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
(新疆司法警官學校 新疆烏魯木齊 831000)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本身是具備知識且有新知識建構能力,能夠通過自身主動的動作選擇并加工外部信息,在舊有知識上互動構建出新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支持引導作用。核心要素可以概括為:第一,注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學習全過程各個節點關注學生、引導學生、推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去探索創造性的學習,培養創新精神;第二,強調情境的作用,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習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能在情境中去實踐,達到知識外化;第三,講求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饋,對于自身的學習能形成客觀的自我評價,并對生成的反饋信息再修正,從而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1]。
“以學生為中心”內在要求是“學生在學習中成長為中心”,構建可預期、可測量、可感知的個體成長。教師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能夠自我教育、自我成長,能夠感知成長。首先要以學生本身為邏輯起點進行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遵循教育規律,發現挖掘學生特點秉性,并發展學生特質稟賦。學生是鮮活的個體,存在共性與差異性,學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是不斷長成的,其成長是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吸收、思考、實踐、反思、協作等一系列的總和。
在追求法治的當下,法律教育不能只關注靜態的規則體系,更要著眼于善治,即規則在社會生活中的運行。這對法學教育提高了要求,法學教育不僅要培養能夠掌握法律知識、法律技能的專業人才,更要培養出能夠面向社會,履行社會責任,具備良好職業情操的人才。
明確法學教育培養法治中國的建設者和參與者,那就要從原先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轉換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從課程以講授為主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有限的“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傳統教學模式轉換為強調學生自身實踐法律能力的培養和職業倫理的鍛造的教學模式。學生培養最終都要指司法實踐。
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按照法律職業特點來設計教學,促使學生像法律職業人一樣思考,掌握知識的同時同步推進法律技能和法律倫理的培養。要一改法學課堂上老師“獨角戲”,學生聽記背的形式參與,在課堂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設置訓練,幫助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形成事實-規范-結論的法律思維培養進行訓練。除卻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技能培養外,學生還要系統了解法律職業倫理[2-3]。
要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能夠主動認知課堂內外,理論聯系實踐,不能滿足于依靠教師講授,能夠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激發自身內驅力形成“我要學”,認識到教師更多的是引導者、幫助者,認識到學校以及網絡等一切資源都是服務于自我學習的,都是為了提升學習效能;其次,學生要通過評價反饋機制覺察自身學習狀態、學習成效調整學習方法、學習標準,最終達到自身學習效果的最優化。
法學教育以文史哲風格化講授的教學形式依舊停留在簡單的知識講解階段,教師以法律知識為主要內容著力于講明法條,即便輔之以案例教學、研討等教學方式核心目的依舊是以案例的形式去印證知識點,并且在知識點層面形成零散化的認知,而不是構建自身的法律體系。理論認知因為缺乏實踐環節也處于低水平,更遑論解決問題的能力[4]。
以實踐教學是否在課堂內進行為標準,劃分為課堂內實踐教學和課堂外實踐教學。法學教育的課堂實訓應當強調改革教學方法,深化案例教學。深化案例教學要做到分層次進行,課堂技能實訓與理論教學良性結合,相互成就,培養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對其進行轉化去實踐技能。技能訓練教學中要以實務為指向,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案例選擇、情境設定、任務設定、角色分工、任務執行、成果展示和點評講解等 7 個環節,集啟發式、參與式、互動式教學于一體。
做到以解決問題為導向,在課程設計中就要注重理論教學與技能訓練并重,將課程知識進行梳理分類,純理論知識點、實踐性知識點,對知識點進行體系性建構,根據每個知識點的實踐性或理論性,充分運用案例教學法等,將這些知識點進行教學設計,以問題為導向,尋求將技能訓練融合于課堂教學,與理論教學平行互動。也就是說,將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重構,面向實務,注重技能訓練,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完成平面化知識的立體化轉向,最終形成有序教學模塊,整個課堂圍繞著一個個具體問題展開,學生任務目標明確,步驟清晰,考核點清晰。
法學的實踐性、職業性要求在法學教育教學中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充分運用更多法律方法,要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將法律規范和案件事實結合并且得出結論。通過課堂實訓,學生不僅能掌握基本實務操作技能,而且提升了學習的主動性,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實訓中得到鍛煉,從一種被動地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轉變為主動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具備學習上的創新發展能力[5]。
法學教育一直以來都有實踐教學環節,也積極開展了課堂內外實踐。遵從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法律診所以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但是這些實踐教學的開展沒有從根本上提升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學生實踐技能并沒有顯著提升。尤其是課堂外的實訓也存在后置性、成本高、效用低的問題。課堂實訓有前置性、低成本、效用高的優點,積極開展課內實訓是有效解決學生實踐能力的途徑。具體而言有以下幾點。
思想的高度將決定教學理念以及教學內容的完成效率。法學專業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進,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目標,并且努力在教學工作中提高學生的法律技能、法律思維等能力,最終提升綜合能力,落實到教學效果的提升。明確所有教學資源為學生服務,將傳統的法學講授式課堂轉化為深度案例教學的實訓式課堂,將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換為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師與學生的傳授式關系轉換為共同目標的合作者,形成師生共同體。以教為主變為以學為主,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員。激發學生內在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相互協作。通過對知識的思考及技能的實踐去豐富、擴展學生經驗,使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知識、印證知識、重構知識。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考察學生的基礎水平,基于學情調整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積極調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針對不同特質稟賦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做到補位指導;課堂的教學成果做到可視化;學生的所學考核從試卷結果轉化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診斷與改進。
(1)探索任務單式教學模式
課堂實訓作為實踐性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法。課堂實踐教學定位在:它是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實踐教學方法的探索,具體教學方法的探索與運用。
課堂實訓可以采用任務單。任務單作為學習單的一種,指向課程中的具體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起到學習支架的作用。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構建課程實訓項目,通過任務單指引,學生有步驟地完成任務,提升了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提升學習能力。這個過程也是技能訓練和理論知識的融合。教師針對教學模塊的知識點設計任務單,做到所有知識點任務描述、問題設計、活動設計、實施要求、評測方法做實做細。通過課堂實訓,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及任務單的完成過程中都能體現學生的學習動態,能夠反映出學生學習效果,以及問題出現的環節是否能夠發現問題、改進問題的過程。根據學習指標,師生均可以對實訓目的及考核要點進行掌握,對于結果反饋也包含針對性改進意見,有利于依據評價改進教學做到教育優化,使得教學評價科學、合理,可以為教學質量情況提供更多的信息反饋,從而診斷改進課程。
(2)深化案例教學法
一是設置法律方法訓練作為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法律方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法學教育中一般進行了后置,法學教育教學中只有部分院校開展法律方法訓練,大部分院校放置于執業后的培訓及實務經驗的自我學習中。由于工具缺失,造成案例教學呈現機械的簡單化分析案例。只是從案例找出事實,依據規范得出結論,但是對于法律規范如何解釋以及如何得出恰當結論的方法技巧不甚清楚。法律方法是作為法律人的必備技能,而學生掌握技能方法,剖析法律案例,掌握分析案例的結構、思路,能夠形成法律思維。發展學生的法律思維,傳授其學習方法比法律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學生一旦獲得法律的思維方式和掌握法律方法,那將會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且終身受益。法學課堂實訓教學的實踐性目標才能最終達成。
二是多層次開展案例教學。開展案例實踐教學要對學生基本法律知識儲備、法律素養及實踐能力進行考量,針對不同課程、不同類型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案例教學方式的課堂實訓。
首先,案例教學的開展要分層次。對于理論知識案例舉例教學,通過這些案例“以案證法”,具體知識點得以形象化、具體化從而達到具體法條闡釋目的;對于技能訓練要注重方法技巧的運用,要深化案例教學,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進行有力的提升。教學案例要豐富且真實,對實務案例有效選取。要具備案件細節性和理論質疑機會,具有真正的“實踐性”和“情景化”。其次,在課堂實踐環節設置面向實務不局限于法官律師身份的模擬,可以多范圍開展,如企業法律實務模擬、偵查模擬公訴等多種形式多元的實訓環境與角色。強調通過實踐參與,技能掌握同時塑造法律職業倫理,實現法律教育的目標。最后,通過案例分析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及技能的訓練進行檢驗,提升學生綜合法律素養塑造法治思維[6]。
(3)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激發自主學習
終身教育理念和自我教育的發展要求學生能夠做到自主學習提高綜合能力,為全面發展打下基礎。教師要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提高參與討論的活躍性,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技能訓練。為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實訓,教師需要提供任務單,明確任務,以任務框架學生學習研討中心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開展針對性、有效性的協同小組學習,學生根據自己學習過的法學知識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研討與實踐,最終完成任務。
法學教育是專業教育,也是法律職業教育,法學教育應當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實踐教學,通過課堂實訓使學生真正把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結合起來,以高效的法學實踐教學傳遞法學智慧,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及法律思維,提高學生主動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