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越
(拉薩市第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西藏拉薩 850000)
現階段,職業道德教育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滲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內容缺失、目標不明、方式落后、環境不佳等,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這些問題展開詳細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我國的社會經濟也在飛速發展中。然而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各種負面問題也頻頻出現。比如在會計領域,就經常可以看到會計造假事件,不僅導致企業面臨誠信危機,而且導致國家利益受損。尤其是近幾十年內,會計造假事件層出不窮,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主要是因為多數企業,為了謀取更多的經濟利潤,不惜進行文件造假、數據虛構,其造假手段非常多樣,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我國企業會計造假現象非常嚴重[1]。通過大量的研究與分析,雖然采用的會計造假手段不同,但是都有著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缺失。正是因為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缺失,才會無視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未能清楚認識到自身職責,才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可見,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是新時期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之一,更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對于會計行業而言,必須做到誠信,杜絕各種造假行為,才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信譽與形象,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維護國家的利益。因此作為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先注重職業道德教育,要求其嚴格遵循相應的法律法規、準則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中職院校是為國家與社會輸送優質會計人才的主要場所,承擔著培育職業道德高尚的優秀人才。因此在中職會計教學中,也需要通過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以促使學生在接觸會計行業時就明確自身職責,杜絕各種造假行為,增強自身的道德意識,將來在崗位工作中降低犯錯的概率。尤其是在會計人才的培養中,不僅要高度注重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還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學習,引導學生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三觀,才能在將來的崗位工作中獲得良性持續發展。
職業道德教育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滲透,需要以教學內容為關鍵,進行有序滲透,從而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現階段還存在著教學內容缺失的問題。第一,中職階段的學生,其年齡較小,思想道德還處于形成階段,需要教師做好教學引導工作。且必須接受正確的、積極的知識思想,才能帶領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然而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由于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缺失,且未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及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教學效率低下[2]。第二,對于會計教材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缺乏深入、正確的描述講解。同時,在專業知識的講解中,涉及的會計職業道德內容較少,且與實際生活相脫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目標不明,是指中職會計教學的目標不夠明確,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低下,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一,多數中職院校的會計教學都將專業知識技能培養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核。再加上社會競爭較為激烈,而中職學生的綜合競爭力較差,因此就需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強化,以強化學生的專業素質,幫助其將來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中,就過于注重專業知識與技能,未能將職業道德放在重要位置[3]。第二,雖然中職院校進行了改革,但是很多方面都未做出改變。尤其是很多中職院校,雖然對會計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了適當的調整;但是未能將其落實到實際教學中,導致教學目標不夠明確與清晰,教學工作的效率低下。
方式落后,也是中職會計教學中職業道德教育滲透的問題之一。第一,中職院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中,以會計學的相關課程為主,嚴重缺乏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設置。比如基礎會計、成本會計、初級會計理論、管理會計、銀行會計、審計等課程,占據的比例較大;而職業道德教育的課程較少,也只是穿插在相關會計課程中,未能構建系統的教學體系,進行專業、深入講解,導致學生的思想弱化,缺乏對職業道德的正確理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4]。第二,中職院校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中采用的教學手段與方式落后。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教師的年齡較大,雖然具有豐富的教學與工作經驗,但是未能將各種現代化技術與方法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因此就存在著重視專業知識教學,忽視職業道德教育的現象。而年輕的會計專業教師缺乏豐富的教學與工作經驗,仍舊沿用著理論灌輸的方式,導致教學方法缺乏趣味性、針對性、多元性,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相關知識有一個直觀深入的了解。再加上中職院校的教學經費較少,在實踐實訓教學中缺少真實的場所、豐富的設施,導致很多學生未處理過具體的會計業務。在學生實習中也未能提供多元的實習企業與場所,導致學生缺乏真實的實習實訓經驗,從而影響著會計教學的效果。第三,多數會計專業教師仍舊采用理論講述式教學,缺乏現代化技術與方法的應用。比如,教師可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企業業務的直觀演示,指導學生進行會計賬務處理及案例講解,以真正的企業案例進行講解分析,讓學生直觀了解到相關的知識,通過實踐操作掌握技能,且在無形中強化職業道德素養。
良好的校園環境、社會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存在環境不佳問題,將會影響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效率。第一,中職院校在學生考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導致校園環境不佳。如考核側重點為學生的專業知識,忽視了職業道德考核;在考核中,抄襲舞弊現象較多,難以進行高效監管。只有在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時,才會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重點考核,進而導致整個中職校園缺乏良好的環境氛圍[5]。第二,由于社會大環境中彌漫著各種不良風氣,從而影響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弱化,無視相關法律法規。比如,多數企業都將經濟利潤放在第一位,因而采用各種手段進行會計造假,導致整個社會的環境不良。當學生實習或參加工作中,就會受到這種不良環境的影響,進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第三,由于多數中職學生認為其主要學習目的為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習,對于職業道德學習不夠重視。因此,在學習中將重心放在了優異的成績上,以期順利畢業。時間久之,多數學生的職業道德就會逐漸弱化,未能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不利于后期的長遠持續發展。
完善的教學內容是保障中職會計教學有效開展的關鍵,更是職業道德教育高效滲透的關鍵。因此,教師需要進行教學內容的完善,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第一,由于中職院校的學生年齡較小,思想道德還處于形成階段,因此必須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到整個會計教學中,從而進行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為中職會計教師,還要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進行教學內容的完善。并且為學生留有思考、辨識、探究的機會,以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二,中職院校還要將職業道德考核納入會計課程的考核體系中,從而給予高度重視。且要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進行考核,加大考核過程中的監管,然后將考核情況納入學生的個人檔案中,逐步促進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形成。第三,作為中職會計教師,還要主動與其他院校的教師,以及相關會計從業人員保持密切的互動交流。然后共同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材的編寫、完善,從而構建完整的教學體系。如與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師,共同參與教材編寫;或者積極借鑒國外優秀的經驗與方法,保障會計職業道德具有前瞻性。第四,中職院校需要開設專門的職業道德課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與職業品質。在會計教學中,需要先開設專門的《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并且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其他會計課程中。接下來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后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第一學年就要進行職業道德的滲透,并且引入大量的真實案例,促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知識與技能之后,從而滲透職業道德的滲透,最終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中職會計教學中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必須先明確教學目標,才能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一,中職院校需要先制定長期、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而指導會計專業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在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中,需要中職院校做好先做好市場調研,然后基于院校內部情況,將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職業道德、創業創新精神等融入其中。且嚴格遵循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規范,進行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斷細化與完善,保障會計教學的實效性。第二,作為中職會計教師,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基于學生個性特征,進行教學目標的細化分解。無論是基礎會計課程,還是成本會計課程等,都需要實現職業道德內容的滲透,然后將知識、技能、道德素養目標作為整個教學的主要依據,最終在無形中轉變學生思想觀念,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教學方式與手段將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與水平。為了實現職業道德教育在中職會計教學中的高效滲透,就需要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第一,中職會計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以彌補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以鮮活、真實的案例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對職業道德內容的認知。在案例應用中,還需要教師將會計知識技能與職業道德規范、準則等有效結合,從而增強學生的理解與領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案例的引入中,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也可以引用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報道的鮮活案例,由教師進行講解,學生進行思考、交流、探究,最終在掌握會計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搜集真實案例,進行分析與探究,從而開拓學生的思維視野,指導中職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提高自身的是非辨識能力,學會抵擋各種利益的誘惑。第二,積極借助現代化技術,以直觀、趣味、生動的方式進行會計知識的演示呈現,職業道德內容的滲透講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在線課堂等方式,將知識信息進行演示呈現。教師也可以借助網絡上的優質資源引導學生觀看學習、思考探究,且主動展開動手操作、實踐模擬,從而實現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優化。第三,加大實踐訓練,從而牢固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中職院校可以聯合兄弟院校,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實訓實踐機會,并搭建真實的實訓實踐基地,指導學生展開實踐操作,豐富學生的實踐操作經驗,深刻體驗與感悟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或者與當地的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共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力度,進行實訓實踐基地的建立。然后由專業教師、資深會計從業人員,給予專業的指導,帶領學生掌握會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牢固職業道德觀念。
環境氛圍對于一個人的思想觀念、道德修養等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在中職會計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良好環境的營造,從而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滲透。第一,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加大會計法律制度的完善,并且通過保障機制的建立,實現相關法律制度的有效落地。同時,還要加大社會層面的宣傳引導,提高全體公民的整體素質,促使其形成正確的三觀,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構建良好的社會大環境。第二,作為中職院校的領導層,要主動與會計專業教師共同參與到校園環境的建設與營造中。學校可以通過宣傳欄、校園網、宣傳標語、專題講座等方式進行會計職業道德內容的滲透,營造誠實守信、文明健康的校園環境。第三,中職會計教師需要加大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力度,并且密切跟蹤學生的學習動態,通過誠信檔案的建立,指導全體學生從小事做起,做到真正的講文明、守信用、杜絕弄虛作假。此外,在學生考核中,需要加大監管考核力度,嚴格審核學生的綜合能力,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從而為社會與國家,培育更多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綜上所述,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中職會計教學中,是一項長期、復雜、煩瑣的過程,需要從多個方面與角度開展。因此,在今后的會計教學中可以通過完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環境四個角度,保障職業道德教育的高效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