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景泉
進入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發展迎來了新機遇。
黨的十八大之后,2014 年6 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就職業教育作出重要論述,指出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黨的十九大之后,2021 年4 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就職業教育作出重要論述,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學生成長成才的適應性,持續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可以說,產教融合已經成為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一條主線。
2022 年8 月,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發展成就,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職業教育創新舉措,《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2012—2022 年)》面向全球發布。白皮書闡明:“中國職業教育遵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堅持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創新教學模式,培養造就支撐發展的高素質勞動大軍。”白皮書提出:“推廣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模式,學中做、做中學,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可以說,“五業聯動”與“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學”已經成為深化產教融合的重要舉措。
2022 年8 月,首屆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在天津成功舉辦,打造了“一會、一盟、一賽、一展”的國際合作新平臺和新范式,形成由我國主導、合作共贏、引領世界的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天津院校在亞歐非三大洲的19 個國家高標準建成20 個魯班工坊。魯班工坊,是以中國本土化、視野國際化的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教學為模式,以天津院校會同中外院校、中外企業開發的國際化專業標準為依據,以職業技能大賽的優質裝備為載體,以中外“雙師型”師資培養及教學資源開發為保障創建的在境外實施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的實體化機構。可以說,魯班工坊,搭建了促進世界產教融合、服務國際產能合作的公共平臺。
繼教育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首個國家職教試驗區、唯一示范區以及示范區升級版之后,天津市職業教育全面開啟了部市共建“新時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標桿”的新征程。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天津職業院校探索創立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機制,創立了“核心技術一體化”專業建設模式;為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實落地,天津職業院校探索創立了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創建了泰國、印度、葡萄牙、埃塞俄比亞等國EPIP 教學研究中心;為促進世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天津市職業教育原創首創魯班工坊國際品牌,實現了中國職業教育的模式、標準、裝備、教材、方案系統化體系化與世界分享。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世界產教融合是新時代中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