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卓
(長春五十二中赫行實驗學校小學部 吉林長春 130000)
語文是需要積累的學科,課外閱讀就是很好的積累途徑。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這些能力能使學生看到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課外閱讀就像是生活的一面鏡子,能將生活中一些難以發現的事物反映出來,這些能讓學生的想象力一直保持活躍狀態,讓學生理解外面的世界,拓寬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的幸福感。課外閱讀不同于其他的閱讀方式,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運用自己的思維理解能力對閱讀內容進行理解和記憶,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課外閱讀的方式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寫作能力,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去想象、思考、體驗、感受,在閱讀中學生可以學習古今中外優秀人物事跡等,從中學習他們的思想和品質以完善自己的品格,展現氣質,形成個性。小學時期的課外閱讀將會給學生以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確定了學生人生的方向與格調,當學生們長大進入社會后,就會發現所積累的知識對今后的人生有著非凡的意義,甚至可以改變人生方向,這些知識伴隨著學生的一生,使他們受益終身。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還處于懵懂時期,眼界不夠開闊,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多樣的課外閱讀方式、豐富的閱讀內容相較傳統的閱讀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學好小學語文尤其是增強閱讀能力是學生今后任何一門學科學習的基礎,課外閱讀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式、表達技巧還可以從閱讀中了解名人軼事,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加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生僻字詞,學生能主動查閱字典,了解字詞的讀法和意思。因此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要多讀書、讀好書,積累豐厚的知識為以后各門學科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小學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起步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這對學生今后的人生有著重要意義。課外閱讀是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因為學生能在大量的書籍中了解到各類人物事跡,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思想素質和行為與書中的人物進行對比,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通過課外閱讀學習如軍人、科學家、老師、英雄人物的事跡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學生民族自豪感,自覺形成社會擔當意識。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品格,而在實際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基礎抓起,將基礎夯實。
語文課外閱讀作為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維出發來精讀、細讀。同時課外閱讀不是一種被動的課后作業,而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教學方案有次序地進行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學會邊閱讀邊思考、邊閱讀邊分析體會。這樣才能逐步提升學生的實際閱讀效率。例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為學生合理推薦閱讀材料,并設計“讀書筆記”“隨堂練筆”等與課外閱讀相匹配的閱讀任務,從而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并根據學生自身性格特點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比如在學生閱讀我國四大名著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選擇性地為學生設計微課式閱讀導學稿、音視頻閱讀指引,并鼓勵學生自我設計閱讀計劃,避免學生為了閱讀而閱讀、為了完成任務而閱讀。
閱讀和寫作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兩個密不可分的模塊,教師需要通過課外閱讀讓學生意識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含義。閱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作者經歷不同事件所寫出的感受。而讀寫結合式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外作品之中,以讀懂文本主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例如,在學生閱讀課外作品《草房子》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真正感受作者所創設的“兒童世界”。而對于沒有這種童年經歷的學生,教師可以與學生家長合作合理地設計“研學”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文本所描述的內容,并結合自身的實踐來深度閱讀思考,并以此為契機寫出精彩、寫出個性。同時教師在設計讀寫結合閱讀任務時應合理選擇寫作切入點,從不同的視角出發感知作品中的人物特點、內心情感。如在學生閱讀《第七條獵犬》時,教師可以設計“從最后這條獵犬的角度出發,發揮你的想象力去寫一段獵犬的內心活動”寫作任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深度思考。
課外閱讀是為了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汲取相應的寫作技巧。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選擇相關的課外閱讀片段,幫助學生消化課內閱讀內容。比如在學生學習“小說”相關文本時,教師可以以“小說六要素”為引線,引導學生掌握小說線索的尋找技巧。如在小說《橋》的閱讀中,整篇小說沒有具體的人名、地名、時間,但小說以黨員為中心圍繞黨員的言行展開寫作,通過一件有序引導群眾從洪水撤離的事件來展現黨員不畏犧牲、舍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而教師在學生閱讀完小說之后,利用思維導圖來把小說中的人物進行串聯,并以洪水發生時間次序為主線對每個自然段進行概括。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搜集相關的人物描寫小說,以鞏固學生對小說閱讀的技巧。比如讓學生以讀書筆記的方式閱讀《豐碑》、以線索搜尋的方式閱讀《軍神》,進而有效發揮出課外閱讀的實際效用。
在小學這一階段,學生對怎樣閱讀、閱讀什么、怎樣閱讀好都感到很迷茫,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如何去閱讀,傳授閱讀方法,引導學生正確有效閱讀。在日常生活當中,許多學生雖然閱讀了大量課外讀物,但還是停留在淺閱讀的層面,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無法透徹地理解到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而且很多教師在課程講解的過程當中,讓學生以快速閱讀的方式瀏覽完文章,再把書本課后習題的問題進行講解,這篇文章的學習就結束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將學生真正地帶入到閱讀中去,只是把學習重點放在完成任務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教師的教學也達不到理想效果。因此教師不能一味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閱讀內容,而是要讓學生走出課本閱讀更多的課外書籍,也不能單純為了提高成績讓學生走馬觀花地進行閱讀,而是要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讓學生離開課本、離開教師的引導也可以進行自主的課外閱讀,課外閱讀的價值才能得到體現。
例如,在學生閱讀長篇小說的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并在每天閱讀完之后,利用思維導圖把章節內容與小說整體發展主線相結合,以幫助學生從系統、整體的視角出發高效、精準閱讀。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時,應讓學生首先明確小說是以時間為寫作順序,并綜合融入每個人物在事件中所展現出的特點。針對整本小說中每章節內容的詩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詩詞大意與小說發展之間的聯系出發,幫助學生增加文學底蘊。如《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這篇詞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整篇小說中作者對不同人物的褒貶來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情感。而在學生閱讀《水滸傳》時,需要引導學生掌握作者以人物為中心展開小說寫作,教師應從故事情節發展、人物個性突出的角度引導學生掌握小說對于人物刻畫、事件描述的體會,并讓學生掌握精讀與略讀的技巧,從而讓學生合理把控閱讀速度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小學生相對年齡小,思想和心智不成熟,思想和思維都還在起步和發展中,價值取向不明確,很少有學生能夠對課外閱讀做出有效閱讀計劃。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年齡、閱讀能力的差異等特點,為學生推薦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能激發學生思維能力的課外書籍。通過因人而異的方法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選擇各類課外閱讀書籍。例如,低年級小學生可以推薦帶圖畫的繪本《丁丁歷險記》、帶拼音的小故事書《安徒生童話》、簡單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古詩《唐詩三百首》等;中高年級小學生可以推薦中國四大名著、有激勵意義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可以開發學生探索意識的《中國未解之謎》等。這樣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閱讀與其年齡、智力、理解能力相匹配的作品,并從課外閱讀中的美育、德育以及情感教學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同時,教師需要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熱情。在學習中,當學生碰到困難時,常常不敢向老師請教,擔心招致老師和同學的恥笑,這樣下去難以跟上教師的步伐,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可以在課外閱讀教學課堂上先不急于開門見山,而是要耐心地解釋這些概念,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這些抽象的東西,讓他們把作者的想法變成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師就會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同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視角來評價和反思教育的成效,從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如何提高教學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等方面進行探討。此外,在學生完成了一定量的課外閱讀之后,老師還可以利用幻燈片進行演示和分享,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和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讓每個學生從家里帶一本自己喜歡的閱讀書籍,然后讓學生相互交流閱讀心得,彼此介紹一下自己為什么喜歡這本書、喜歡這本書的什么地方,在這本書里自己學到了什么了,這本書給自己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等。這種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交流閱讀經驗,在交流分享中他們能學會聆聽他人的閱讀感受。在活動中也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換自己喜歡的書籍,交換閱讀后互相分享閱讀感受,看看自己和別人對同一本書的閱讀感受有什么不同,這樣可以讓學生看到站在不同的角度對事物的看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能夠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外作品之中,并能激活學生樂讀、交流的意識。
同時教師需要改革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們進行交流,分享自己在課外讀書實踐中的體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讓學生們在閱讀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樂趣,減輕學生們的課業心理負擔。將緊密關聯的知識點歸類,使之成為一種整體。教師在使用整體式新知識時,要將同一種或類似的知識進行歸類、歸納、總結。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將相似的知識集中起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的正確遷移,避免知識的混亂,同時,將這些相似或相同的知識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的解釋,并指導學生進行區別和比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他們的自主創造能力。
總之,課外閱讀對學生積累知識、樹立正確價值觀、提高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提高知識和文學修養,還能增強學生的聽、說、寫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