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想
(吉林特殊教育實驗學校 吉林吉林 132000)
在社會的全面發展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于特殊幼兒的培養,在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肩負著育殘成才,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責任。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中,一定要扎實開展有效的教育內容,通過全面系統的教學知識,不斷給予學生更多的尊重,這樣才能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語文的學習積極性[1]。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學習需要鍛煉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系統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時,一定要認識到特殊教育學校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教學方式,逐步擺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障礙,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去創造、去利用語文知識,這樣才能夠實現特殊教育學校的綜合作用。
語文課程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所以在當前語文課程開展過程中,一定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與普通學校的小學生相比,特殊學校的小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不高,很多學生的智力和身心發展都比較欠缺,如果沒能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就會導致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降低。而語文教學是幫助小學生接觸外界,形成自己語言體系和內容體系的重要科目,通過開展有效的語文課堂,讓學生不斷激發對于學習的興趣,了解語文從而了解世界,了解自己,讓學生的生活和現實的社會緊密連接,這樣才能夠營造更加豐富的世界,讓小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興趣。
在語文課堂當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特殊學生比較活潑愛動,對于周圍事物興趣較強,教室需要利用學生這一特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多特殊學校的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理解難、記憶難的問題,沒有足夠的邏輯思維和自主思考能力。大多數學生都是依靠父母和長輩對生活進行照顧,沒有形成自主意識。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閱讀更多的內容,讓學生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斷形成自我意識,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自己思考和自己動手、自己動腦的過程中感受到外界的樂趣,積極有效地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所以,學習語文能夠讓學生擺脫家長和老師手把手輔助的情況,逐漸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真正地運用自己的思維創造價值,增強學習能力,并在學習和互動的過程中不斷找到自己的自信,實現自己的價值。
對于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來說,很多學生沒有足夠的自學能力,一些家長和老師在學校和家庭內關注度過高,導致一些特殊學校的學生逐漸有著依賴心理,造成學生學習成績止步不前[2]。與其他科目相比,語文學習更加輕松,內容也更加簡單,所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語文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工具,只有了解詞語和語句的意思,才能在交往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學習語文能夠讓學生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反饋,讓學生們漸漸走出教師和家長的保護,不斷地融入社會。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內容,語文學科是特殊學生成長的基礎,能夠將特殊學校和學生之間緊密聯系,能夠有效融入現實社會,幫助學生克服當前所存在的各種困難,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在當前的特殊教育小學語文中,很多教師存在著非專業性。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我國當前小學階段的特殊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學習是各個科目的基礎教師資源,也是開展好語文課堂的重要內容[3]。目前大多數特殊教育學校認為語文教學比較簡單,所選派的教師專業性能不夠,沒能真正結合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此外,因為特殊教育面對著是一些特殊學生,很少有人會主動選擇這個專業,所以大部分學生即使是語文專業出身,但也缺少與特殊學生溝通的機會,這樣專業出身的教師數量少,學歷比較低,自身沒有足夠的理論知識和與特殊學生溝通的能力,這樣就會導致語文課堂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很多特殊效率與學校缺乏足夠的專業培訓,一些教師長期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缺乏一定的專業性,沒能采取有效的培訓機制,使當前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內的語文專業教師沒有足夠的教學技能,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也缺乏自豪感,對于自身素質提升的能力意識不夠,缺少對特殊教育小學語文的探究精神。
在特殊教育學校里,不同學生的智力有所差別,這樣就會導致當前很多特殊教育學校內開展語文課堂存在特殊性,學生之間差異性較大,而教材和教學理念不能及時更新,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特殊學生的實際需求[4]。在新的發展階段,大部分教育體系更加重視對于普通學生的教學改革,制定更加先進和系統的教材,教學模式更符合當前的學生實際發展。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學校內的學生也有一定的變化,而且教材和教學理念教學大綱的更新速度遠遠不及普通學校所適用的內容,這樣所采用的教學版本比較低下,教材更新慢,教材體現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無法真正結合當前的特殊學校學生開展有效的語文知識教學。對于特殊學生來說,所選擇的語文教材需要更加豐富的角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學校對現實世界進行充分認識和理解,不斷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當前很多教材內容的設計沒有結合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缺少與學生生理、心理以及外界社會之間的聯系,大多都是借用普通學校使用的語文教材,這種教材適應性較差,不能真正讓學生進行良好的學習和吸收知識。
當前大多數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不僅需要講授語文知識,更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整合課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紀律進行規范。當前的語文特殊教育仍然是重理論知識講解,輕實踐能力培養,教師沒能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需求開展有效的教學內容,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現象,此外,學生的學習如果只是停留在模仿階段,思維得不到鍛煉,從而無法理解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很多語文內容都需要結合語境,將所學的詞語和語句融入更多的感情色彩,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才能夠不斷在語文學習中擺脫這個自卑感,感受著生活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厭學情緒。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師來說,一定要明確自身責任,面對著一群特殊的學生,應該比一般的學生群體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有耐心,更有毅力,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教學效果[5]。所以,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要找到不同學生的發光點和閃光點,對于與健康孩子們的交往情況相同,結合學生的實際,滿足不同學生的差異性,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自我學習、自我成長過程中實現身心健康的發展。所以,對于這些特殊群體來說,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明確當前的教學任務,帶領學生發揮自己的語言能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們在進行語文學習過程中接觸更多知識,接觸社會內容。所以,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扎實的語文教學技術,更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特殊情況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應用更加先進和充實的教學技能開展教學活動。此外,對于個體學生的差異性應該采取靈活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促進語文學習獲得長久的效果。
特殊學校的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利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語文學習,雖然語文學習的成績很重要,但是并不能將語文學習的成績代表一切。教師進行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更需要學生在語文學習時培養更多的耐心、愛心,磨煉自己的意志,讓學生通過語文接觸到其他各種內容。所以,當前語文教師需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通過扎實的語文基礎融入更多的藝術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特殊學生的心理敏感程度更高,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突破多種障礙,鼓勵學生積極表達情緒和想法,通過安慰和溝通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此外,在具體語文指導過程中,讓學生更好地把握語言,了解詞匯的使用方式,在講解課文時,對一些重點的詞語和句段進行積累,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準備一個小本,專門記錄自己常見的優秀語句,久而久之,學生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思維,從而實現高效的語文課堂[6]。
語文知識與生活中接觸較為密切,所以教師一定要借助語文課堂開展更多高效的語文教學內容,通過將語文知識應用在生活當中,不斷增強語文學習的有效性,通過選擇更貼近現實的課本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當前,很多特殊教育專家們加強教學素材的更新,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擺脫傳統的課堂限制,很多教師鼓勵學生自己寫日記,給老師和家長寫封信,通過這種語言學習的鍛煉,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也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也可在語文課堂講解之后給學生預留作業,根據本堂課所閱讀的內容,讓學生寫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感悟,以此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與語文的密切相關,也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和應用當中。在課下可以讓幼兒進行自己觀察符合自身情況的圖片、視頻、網絡素材,讓學生在欣賞圖片、欣賞視頻和網絡閱讀的過程中獲得生活和學習體驗,讓學生將感受轉化為語文學習的能力[7],
大部分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自治能力比較差,教師要利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通過更加簡單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動腦和動手共同參與到語文課堂當中。特別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內容,可以通過營造輕松活潑的氛圍吸引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當中來,借助多媒體設備對一些內容行視頻的播放,可以通過動畫片、音樂、電影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巧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增強學生寫作的課堂活力,對于一些幼兒沒有見過的事物,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帶領幼兒一同參觀。同時,在進行教學內容時,對于一些課本中常見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圖片或將實物拿到現場,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受加深理解課文當中的內容,對一些詞語和語句的應用也更加有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8]。
特殊學生在習過程中大多會表現出自卑和膽小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重視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教學內容,通過鼓勵學生積極聽、說、讀、寫來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語文知識是語言溝通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預留時間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對于一些自控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小組溝通的方式鍛煉自己的語言能力。而對于一些大腦先天性缺陷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進行指導。很多學生對于外界的反應比較慢,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鍛煉學生的發音,通過在學生說話能力上的訓練多多組織活動,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所以,當前的語文教師應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特殊學生,通過給予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于語文的理解能力[9]。
教師應通過培養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不斷促進學生了解世界、認識世界,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更多的文字和語句,通過自己的思維和智力鍛煉獲得全方位的知識體系,讓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積極學習狀態,這樣能夠對特殊學生樹立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