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陽 馮 倩(重慶市公共運輸職業學院鐵道與建筑學院)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在校大學生正處在人格完善的關鍵時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培養有愛國主義精神、崇高理想信念和遵紀守法意識的新時代新青年的必然選擇。目前,我國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開展顯性教育,即開設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而對其他專業課程的隱性思政教育屬性尚待開發。在教育實踐中,國內顯性思政教育和專業教育暴露出一些問題:單純的思政教育內容體系龐大、教學手段單一,學生不感興趣,導致德育效果不盡如人意;專業教育往往只關注專業知識傳授而不太重視思政教育,學生雖然掌握了專業知識,但是思想道德品質并未得到提升,與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教育宗旨不符合,導致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有機統一。國家將課程思政擺在如此高的位置,從各地方、各高校到廣大專業教師,正在不斷深化對課程思政的認識和實踐。
本文在厘清課程思政的內涵、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課程和學生的特點等基本問題的基礎上,以土木工程安全管理課程為例,探索課程思政的建設思路和重點、實施路徑和方法,以供其他專業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時參考。
思政課程指的是專門開設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是具體的課;而課程思政是指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在進行專業知識教授時,通過恰當的方法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中,因此它不專指某一門課程,而是面向所有專業課程,由此可見課程思政是對思政課程在德育維度的強化和拓展。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是將價值引導、道德培養和積極正面的意識形態輸送與各專業課的知識能力的培養相融合,立德與樹人相輔相成。
高校有80%的教師是專業教師,80%課程是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時間的80%是專業學習。思政課程大多是面向低年級學生開設,而對于高年級學生則是以專業課為主,缺少思政教育的連續性。高年級學生正處在學習技能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更需利用專業課堂抓好思政教育,落實“三全育人”理念。比如高年級學生即將面臨的實習和就業問題,如果能夠在進行專業課學習時,進行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教育,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的培育,將促使學生在工作崗位上更加兢兢業業、吃苦耐勞、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
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課程理論性強,同時更注重實踐操作性,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高。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喜歡比較簡單直接的問題式、項目式教學,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識的積累和人文素養,不愛聽生硬的大道理,喜歡直接從問題出發,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因此,針對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課程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應避免生硬地講思政,而應該在探究式的學習內容中不僅要有顯性的專業知識,還應加入隱含的思政元素,注重學生的切身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一是搭建思政平臺,將企業專家、專業課教師和思政輔導員集合在一起,組建多學科背景互相支撐的課程教學團隊。
二是完善土木工程安全管理課程標準,結合國家發布的課程思政相關文件和企業調研需求的職業素養,針對性地提煉思政元素,創新教學的載體和方法,讓學生全過程參與,在沉浸式的學習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和職業素養。
三是修訂土木工程安全管理課程評價體系,將課程思政效果考核納入過程性考核。
在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中,除了要明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以外,還要明確素質目標,讓三者有機融合,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土木工程安全管理的素質目標如下:
一是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和奮斗精神。
二是促進學生對工程安全管理崗位專業知識的掌握,提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風險防范意識,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
三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開展更加有效的校園安全管理、宿舍管理、實習就業等工作,加強感恩教育、勞動教育,提高就業競爭力。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中,教學團隊通過集中研討、集體備課等方式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以下總結了土木工程安全管理課程思政元素融入專業教學的設計過程,如下表所示。

土木工程安全管理課程思政元素教學融入設計表

續表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00后,他們個性獨特、敢于表達個人觀點,要善于利用其特點,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樂于接受主動學習。同時,教學內容應緊貼學校和專業背景以及學生職業場景和發展,克服現有教材的局限性,如針對性不強、案例陳舊、案例展示文字和圖片形式單一等,堅持安全教育從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中來,最終回歸實際生產的原則,使學生明白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遵紀守法的意識。
因此,采用課堂討論、任務驅動、情景模擬法、觀看視頻等多種教學方法,并且建立視頻、案例等多種形式的課程思政素材庫,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主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例如課堂討論,可以列舉典型的工程案例、哲理故事、身邊的時事熱點問題等,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做引導和提煉總結。又如任務驅動,將法律文件直接打印出來發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讀,也可以學習標桿企業的規章文件,讓學生了解企業生產的實際要求。再如情景模擬,在講解邊坡事故中的開挖坡腳和基坑垮塌時,讓學生通過搭積木進行模擬演示。
課程思政建設不僅要注重平時上課的實踐,更要注重課后的評價,破除“一考定終身”的評價方法和唯分數論的單一評價指標體系,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方式。因此,將學生的課程思政考核分數納入課程的總評分中,可占20%—30%的比例,其中課程思政的考核點主要是關注學生日常的精神風貌、言談舉止、紀律意識、規則意識、團隊協作等方面。同時也可在期末考試題目中出一定比例的思政主觀題。
全面實施課程思政,已成為各界共識,對專業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專業課是一碗“湯”,那么課程思政是一把“鹽”,調好湯需要專業教師這個“廚子”放入恰到好處的“鹽”,這需要不斷去探索實踐和總結創新。本文主要關注高職院校的土建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分析了課程思政內涵及高職院校土建類專業課程和學生特點,以土木工程安全管理課程為例,提煉出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整體設計思路,為課程思政的推進提供了一種具體可行的方式,可供各同行參考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