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曉青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第四中學)
情境交融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要先激發學生的學習情感,之后在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境,使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高效率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在當前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新課標中的要求創新現有的教育模式,尤其是要以情境交融教學為主,為學生開展更加生動的課堂教學,使每個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中,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為學生開展情境交融的教學,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當前的全面發展水平。首先,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課本中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置針對性較強的學習情境,將抽象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和直觀,并且讓學生的思維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高效率地完成知識的學習。在此過程中穿插著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能夠探索出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思維,為生物學習提供助力。可以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正確的學習技巧,并且及時地發現自身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真正地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其次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按照學生在學習時所遇到難點問題為學生創設對應的教學情境,在課前預測學生在學習時很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之后配合多元化的情境模式,使每個學生能夠在情境教學中有所收獲。比如,教師可以開展項目化教學模式和小組探究教學等,讓每個學生能夠不自覺地進入整體的情境中,配合科學探究和動手操作,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有效發展。
雖然教師在以往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開展了情境交融教學,但是從實際實施情況來看,還無法滿足相關的要求以及標準,因此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反思意識,認真地分析在以往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再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針對性較強的指導教學方案,保證學生的學習水平。在以往教學中,存在學生對情境知識理解程度不高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在為學生設置相關學習情境時,太過理論化,忽視了實踐性學習,導致學生在理解方面存在著諸多困難。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利用課本知識來解釋情境交融的相關案例,將重點仍然放在對理論化內容的“翻譯”,很難提高學生當前的情境交融學習能力,并且也無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與時俱進的思維。在這一情境交融教學模式中,學生很難掌握必備的知識,也無法實現理論化和情境交融之間的相互轉換,不利于學生高效學習。在此期間,教師也很少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引導,學生在學習時沒有明確的目標,無法彰顯高中生物教學情境交融的優勢。
學習積極性有待提升也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學生積極性有待提升,和學生自身的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比如,一部分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內容的過程中并沒有認識到學習情境交融知識的必要性,并且也沒有動力來完成知識內容的深化理解,這對學習所產生的影響較為突出。其次,和教師的關系也較為緊密。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為學生設計情境交融案例時,生動性不足,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不少教師只是按照課本中的內容為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在種種因素影響下,高中生物情境交融教學課堂效率低下,無法為學生學習提供諸多的幫助,并且也會讓學生產生較為嚴重的抵觸情緒。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教師要認真地分析以往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不足,根據問題發生原因創新當前的教學模式,提高整體的教學效果。
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交融教學模式時,要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為主要的基礎,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地努力,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配合著對應的問題,激發學生當前探究欲,讓學生能夠在逐步探索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知識內容的印象。高中生物是事關生命的學科,學生有探究生命本性的欲望,但是由于生物知識較為抽象和復雜,常常讓學生望而卻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新當前的課堂教學體系,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地努力,探索出問題的最終答案,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以以多媒體技術為主要的基礎,為學生展示更加生動的內容,并且讓學生在后續探究過程中反復地觀看教師所展示的生動信息,為學生探究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
例如,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DNA分子結構”,這一內容和學生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激發學生當前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DNA 的科普視頻,在視頻中要呈現相似和不相似生命物種的差異性,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本質決定者是DNA。進一步激發學生當前的探究欲望之后,教師在多媒體視頻中要為學生展示生命本質決定者DNA 的真實形態為雙螺旋形,在此過程中,伴隨著不同的音樂和動態化的DNA 模型能夠實現各個畫面的分離以及組合,讓學生更加系統性地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之后再定格到生命的具體形態中。在完成播放之后,教師要讓學生以教材中的內容為主體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結合自身在之前所觀看到的視頻分析一下DNA 和人體之間的關系,調動學生當前的探究欲望。教師也可以允許學生在網站中搜索其他的資料來進行輔助性的學習,逐漸消除學生內心中的困惑,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部分學生在以往高中生物學習時,認為學習生物知識主要是為了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并沒有認識到生物知識本身的作用以及這些知識和日常生活之間的關系,因此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更加形象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同學能夠通過動手實踐以及觀察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通過構建更加生動的教學課堂,能為學生高效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班級教學中為學生講解“捕獲光能色素和結構”,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葉綠體的結構為主來進行探究,學生在學習時需要探究不同葉綠體形狀和色素之間的關系,也可以以葉綠素的存在場所為主來進行探究,讓學生深入生活中進行反復地觀察以及記錄。在后續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光鏡全面地觀察葉綠體的結構,更加真切地了解葉綠體雙層膜內部結構和機制結構形態。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所了解的知識來進行有效學習,補充自己的探究和記錄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當前的生命觀念。
學生在進行高中生物學習時,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探索中配合不同的情境激發學生當前的探究欲,促進學生能夠有充足的動力來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引導學生在不同情境中通過理論知識的運用方法,全面認知事物本身的特點。因此,在班級教學中,教師要以此為出發點,有序地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構建動態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例如,在班級中為學生講解“細胞器”,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這部分的重點,了解細胞器分布和各自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細胞器為主要的載體,模擬車間運轉方式,讓學生按照植物細胞內部細胞器的分布形態和形狀來設置當前的活動車間。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有效的“分工”,比如,如果某一位同學是負責線粒體方面的內容,需要以線粒體為主構建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和動力車間等,之后再搭配呼吸酶的模型,模仿整個運作過程,在生動和形象的情境中完成知識內容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本中的具體知識,并在實踐探究中反復地記憶相關的知識內容。在后續教學時,當學生制作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同學到講臺上演示自己所制作的車間,和其他同學進行良好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在交流情境中能夠感知各個細胞器分工協作的原理。通過不同的教學情境,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當前的綜合學科思維以及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當前的學習效果。
在高中生物情境化教學課堂中,為了能夠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需要構建多樣化的實踐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時有豐富的體驗,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效果。在高中生物中所包含的模型較為多樣,可以讓學生了解模型的特點以及規律,把握課堂知識的重點。為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高中生物本身的樂趣,并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提供重要的保障,教師需要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以情境化教學為主要的出發點,為學生構建豐富多樣的學習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當前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教師完成相關知識模型的學習,提高整體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班級教育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DNA分子雙螺旋模型”,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利用3D 技術為學生全面展示DNA 模型,從平面到立體結構讓學生進行全面觀察。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秀的練習,比如,將展示的內容利用畫筆進行完整的記錄,在全面豐富感知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印象,并且可以構建更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凸顯情境教學的優勢。
在高中生物情境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滿足學生當前學習需求,并激發學生當前的探究熱情,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收獲。
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進行廣泛的思考和研究,并注重情境創設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多方位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例如,在班級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講解“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在為學生講解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入生活中了解一下腌制蘿卜或者制作泡菜的過程,再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腌制好的泡菜中有亞硝酸鹽,整個發酵原理是什么?讓學生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究出問題情境中的答案。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制作微課視頻或者是PPT的方式,將自己所搜集到內容進行全面整合,以教師的身份向其他同學講解傳統發酵技術中所包含的高中生物知識,并且向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感想,在探究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利用高中生物知識解決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在班級中形成良好的互動局面。
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為了使每個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高中生物知識的樂趣以及生物學科的魅力,教師要以情境交融思路為主,重新構建課堂教學體系,利用不同的教學情境,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以此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高中生物教學課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成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