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佐貴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第一中學)
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對美術的學習動力逐漸下降。要提高美術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教師就需要從學生出發。興趣教學法是以引發學生興趣為主,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的一種方法。教師要針對美術教學的內容,通過不同的展示形式和教學方式,讓美術內容變得更加有趣、多樣化。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欲望,在學習中實現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高中美術學習中有很多有趣的學習內容,通過提取其中的關鍵內容,開展情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對創建高效的高中美術課堂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相比于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情境教學這種生動的模式可以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情境教學其特有的畫面感和直觀性,可以降低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賞析難度。同時情境教學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藝術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對藝術學習的濃厚興趣,還使學生能夠進一步思考藝術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要表達的意識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更全面的藝術欣賞能力。
例如,在以“秋景”為主題的創作課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秋天的自然景色中,或帶一些秋天特有的落葉給學生,同時播放一些秋天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作具有內涵和活力的作品。在學生感受秋天的氛圍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秋天為背景,進行作品的創作,學生可以自己繪制一些秋天的畫面,還可以通過剪紙的方式,對秋天特有的落葉進行藝術二次創作。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具體的教學情景,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了解藝術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水平。在《人間生活》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租借古裝道具,引導學生體驗劇本,讓學生可以在角色扮演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藝術形式。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古代藝術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表演和討論過程中,積極參加班級的學習活動以實現教學目標。
美術是最重要的藝術學科之一,具有豐富的藝術文化知識,且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歷史上,很多有名的畫作都是真實生活的體現,因此,美術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了解藝術在生活中的價值和作用。在日常美術課中開展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活動,將機械化教學轉變為有趣的學習,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每一個學生對于生活的感受不一樣,以生活為基礎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將自身融入其中,進行美術創作。這樣的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個性,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帶著探索的欲望與教師一起學習。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角度來探索生活中的美,更好地了解具有生活色彩的美術作品。
例如,教師可以擴展美術課,引導學生拍攝生活中的景物,讓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學生也可以運用他們所學的繪畫技巧為父母或親戚畫肖像。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比較開放的創作題目讓學生進行創作。每一個學生對于生活的感悟都不一樣,所以創作出來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取長補短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完善。這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作品的藝術質量,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獲得情感提升,使作品更具情感內涵,從而提高高中美術教學效果。
與其他學科相比,美術學習時間非常有限,這給高中美術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好的學習體驗,成為美術教師必須克服的一個困難。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拓寬學習視野,豐富美術學習內容,利用科學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藝術知識和繪畫技能。在以往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的途徑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豐富,信息化教學用其特有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可以將美術作品更好地展示給學生。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喜好拓展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的思維可以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延伸。
例如,在教學生繪畫的基本技能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開始練習,課桌椅、籃球、足球等都可以成為學生的繪畫對象。同時,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物品的繪制方法,即使是同一個物品,也可以通過很多種不同的繪制手法來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不僅是繪畫可以展現物品的樣貌,剪紙以及手工制作也可以。當學生熟悉這些基本繪圖內容時,教師可以稍微提高繪畫課程的難度,一些復雜制作物品對象,都可以成為教師擴大學生學習內容的目標。同時,在學生繪畫的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還可以為學生的繪畫手法提供更多的空間,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在學生對一些基礎的繪畫有了了解以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雕塑作品,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并且通過橡皮泥和小刀的搭配,為學生的技能拓展做好準備。
教師必須整合教學資源,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利用適當的教學資源,與學生的興趣掛鉤,有效提高學生對藝術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藝術學習的效率。通過各種教學資源構建課堂教學,增加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教學資源不僅體現在美術作品的豐富性上,同時也體現在美術作品中蘊含的內容上,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校文化資源和地方文化資源,利用課堂時間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接觸民間文化藝術,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美術創作中。在傳統民間文化的影響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的感悟。在實踐創作中,結合現代美術的特點,對傳統文化進行運用和創新,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教師也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去了解不同形式的藝術作品,并且結合自己的喜好和家鄉的特色文化,進行藝術創作。
例如,在“什么是美術作品”課程中,教師可以使用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系列藝術資源,如;瓷器、年畫和剪紙等進行教學。教學前,讓學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藝術,讓學生充分理解藝術在生活中的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審美能力。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農耕生活文化的美術作品,還可以為學生展示民間民俗;賽龍舟、舞龍、扭秧歌等美術作品。學生可以看到美術對于傳統文化的展示。同時,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剪窗花,來體驗“過年”的氛圍。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多媒體,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和感知藝術形式,讓學生近距離接觸不同的美術作品,營造濃厚的藝術學習氛圍。
正確的教學評價在藝術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一些學生在學習時,經常因為自身原因對美術學習失去信心,失去學習興趣。學生對自己的認知和定位不夠清晰,在學習中就會出現學習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一些尚且存在不足的學生驕傲自滿,在美術學習中不夠努力;而學習中受到挫折的學生自信心降低,都會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下降。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鼓勵和引導學生保持信心和動力,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教學評價,讓學生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在之后的美術學習中,更加積極地參與其中。
例如,有些學生可能不太擅長繪畫,但卻善于雕塑和剪紙等其他藝術形式;有些學生需要一些鍛煉的機會才能表現出來。因此,教師應公平對待每位學生,鼓勵學生通過教學評價保持對藝術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在良好的藝術教學環境中發掘自己的才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對于一些自信心較弱的學生,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多鼓勵,并且讓他可以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培養學生敢于嘗試的品質。對于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還必須通過教學評價及時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防止學生的藝術能力因驕傲自滿而受阻。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美術學習帶給自己的變化,真正發自內心地喜歡上美術。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是直接將美術作品展示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比較被動,并且對于美術作品也沒有認真思考,學習的效率比較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藝術知識轉向積極主動探索藝術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游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游戲為手段,以美術教學為核心,開展美術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在其中有所收獲。開展游戲教學,還可以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聯系。
例如,在講解美術的基本知識時,教師要對教科書中的知識點進行合理優化,根據教材內容創建相關主題,向學生提問;“審美可能性有哪些?”“人物造型技巧是什么?”“油畫和顏料是什么?”然后,學生們就可以結合課堂內容快速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在交流結束以后,以搶答的方式,看哪個小組的學生最快回答,哪個小組就能夠獲得分數,最后,統計分數最多的小組獲得勝利。通過回答問題,學生可以有效地增加自己的藝術知識,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更多地參與藝術知識的探究。

形式單一的課堂教學不能充分滿足美術教學的需要,教師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對于學習壓力很大的高中生來說,教師可以安排寒暑假的集體旅行,安排學生們參觀景點,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學生對“美”的理解。實際上,教師可以組織具有一定繪畫藝術能力的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藝術能力,也可以指導學生拍攝藝術照片,使學生對如何表達美有更清楚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中,適當的藝術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幫助他們在實踐中了解藝術、愛上藝術、培養藝術素養,實現全面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一定數量的經費支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業務計劃。
例如,教師也可以在周末或者寒暑假組織學生去當地的文化景點,體驗當地文化特色,并且拍攝一些自己喜歡的照片。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總結自己在旅途中發現的藝術形式和特征,培養學生尋找美的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此次出行的感受通過作品的方式進行表達,學生可以通過繪畫、手工品、視頻、PPT等方式,向其他學生展示自己在本次出行中的收獲。學生相互之間可以進行評比,讓每一位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能夠看到自己的成果。
高中美術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科之一。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貫徹以學生為主,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美術教學的理念,在教學中通過興趣學習法,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高中美術教師要以學生快樂學習、主動學習為教學目標,在美術教學中通過趣味教學的指引,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觀察。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的途徑,拓展教學內容,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得到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并且,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活動,收獲成就感,激發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自主意識,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