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鵬
(河南科技大學圖書館 河南洛陽 471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百姓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我國的文化產業得到很大發展。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和原文化和旅游部合并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掛牌,促使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發展進入嶄新階段[1]。《公共圖書館宣言》中提出:圖書館是人們尋求并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文化傳承,信息傳遞,掃盲以及長期教育戰略的基本組成部分[2]。《公共圖書館》中多次提到文化保護、傳承,展示與信息服務,以“圖書館+”與文旅文創的深度融合,亦成為圖書館行業發展的有力推手,對地方經濟、文化、旅游方面等各發展起到積極助推的作用。校地共建圖書館介于高校與公共館之間,服務于高校教育、科研和社會的雙重職能,有著豐富的藏書以及地方文獻,深化圖書館服務,滿足本地區人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同時,校地共建圖書館更是在融合中提高高校知名度,促進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同時,也實現了可持續發展。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從而使文化的歷史地位及其作用提到了一個高度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物質的復興,更是精神的復興。發展旅游經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學者郝鑫認為文創產品的設計是與其自身的民族、地區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融于個人才情、靈感和智慧,以產業化的方式進行生產、消費,滿足人們精神需要和欲望的任何有形和無形產品服務[4]。如近幾年網購平臺上故宮文創品琳瑯滿目,從生活日用品到文化用品,從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匯到宮里過節到瑞獸潮玩,文化與歷史與時代潮流的結合,吸引著年輕一代的眼球,又如《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等這類文化綜藝節目或紀錄片的影響下,更是引發了人們對故宮歷史的好奇與探索。故宮以廣告語“這是一場歷史與顏色的告白儀式”推出的六款與故宮院藏文物同色的國寶色口紅,一件裝飾物、一件宮妃衣裳都成了靈感的來源。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有品質的生活有了更崇高的追求,曾經的觀光旅游形式難以滿足現代人們追新、求異,求知、享樂的欲望,將文化賦予思想創意加以新技術和資本組合形成文創產品,在表達創意思想、符號和生活方式同時也成為是時尚的代名詞。文創產品直接鏈接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引發年輕人好奇和追捧,更是在無意中推廣、傳承了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圖書館是我國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社會教育的使命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任。因此,開展文創文旅融合發展研究與應用,對傳承中華文明幾千年留下的文化遺跡遺產、傳統歷史文化、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提升旅游品質、魅力,發揮旅游業的特殊優勢,不僅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旅游業在中華燦爛文明與現代化建設成就的宣傳中成為重要的窗口,更是傳播先進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陣地,也是增進民心、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橋梁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圖書館融合旅游發展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相關報道,以理論基礎研究居多,總體數量偏少。圖書館與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還屬于熱點領域。筆者在萬方數據庫以圖書館、文旅、文創為檢索詞,檢索查閱到最早關于圖書館與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相關文獻在2019年出現,至2022年5月已有43篇相關文獻報道。
圖書館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有著豐富的文化館藏資源,和良好的文化設施資源,其核心的功能是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早年間為藏書樓,建于明嘉靖四十年的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月湖景區的“天一閣”,以藏書文化為核心,結合藏書的研究、保護、管理、陳列、社會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圖書館融合文旅并于2018年10月29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人們通過旅游可以豐富生活、了解世界、增長知識,體驗異域文化。詩人荷爾德林也說:真正的詩與遠方,是一種心境,是一種情懷。劉曉輝認為,圖書館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是建立在豐富的館藏基礎上,結合館內文獻資源、歷史、建筑空間,立足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融合該地區的地域文化,投入專業設計,經過萃取與凝煉,形成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價值的,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體現了圖書館的服務宗旨與核心價值。嘉興市圖書館紅船書苑的成功運行,游客賞了美景,在紅船書苑中休憩、閱讀,還了解了嘉興的紅色文化和地方文化。嘉興圖書館還根據館藏文獻制作《味書軒》小冊子,以閱讀推廣為平臺,傳播嘉興歷史文化還拓展和延伸了圖書館的服務品質化與精細化,提高了社會知名度,旅游資源和文化要素的有意融合實現了文旅資源價值的最大化。2016年靖安縣圖書館在靖安縣委縣政府“生態立縣,旅游興縣”發展戰略背景下,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實物、文字、圖片結合以聲、光、電的形式得到了廣泛宣傳,助推了文旅融合發展,使讀者、市民、游客在閱讀中了解了靖安,感受靖安文化,這里也成了一個領悟自然美好的精神文化交流樂園。以“民俗+旅游”的形式,靖安縣圖書館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利用館藏資源優勢,出版了《古韻靖安》一書并無償提供給景區、景點。在與非遺深度融合中創作出各類文創產品,提升了景區的文化品位,助推了本地旅游經濟發展。金陵圖書館通過對館藏資源的篩選和地方文化的挖掘推出了“閱美家園”吉祥物人以及吉祥物文創品牌衍生品,在2019年11月還成功當選了“交流大使”。“閱美家園”吉祥人物是文創文旅融合發展的成功案例,不僅傳遞了家庭閱讀理念,營造書香家庭,也是書香社會的縮影,更是讀者與游者間文化傳播的紐帶,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國公共圖書館在與文旅文創融合發展中積極嘗試、探索,以多樣化形式呈現,如國家圖書館以“閱讀之旅”開展的圖書館研學旅游;浙江圖書館以書吧嵌入景點、街頭、民宿的組織形式,以圖書館館藏資源進入景區,振興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上海圖書館以成立會展中心,展示地方文獻吸引外地游客,在實踐中實現了融合發展,促進當地經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建設。
區別于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單一職能性,校地共建圖書館是立足高校面向社會對市民開放,是具有雙重職能的圖書館,建設初衷是利用館藏優勢,發揮圖書館的公益性,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位于洛陽市洛南新區的河南科技大學圖書館與洛陽市圖書館聯袂于2013年3月成立河南科技大學圖書館暨洛陽市科技圖書館,服務于高校教育、科研,同時面向本市各階層開放,提供全方位的借閱服務和社會服務。館內優雅的環境與豐富的館藏,自成立以來,吸引著來自國內外各級參觀、交流,也成了本市市民休閑文娛的好去處。校地共建圖書館以其獨特性融合文旅文創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探索與地方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研究,在優勢中提升服務內涵,以豐富的館藏資源、人力資源拓展服務職能,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服務,傳承紅色經典、地方特色、歷史文化,打造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助推地方經濟建設,提升市民的文化需求和幸福指數,也為校地共建圖書館建設的可持續性建設帶來新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3年成立至今,社會讀者服務部一直是對外服務的窗口,也是校內與校外連接的紐帶,服務大廳內設施環境優雅,有國內領先的自動化設備,還設有還書區,復印區,讀報區,圖書殺菌區,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校地共建圖書館典范,面向社會服務,受到了本市市民的極大喜愛,紛至沓來,也吸引了大批來自國內外高校和社會各團體前來參觀學習和交流。目前由于外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市書房也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城市各個角落,加之之前具有國內領先的自動化設備面對高科技的飛速迭代已顯得有些無力,讀者流量逐年銳減。
(1)增設特色文化展區
洛陽是我國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文明古都。自夏王朝開始,歷史上先后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時間累計長達一千五百多年。屬河南省地級市,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不僅有著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城市史,還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在服務大廳內增設地方文獻特色專區,以展板和圖片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介紹地方文化、歷史古跡,吸引更多游客、讀者。
(2)提升借閱證外觀設計
圖書借閱證就像是一張行走的城市名片,將原始規則的長方形借閱證從外觀到內容經過精心設計,賦予其內涵。洛陽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達九個,還有被譽為“東方藝術瑰寶”的唐三彩,享譽海內外的洛陽龍門石窟,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二里頭遺址、紅色文化經典豫西名寨之一的抱犢寨等等,將其精心設計加以精煉地語言印制于借閱證上,讀者在辦理借閱證時,會帶著好奇心去探索這座神奇而華麗的古城,在不經意間傳承古都文化還宣傳了洛陽。此卡不單是一張借閱證,還是一張不回收的留念卡,無時無刻都在散發著光芒,來自全國各地,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時常拿出來給家人朋友介紹自己曾經來過這里、這里是我曾經上學的地方,那里有中國第一古剎的白馬寺,有譽滿天下的洛陽牡丹,這里有最好吃的洛陽水席,滿滿的回憶成為永久記憶,同時也吸引了大批游客來洛觀光旅游。
河南科技大學的校徽是我市著名的地標九龍鼎,它代表了洛陽的古老文明與悠久歷史文化。面對長期封存的古籍善本和剔舊圖書以及長期無人問津的基藏書庫,造成資源的浪費。圖書館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要讓藏在館里的文化符號活起來,讓塵封的歷史遺跡活起來,流動起來,以鼎鼎小圖的昵稱,在各城市書房設立一角,將這些圖書流動與各城市書房,使鼎鼎小圖行動起來,不僅有效利用了資源,提升了河南科技大學對外服務形象,還以獨特的方式傳達著圖書館及其城市的文化觀念、地域特色和美好愿景。
校地共建圖書館與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在探索中摸索在實踐中前行,一個有效的評價體系建立是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
(1)提高認識
校地共建圖書館與地方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是一次大膽嘗試,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同樣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光榮使命,服務洛陽“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譜寫中原絢麗篇章,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是我們每一位圖書館人的崇高職責,以校為榮以館為榮,面向社會服務走內涵式發展,多角度融合,自上而下,提高認識,加強服務提升品質勢在必行。
(2)規范化管理形成長效機制
與地方文旅文創的融合發展建立規規范化管理機制是實現高校品牌形象和促進地方旅游,盤活地方經濟建設實現雙贏的將強后盾。因此,在管理中明確目標管理,細化管理分支,特別是在鼎鼎小圖在行動環節與城市書房的對接時做好管理,制定詳細計劃,秩序進行,使圖書定期更新有序循、環持續不斷。制定宣講日定期做宣講活動,特別是一些大型的活動如每年“4.23世界讀書日”、洛陽牡丹花卉開幕式等。
(3)人才隊伍建設
以用戶為中心,提供高質量服務是校地共建圖書館融合地方經濟發建設,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是提供高質量服務的保障。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建設以人為本,將人才培養、業務發展、學科研究相結合,鼓勵館員參加繼續再教育提升學歷,為館員創造參加職業培訓與學習交流的機會,提高館員綜合業務能力。同時應為館員與讀者間建立交流平臺,近距離接觸讀者,及時收納讀者需求與建議,建立良好的讀者館員服務。
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吹響,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校地共建圖書館立足高校積極探索與文旅文創的融合發展,以用戶為本面向社會提供高質量服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傳承紅色經典、地方特色、歷史文化,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文化生活需求,促進地方經濟文化建設,打造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