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曉曉
(德州市第十中學 山東德州 253000)
作為一門典型的自然科學類學科,地理學科對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則需要根據這門課程的綜合性特征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國情鄉情以及愛國主義情操,提升學生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能力,有效融合人際關系,確保學生全程參與、自主探索。傳統的應試教育理念導致地理學科游離于教育教學的邊緣,學生也不夠重視這一課程,地理課程教學改革面臨諸多的阻礙,學生的地理素養停滯不前。在“雙減”的大環境下,初中地理教學要求更加嚴格,教師則需要主動調整教學手段及方法,打造生本課堂和實效課堂。在創新教學對策的過程中,教師開始轉化師生角色,采取先學后教的形式全面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理念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逐步提升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以及綜合素養。讓學生不再抵觸地理,而是將地理作為認識世界的窗口,主動吸收新知識,提升個人的綜合技能。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獲得了諸多的認可以及好評。這種學習模式有助于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的交往及互動。在教學實踐中,小組合作學習出現的頻率較高,教學作用以及價值越來越明顯,學生能夠獲得更多與外界交流和溝通的機會,整個課堂氛圍也非常活躍及民主,這些能夠打破傳統育人模式的束縛。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大,學生也能夠在合作分工和激烈討論的過程中主動與他人進行溝通,實現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個人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識越來越強。具有遠見卓識的初中地理教師根據基本學情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明確學習目標及學習任務,促使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密切配合。在課程學習目標的指導下共同努力,發揮各自的特長及優勢,整體的團隊合作意識以及綜合能力越來越強。在實踐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夠逐步掌握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技巧,形成良好的集體榮譽感以及個人榮譽感,在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的指導之下主動探索地理知識的奧秘。
新課改十分關注學生的多元發展,實質的教育教學目標更加豐富及多樣,其中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最為關鍵,組成了三維教學目標體系。教師則需要圍繞三維教學目標想方設法地調整教學思路,整合教學元素,綜合考慮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成長及發展保駕護航。在現代化教育取得新突破的今天,傳統教育教學模式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教師講、學生聽的機械性教學理念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違背了三維目標的教學要求。針對這一現實矛盾,許多教師開始嘗試新的教學對策,打破教學常規,站在學生的視角組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價值,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圍繞學生終身發展以及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積極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確保素質教育和“雙減”能夠落到實處。初中地理與小組合作學習之間的結合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為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做好準備。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開始積極擺脫滿堂灌、一言堂教學模式的束縛,借助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重拾對地理學習的自信心,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雙向互動及交流的過程中逐步豐富學習活動。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教學活動轉變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能夠實現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鳴。課堂教學氛圍非常融洽及民主,質量提升較為顯著,這些能夠更好地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在自主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學生能夠逐步形成主人翁意識,深入體驗地理學習的成就感以及樂趣。
在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整合利用有非常明顯的價值。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夯實學生的學科基礎,另一方面能夠為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助力。教師不再局限于課堂以及教材,而是想方設法調整教學思路,主動扮演好組織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不再以領導者自居,在轉化師生角色同時積極嘗試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對策,重新定位自己,更好地適應新教學環境。小組合作學習的民主性和人性化、思想性較為明顯,教師需要深入了解這種學習模式的價值以及內涵,有機融合實踐教學和理論知識,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教學路徑。在大膽嘗試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非常明顯,能夠主動參與不同的科研項目,研究最熱點的課題,為地理教學注入生機及活力。為了穩步提升小組合作教學質量,在組織開展合作學習活動前,教師會深入淺出地剖析多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技巧以及方式,總結傳統的教學經驗,指明小組合作學習的新方向以及新對策。充分凸顯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避免教育教學方向以及思路出現偏差。教師還需要站在宏觀的視角全程掌控課堂教學節奏,找準教學內容的融入點和突破口,在科學分組的過程中釋放學生的天性,滿足學生的個性化訴求。為了豐富教學資源,地理教師開始結合課程教學大綱靈活設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實現科學分組和高效合作,順利達成前期的課程教學目標。這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模式能夠更好地補充以及完善傳統的教學形式,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的有效革新,教師也可以獲得更多提升自身專業能力的契機。
在整合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盡量避免盲目從眾以及主觀判斷,以科學合理的基礎理論作為指導,在總結經驗教訓的過程中全面發揮這一現代化教學方法的育人作用。課程教學內容的深入分析及研究不容忽略,直接關乎小組合作學習目標的可行性。教師需要注重學情反饋,實現科學分組,有序開展實踐學習活動,以充分的準備為教學改革助力。
首先,教師需要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做好前期的活動預設工作,設置學習任務,促進課堂學習活動的高效落實,順利達成課程教學目標。以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為原則和基礎,為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互動做好鋪墊,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內部激烈探討的過程中發揮各自的特長,順利完成學習目標及任務,保障高效合作和科學學習。地理中所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復雜,有的知識點難度系數相對偏高,教師則需要給予學生相應的輔助,指明學生的合作方向和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分解學習任務及目標,學會自由合作和大膽創新。
其次,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逐步提升整體的合作學習質量。圍繞組間同質、組異質志的合作分組原則,積極實現優劣搭配以及以優帶差。協調平衡各個小組的綜合能力,提升整體的小組合作教學質量,促進組間競爭學習活動的順利落實。學習成績的簡單分層比較典型,教師可以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興趣愛好,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學習動機,確保一個小組內部的成員能夠實現性格和能力的優勢互補,只有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互相幫助和共同學習的力量及能動性。
最后,科學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把握有效契機,根據學生的學習訴求以及教學內容組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避免小組合作學習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在講解新知識時,教師還需要關注小組內部的知識遷移和拓展延伸,加強新舊知識的有效聯系。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優化合作目標,確保學生通過小組探究以及自主實踐找到最佳的解決對策。
首先,教師需要站在宏觀的視角了解學情,關注學習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學生,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密切跟蹤學生的身心狀態,給予這一部分學生更多的關照。全體學生的共同成長及發展最為關鍵,“雙減”政策提出了新要求,直接關乎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不管是大班教學還是小組合作教學,都要求教師關注學困生群體,堅持生本理念,尊重學生的獨立個性,確保學困生、學優生和中等生都能夠保持良好的活躍度、積極性和自主性,逐步形成一定的團隊意識和責任心。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最為關鍵,地理教師需要主動學習與心理學和教育學相關的知識,關注影響學生積極性的諸多因素,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的過程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其次,加強對學生的恰當引導,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凸顯教師的組織作用以及引導價值,為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根據基本學情有效調控以及管理學習過程,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積極規避各種負面影響,保障小組合作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
最后,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凸顯這一教學模式的價值,根據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環境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特征,設置與之對應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習目標。將小組辯論、小組競賽和小組內部交流相結合,全面優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及環境。
小組合作評價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策略中的一部分,教師需要重點考查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合作能力,保障教學評價工作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科學性,為學生的自主實踐和積極學習提供更多的動力和支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以及任務完成情況,逐步完善學生評價標準,借助多元化的教學評價策略及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反思、大膽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將小組互評、學生自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更好地了解基本學情,為“雙減”政策的順利落實做好鋪墊。
小組合作學習的系統性比較明顯,探討交流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比較常見和典型,所涉及的教育教學形式較為豐富,能夠為學生的互相交流溝通提供契機,逐步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開闊學生的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也會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主動嘗試多種學習方法。地理教師則可以結合學生的實踐能力,圍繞探討交流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督促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課程教學的具體要求探索全新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模式,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氣候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則可以以江南地區為分析對象,深入了解一些地區成為沙漠帶上的綠洲的具體原因,引導學生結合積累的地理知識以及生活經驗分析這種特殊自然景觀的形成原因。先展示我國的氣候分布圖,讓學生意識到江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文本,以該地區的降雨量圖以及年內氣溫為參照,明確小組合作探究的具體任務及目標,調動學生的分析欲望以及思考能動性。通過簡單設問來規范學生的小組合作行為,避免學生天馬行空。比如漳州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分別是哪兩個月?漳州一年中氣溫最高和最低分別達到了多少?漳州地區有什么樣的氣候特點?在系列提問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分析這種氣候類型的具體原因,指明學生的探究學習方向,堅持問題驅動。在高效交流以及科學溝通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主動在小組內部合作分工、自由探討,說出不同的想法及意見,積極承擔起一定的小組學習責任和任務。整體的教育教學進度較快,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頻率比較高,能夠有效擺脫單一說教式教學模式的束縛,逐步形成探討交流式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大部分學生能夠留下深刻印象,在合作分工的過程中形成自主自覺的學習習慣,快速吸收課堂中所學習的內容,不再學了忘、忘了學。
減負是“雙減”的核心及重點,該政策是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化。教師需要主動了解“雙減”所提出的新要求,堅持有效性和科學性的教育準則,在有限的課堂時空范圍內傳輸知識,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避免學生囫圇吞棗、走馬觀花。在“雙減”的大環境之下,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整合利用勢在必行,地理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教學的現實條件,積極利用形式新穎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逐步營造互相競爭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在良好的競爭互助氛圍中提升整體的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習水平。地理課程學習的過程相對比較復雜,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極易遇到各種認知障礙,思維誤區等問題時有發生。外加地理課程的實踐性比較明顯,所包含的實踐活動較為復雜,一部分學生對大洲、大洋、山脈的理解和認知比較片面,無法感同身受。如果教師仍然按照單向灌輸知識的模式進行機械性講解,要求學生隨機應變,就會極大地挫傷學生的參與能動性,無法保障教學質量。因此在全面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競賽式學習活動,調動學生的實踐能動性以及參與熱情,穩步提升教學質量,全面優化教學氛圍及條件。比如在與學生共同學習中國的主要山脈與分布時,教師可以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簡單裁剪與山脈和山脈名稱相關的圖片及卡片,然后讓學生自由分組,促進小組競賽學習互動。讓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根據山脈的走向,將山脈與名稱相對應,看哪一個小組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對應最多的山脈。這種小組競爭的合作學習互動模式既能夠強化學生對中國主要山脈分布狀況的理解,還能夠逐步提升及鍛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合作意愿,保障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以及科學性。
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需要堅持激勵教育和啟發教育,聆聽學生的不同聲音,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往往比較內向,害怕被他人嘲笑、受到教師的批評,不敢發出不同的聲音,往往盲目從眾。教師則需要堅持一視同仁和公平教育,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抓住地理課堂教學創新的生長點以及邏輯起點。立足于教學實情引導學生積極討論、大膽辯證,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學生的認知高度以及水準。其中辯論式學習活動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符合“雙減”的本質要求。教師則需要結合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的具體變動,圍繞人文地理教學的現實條件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提供給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借助辯論式合作學習來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在組織開展辯論式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前,教師需要注重適當放權,圍繞學情,結合具體的辯論主題搜集相應的資料。在課堂內部自主完成探究學習任務和辯論學習任務,進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以及情感態度。比如教師可以根據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人口增長問題以及文化遺產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小組辯論,提供給學生豐富的辯論學習素材,先讓學生進行深刻探討,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確保學生深入感知地理課程學習的樂趣,實現高效學習、自主學習和大膽探索,逐步形成良好的地理分析邏輯思維習慣,不再停留于知識表層。
“雙減”要求教師主動優化教學策略,掌握減負增效的教學要求和對策,進一步補充以及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及創新。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優勢比較顯著,教師需要注重客觀分析和理性判斷,抓住實踐應用的重點以及核心,組織安排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主動打造科學課堂、合作課堂以及民主課堂,同步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為學生的個性化探索以及實踐營造良好的外部空間及環境,提供必要的發展契機,確保學生能夠實現樂學善學,享受整個地理學習和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