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金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梁家墩鎮中心學校)
美術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為學生提供美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開展初中美術教學的主要目的。新課程理念為初中美術教學注入新的能源與動力,教師在新課程理念下要逐步改變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逐步融入現代化元素,為學生營造新穎且活躍的學習環境,帶領學生充分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本文就“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探析”問題展開研究,重點分析了提升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為符合新課程理念并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初中美術教師應積極革新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觀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激活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具體做法如下;首先,美術教師要教授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扎實掌握繪畫技巧和方法,每一位學生的基礎不同,美術教師要兼顧全體學生,這樣才能確保每一位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學習之中;第二,部分學生對美術課不感興趣,這并不是因為他們天生不喜歡美術,而是沒有掌握正確的繪畫方法。和剛開始寫作文一樣,學生有很多話想要表達,卻沒有清晰的頭緒和思路,針對該問題,初中美術教師應為學生傳授豐富的繪畫語言,要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講解,引導學生逐步累積繪畫語言,只有具備充足的繪畫語言才有可能創作出理想的作品。當學生創作出一幅理想的作品時,他們會從中獲取成就感,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創作熱情并激活繪畫興趣的目的。第三,教師應將生活元素融合到教學內容中,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了解美術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內在聯系,領悟美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術知識并不是晦澀難懂的;第四,積極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而達到優化藝術感染力的目的。總而言之,新課程理念下落實初中美術教學工作,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觀念,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美術學習興趣,而興趣恰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審美能力,才可以更好地發現美與創作美。藝術家羅丹曾經指出,生活處處都有美,人們必須用發現的眼睛才可以看到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如何發現美,如果只是單純地掌握美術技巧,很難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為發展學生審美能力,教師就要充分重視欣賞,通過欣賞來擴展學生的思維,主要做法如下;第一,初中美術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師要善于發掘課本中蘊藏的教育價值,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帶領學生參加多種藝術活動,讓學生感受藝術的魅力;第二,可以增設名畫欣賞環節,比如,欣賞凡·高的《向日葵》,讓學生思考;“這部作品為什么具有藝術價值,且藝術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并從中教授欣賞作品的方法,只有掌握欣賞作品的方法,學生才能學會如何看懂作品,并掌握繪畫的精髓;第三,教師應提高對技法的重視度,通過訓練技巧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繪畫技巧,其中包括色彩、線條以及比例等,借此助力學生學會美術的基礎表現方法,讓學生學會想象與繪制方法;第四,應善于觀察并了解學生的美術水平,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落實分層訓練法,比如,針對美術基礎與悟性均比較好的學生,教師要訓練學生的創新與求異;對于美術功底普通的學生,教師要教會他們如何模仿畫作,并在模仿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改進與添加;針對美術功底薄弱的學生,要教會他們模仿與臨摹的技巧。總而言之,為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并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初中美術教師必須有效融合欣賞與技法訓練才可以有效發展學生審美能力,助力學生逐步發展美術核心素養。
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如果一味地閉門造車是很難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基于此,初中美術教師應改變以往封閉式的教學思維與方法,根據具體教學需求來靈活變化教學策略,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教師可以將寫生實物引入課堂,通過寫生來鍛煉學生創新思維,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激活學生創作靈感。比如,以《美麗家園》一課舉例,在講解該課時,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氣息。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繪制作品的成功率,大部分學生可以通過作品表達自身對大自然的喜愛和愿望;其次,還可以有效融合課堂教學與民間藝術元素。民間藝術種類很多,比較常見的有刺繡、剪紙、編制與印染等,以多元化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悠久和淵博,拓寬學生藝術眼界并喚醒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美好情感,為學生的創作打好基礎。綜上所述,想要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初中美術教師就應重視發展學生創新思維、鍛煉學生創新能力并激活學生創作靈感,積極并合理地開展開放性教學。
根據新課標要求,針對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而言,幫助學生發展與成長是開展教學評價工作的主要目的。為此,初中美術教師應制定多級性與多維性的評價標準,確保評價標準符合學生不同個性與能力,助力學生充分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并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升美術能力,激發美術學習興趣。在以往的美術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評價方式與標準,評價主體由美術教師來擔任,這種方式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評價作用,為此,教師應創新評價方式,讓學生也參與評價,充分發揮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的評價作用。當學生創作出一幅作品時,需要教師與學生的一同評價,通過教師的評價可以發現作品的優勢與不足,通過學生的評價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心聲與創作思路。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評價和反思中能夠發現自身的興趣特征,并提高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和熱情。另外,在師生互動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生生評價,通過生生互動的形式,學生能夠充分思考并表達自身的想法,為學生提供分享自己作品和創作想法的機會,有助于學生逐步優化自身藝術批評與欣賞能力。總之,為滿足新課程標準,教師應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要增加評價主體和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評價,通過師生與生生互動來達到培養學生藝術感受能力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理念下想要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通過本次研究活動得出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為;創新教學觀念,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融合欣賞和技法,鍛煉學生審美能力、采用開放性教學方式,優化學生創新能力、創新評價方式,培養學生藝術感受能力等。初中美術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不斷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形成濃厚的美術學習興趣、優化學生審美能力、鍛煉學生創新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藝術感受能力,最終達成培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