事,用生動的案例和看得見的成果進行展示分享。國際學生輔導員在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過程中,逐漸引導來華留學生了解接納中國的價值觀,適應中華文化,幫助減弱其文化休克現象,實現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上的趨同,為日后學習生活營造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
國際學生輔導員可以選取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感人事跡和榜樣人物進行分享,幫助來華留學生了解和感受中國的集體觀念和價值體系,有助于來華留學生理解我國的政策法規,為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管理工作打下思想基礎。
(2)日常事務管理。日常事務管理主要包括紀律管理、生活幫助和活動組織,較為瑣粹和重復,是占用國際學生輔導員時間最多的一部分工作。入學之初,國際學生輔導員應借鑒中國學生“開學第一課”模式,加強入學教育,進行中國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的宣講,安全知識教育,例如生命安全、財產安全、交通安全、網絡安全等方面教育,避免任何形式的安全隱患。
由于大部分來華留學生來中國之前沒有漢語基礎,來到陌生的語言環境很難正常溝通交流,因此大部分行動都需要國際學生輔導員幫助其實現,使得輔導員工作量加大。因此,國際學生輔導員可以根據往屆經驗,制定生活指南,解決學生的共性問題,減少工作的重復性,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3)班級管理和學業管理。由于學生的文化差異和語言問題,目前國際學生輔導員對其的服務遠大于管理,不僅不利于學生獨立人格的養成,也會無形間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借鑒中國學生管理經驗,國際學生輔導員可以選拔優秀學生,指導成立學生干部組織,討論制定班級管理辦法,充分發揮學生干部職能,協助輔導員和老師進行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服務的精神。
國際學生輔導員應重視學業督導和學風建設工作。來華留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知識,然而在跨文化環境下的學習會面臨更多的困難,導致學生產生學習惰性。國際學生輔導員應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優秀學生榜樣分享、獎學金激勵和學情預警等方式,幫助學生克服困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良好班級學風。近年來,高校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線上教學模式興起對學生自我管理和主動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際學生輔導員應加強線上學習督導,定時召開線上班會,加強與境內外學生的聯系,時刻提醒學生停課不停學,規范作息,珍惜時間。
(4)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國際學生輔導員是與留學生接觸最多、關系最密切的群體,不僅是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更應該是學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來華留學生跨越千里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語言不通,文化不同,規則不明,初來乍到之時難免產生文化休克現象和焦慮不安的情緒。這種情況下,國際學生輔導員應對學生會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預判,敏感甄別并主動提供幫助,引導來華留學生自我健康發展。國際學生輔導員應主動對接學院和學校,為來華留學生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同時,國際學生輔導員應在來華留學生納入全校心理健康工作后,參與設計一套適用于來華留學生的測評表,幫助學生得到更加準確有效的結果。
(5)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來華留學生求學期間正處于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來到中國的目的除了體驗中華文化、拓展國際視野之外,重要的目的是學習專業技能,獲得一技之長。大部分留學生來華學習之前,雖然對新環境陌生,但是充滿向往,想要畢業后在中國發展。國際學生輔導員應盡早進行關于在中國就業的政策講解工作,明確就業要求幫助來華留學生盡早樹立職業方向,做好學業規劃。
(6)校園危機事件應對及處理。劉洪超說,輔導員在很大程度上擔負著學校安全穩定的重要職責,是在危機事件發生時“招之即來、來之即戰、戰之必勝”的“消防員”“安全員”,因此,危機事件應對能力是體現高校輔導員崗位不可或缺性的一項能力。對于國際學生輔導員來說,危機事件處理涉及外事領域,可能牽扯多個方面,這是一項重要且敏感的工作。一旦處理不當,便可能造成外事問題。在危機事件處理過程中,國際學生輔導員既要有政治敏銳性,遵守外事紀律,考慮來華留學生群體的文化、宗教等特殊性,又要時刻牢記趨同化管理的方向,保證來華留學生身在中國遵守中國法律法規的原則,違法亂紀同樣要接受處罰處分?;谔幹猛话l事件的經驗,學校和國際學生輔導員要為可能出現的危機事件做好預案,形成工作方法,并在日常管理工作當中針對風險點多加防范。
(7)個人能力提升。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個人能力可以分為基本素養、專業能力和專用能力?;舅仞B主要可分為政治素養、道德素養、業務素養、心理素養、創新素養等。國際學生輔導員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確角色定位,關注時事政治,時刻為國家戰略服務;要有良好的品格,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創新意識,時刻向來華留學生展示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國家形象,不斷提高個人素養,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培養具有良好品格的國際青年人才。
輔導員專業技能是工作職責的內涵要求。提高專業技能,首先要明確工作職責和內容。國際學生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可劃分為教育、管理、服務和研究四方面,為了保證職能的實現,國際學生輔導員應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外事交往能力等基本能力,思想引導能力、服務育人能力、心理建設能力等情感能力以及領導能力、創新研究能力等管理能力。國際學生輔導員可積極參與學校舉辦的職業能力培訓和比賽,不斷提高專業能力。
輔導員的專用技能是工作職責的外延要求。在合格完成工作內容,達到工作目標的情況下,提升工作效率和個人能力。國際學生輔導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主動提高個人學歷水平,豐富實踐經驗,考取相關職業資質,比如國際漢語教師證書、心理咨詢師證書等等。當前的外部環境給來華留學事業帶來了沖擊,也帶了線上學習的發展機遇。國際學生輔導員的教育對象分布在國內國外,因此要提升個人數字化辦公能力,運用網絡加強與學生的聯系,學習在線教學與督導技能,盡快適應新形勢下的教育教學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