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睿(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龍回中學)
近年來,課程改革持續推進,核心素養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這無疑對我國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教師在注重基礎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為學生全面發展助力。但是,在傳統教學中,一些教師深受傳統理念的影響,依舊沿用老舊的教學模式授課,導致最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新時期下,一些教師緊跟時代步伐,推陳出新,選擇運用更加新穎、先進的教學模式授課,以期提高整體教學實效,達到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其中,比較教學模式憑借自身優勢獲得了師生認可、青睞,有效發揮比較教學模式的優勢,可以為初中生物教學“增光添彩”。那么,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達成上述目標呢?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要想將比較教學模式的功效發揮到極致,培育學生生物學科素養,首要任務就是認識、理解比較教學模式。那么,什么是比較教學模式呢?簡單來說,就是經過提取、編排,將彼此互相聯系又互相區別的內容、元素,構成比較教學內容,讓教學對象在比較、分析中明確知識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比較式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在課堂上運用比較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統籌效率,在突破學習重點和難點的過程中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探尋生物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并對其形成更加深刻、精準的理解和記憶,讓自身的生物學習成效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且,通過比較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將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形象,帶領學生思考、分析問題,探尋知識之間的聯系。在長期實踐中,學生的思路愈加開闊,學習活動也會更加高效。
新時期下,教師一味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已經被淘汰,廣大教師必須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對教學理念和思路進行優化、創新。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路人作用,引導學生就生物知識內容、重難點等進行比較,辨別生物概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彰顯,學習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教師也從過去的“灌輸”教學中解放出來,成為引路人,更好地將“授之以漁”落到實處。
在生物課堂上,如若教師能夠發揮比較教學模式的功效,引領學生比較、分析,那么他們進行問題思考與探究時,也會注意與之相關的其他問題,且會有一個清晰的思路,這就在無形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隨著思考次數的增加,學生會漸漸樹立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并逐步形成這種能力,顯然,這對學生生物學學科素養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斯多惠是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在他看來,教學的藝術并非本領的傳授,重點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那么,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激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其實,案例呈現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以案例的方式呈現生物知識,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參與案例分析與解答中喚醒學習激情。基于比較教學模式的初中生物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的內容和目標,選擇與其相關的若干案例,并從中挑選一些與教學主題相契合的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如此,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喚醒學生的學習激情。例如:在教學“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就一改以往的教學方式,選擇并展示了兩個案例。即,案例A:《狼和鹿的故事》,教師借助信息化設備播放了《狼和鹿的故事》相關音頻,并且在大屏幕上展示了相關的圖片;案例B:《哭泣的駱駝》影像素材,由此引出阿拉善草原沙漠化的情況。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案例A和案例B存在著一定的相似點,但結果又截然不同。在課堂上,教師依次展示上述兩個案例,并且帶領學生分析案例。在此前提下,對其展開綜合化和差異化的比較,以此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在思考與對比中,學生飛速地進入學習狀態,把握了生物知識之間的關聯,這對其后續學習和生物素養的形成都具有極大幫助。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緊扣教學主題,設置一些交流、討論的話題,以此啟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在此期間,學生積極交流、辯論,這無疑可以為課堂注入更多的生機和活力。而且,學生主動參與進來,生物思維得以激活,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在深入挖掘和探究中形成深刻的學習認知。尤其是對比閱讀,通常可以令學生產生質疑,這對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值得一提的是,對比性學習活動對學生而言有著更強的吸引力,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入手,進行針對性設計,引領學生分辨,讓生物教學更加民主、開放。例如:在教學“生物圈中的人”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將信息化設備利用起來,給學生呈現了人體圖形,帶領學生認識人體的各個部位,讓學生明白人體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分別是頭、頸、軀干以及四肢,并了解這四大部分的功能和特點。在此基礎上,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和展示。一聽到交流活動,學生表現得十分感興趣,踴躍參與進來。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對照圖片,進行對比、分辨,這樣能夠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且,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第一時間予以指導、幫助,保證學生順利地完成這項活動。在上述過程中,教師設置了對比、辨別的活動,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對比、分辨。
在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關系著學生生物素養和綜合素質的發展。但是,在以往教學中,可以發現許多教師并未對實驗教學予以充分重視,常常以陳舊的方式授課,學生很難真正理解、掌握。顯然,這對學生深入探索生物學科知識是極其不利的。現如今,信息技術蓬勃發展,其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也愈加廣泛。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的初中生物教學,教師不妨將信息技術利用起來,優化、完善生物實驗教學,助推學生生物素養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部分較為抽象、復雜的生物實驗,教師就可以發揮已有資源的作用,利用仿真實驗展開實驗教學。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清楚地觀察到微觀現象,更好地分析、總結實驗結果,在親身實踐中加強對生物實驗原理、現象以及結論的理解。而且,在觀察、認知微觀現象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也得到了顯著的鍛煉,這對他們生物素養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為了能夠真正發揮出比較教學模式的功效,使生物教學呈現勃勃生機,就必須注意如下事項:首先,精心選擇比較因子。在我國教育教學領域中,比較教學模式受到了許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并被廣泛運用到教育教學之中。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并非任意的兩種事物都能夠進行對比、比較,只有相互聯系但又存在一定區別的兩種事物才可以用來做比較。其次,要與學生思維要求相契合。在初中生物課堂上運用比較教學模式時,教師應當盡可能地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避免比本體復雜的事物,否則將會適得其反。最后,靈活綜合運用。在核心素養培育視角下,初中生物教師在運用比較教學模式時,可以與教學內容、生物知識的特點以及實際教學需求等聯系起來,做到靈活運用,為生物教學注入全新的生命力。
總而言之,比較教學模式是新時期較為推崇的一種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有利于拓展學生學習思路、轉變師生角色以及發展學生生物素養。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物教師,必須要深刻把握比較教學模式的內涵,積極探尋其與生物教學之間的契合點,力求發揮比較教學模式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為學生生物素養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