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上海市群星職業技術學校)
學生:老師,能打擾您一下嗎?最近我們寢室出現了一個讓人煩惱的問題。我們四人同住一個寢室,本來應該相處融洽,可唯獨小麗總是把我們當空氣,我們和她說話,她都不理會。這樣尷尬的氣氛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且關系有僵化之勢。我們希望能夠恢復到從前,同一個宿舍的室友,抬頭不見低頭見,關系不好大家相互影響,但是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成功,不知如何處理,請您幫幫我們吧。

老師:一個早晨,三位班級學生出現在辦公室門口,她們謙遜的話語中多了一絲焦慮。我放下手中的事兒,耐心傾聽。原來是學生遇到比較棘手的人際關系問題了。作為班主任,幫助學生處理人際關系問題自然是義不容辭的。
“你們認為到底是因為什么事兒,你們由好友的關系變成了現在的狀況呢?”問題一出,學生思索了一會兒,她們講述了之前的矛盾,但已經是上學期的事兒了。“這學期沒有發生不快的事情嗎?再想想。”“老師,我想起來了,有一天傍晚,我們四個人一起回宿舍,路途中,我們仨都想吃雞爪,就想問她要不要一起,她拒絕了。”“對,回到宿舍,我們沒有分給她吃。”另一位女生也附和道,這之后她們的關系就愈發差了。在聽取了三位女生的描述和她們想要當面溝通的訴求后,我肯定了她們有事情主動溝通的主張,同時,也請她們給我一些時間,讓我先去與小麗溝通。
時間很快來到了下午校會課。校會課結束后,我找了小麗。當我與她溝通起她的宿舍情況時,她的眼中已泛淚光,看來這件事兒她也是非常在意的。與她深刻交談后,得知她不理會宿舍其他三位同學的原因是她找到了新的玩伴,而恰好新的玩伴與這三位女生曾經發生過糾葛。她是為了避免尷尬選擇了不理會。當我表達了她的三位室友的訴求后,她表示愿意好好聊一聊,畢竟她們曾經是很好的朋友。
很快,約定會談的時間到來了。為了更好地把握情況,我也去找了小麗的新玩伴。新玩伴表示很愿意參與此次的溝通活動。
我坐在中間,交談的兩方分別在我左右。接著,雙方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了“攻擊”,她們各執己見。不得已我先暫停了溝通,與她們明確一點;今天雙方能夠參與本次溝通會談,就是想要消解雙方的不滿。那么,比起情緒化的表達,冷靜的述說會更有效果。在取得共識后,溝通繼續。當三位女生聽到了小麗說明的不理會理由之后,她們表示理解,她們一點也不介意小麗與曾經與她們發生過矛盾的新玩伴一起玩耍。到此,問題應該是解決一大半了。可我發現,小麗一直用她的微表情微動作抗拒著。只見她側著頭,眼神絲毫不與另外三位室友對視。這樣的行為表情無疑在告訴我;問題遠沒有結束。此時,新玩伴也表達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好好溝通。
在鼓勵和引導小麗努力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時,早已泣不成聲的她才說出了自己不理會室友的原因。原來每次放學,三位室友總是走在一起,說說笑笑,而她總被“遺忘”在一旁;原本,她和三位室友中的兩位一直玩耍,可因為第三位的加入,她認為自己被邊緣化了。聽完她的“控訴”,三位室友也有些懂了,她們也心平氣和地表達了她們的訴求。到這,矛盾逐漸瓦解。最終,我請她們以說出其他四人的優點結束了本場溝通會,她們的表情由陰轉晴,她們笑著擁抱了對方。背起書包一起回了宿舍。一周之后,我了解了后續;她們在宿舍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了。
一切情感,總是以在乎開始,因為失落而出現問題。面對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引導學生正面溝通,而非背后無止境地揣度。人際關系的處理是學生一輩子要思考的生活命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