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張家坡中心學校)
徐 霞(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魯村中學)
劉艷霞(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徐家莊中心學校)
中學生正處于優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正確的教學觀念和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成長尤為重要。但是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更多側重于教授文化知識,將學生課程成績放在首位,而對于學生的課后勞動教育不重視,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課后勞動教育對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雙減”政策要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勞動教育,因此教師需要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將課后勞動教育落到實處,以勞動教育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學校可以以榜樣為引領,指明勞動教育的方向,使得學生不斷模仿榜樣的行為以形成習慣,進而每個同學的行為“匯聚”成一個鏗鏘有力的優秀班集體,這樣的優秀班級同時成為其他班級的榜樣,逐步推廣。學校和教師肩負榜樣責任,開展勞動教育時,要為學生做好表率,將榜樣力量落實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
教師可以召開主題班會,選擇勞動榜樣,積極宣傳其勞動事跡,促進其他同學在勞動實踐中積極參與,鍛煉自己的堅毅品格。同時,學校應重視教育氛圍的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基礎,只有在良好的教育氛圍內,學生才能更加主動自覺地進行課后勞動,才能真正從實際出發推進勞動教育的發展。在勞動最光榮的積極氛圍下,在寫滿一個個光榮勞動故事的走廊里,學生們將會潛移默化地接受勞動教育。
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時,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利用課間時間積極學習《論語》等,讓古人的勞動智慧等植根于學生腦海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另外一方面,學生的實踐活動應該走出校園,提高勞動教育的有效性。由于近幾年國家積極促進農村的產業扶貧,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扶貧項目,讓學生意識到勞動是致富的必由之路。同時,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斗歷程和偉大歷史使命,讓學生體會正是先輩的辛勤勞動才會有如今幸福的生活,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勞動熱情。另外,夏令營等課外實踐活動也是勞動教育的重要方式,通過參觀旅游景區、體驗田間勞動,使學生認識到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激發學生學習勞動的動力。
中國自古推崇勤勞致富,中國人的智慧留存于勞動實踐中,勞動的過程也記錄于一些文學作品中,如《詩經》。所以學校教材應該包含勞動題材,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融入勞動精神教育,還要在課后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勞動。
語文、英語、歷史、政治等人文學科中包含著大量的勞動教育素材,它提供給學生的更多的是歷史經驗和社會的人文關懷。例如:在語文課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洗衣服、做飯等家庭任務,同時也可讓學生以文章的形式敘述父母的辛苦。在英語課堂,教師可以提供國外人們勞動的案例,以閱讀理解的形式或者學生課堂展示的方式表現勞動實踐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性。在歷史課堂,教師可以利用農耕技術的發展和工業技術革命等帶領學生回眸歷史過程中勞動的推力作用。在政治課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黨的艱苦奮斗歷程,讓學生明白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理工學科更多涉及的是勞動的技巧和相關理論知識,更加強調科技對于勞動的作用,科學技術能夠使得勞動更加有效率。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在教授計算面積、體積等基礎知識時,要引導學生積極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必要時可以進行實物測量,實現寓教于樂和理論聯系實際。在物理課堂中,教師可以講授勞動工具的物理原理以及其他勞動實踐過程中的力學原理,提供省力且有效率的勞動方式。
在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中,學校積極完善學生規章制度,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參與勞動實踐,形成動手、學習、模仿的良好環境。在開展勞動實踐的過程中,要適當增加勞動實踐任務的趣味性,將學生作為勞動教育的主體,融入一些有趣的活動,由學生選定自己感興趣的勞動,提高學生勞動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增加課程的難度和挑戰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的家庭生活中,積極引導他們互幫互助,積極承擔家務,主動承擔日常勞動瑣事,學會感恩父母,為父母排憂解難。同時,教師做好監督工作,確保勞動實踐落到實處,讓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除了學生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獲得的勞動體驗,學校還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種植活動、相關社團活動以及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種植活動,讓學生擔當小園丁,親自翻土、播種、澆水、施肥,既可以讓學生體會勞動的樂趣,又能使學生感受收獲的快樂;通過相關的社團活動,依據學生的不同興趣,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課外需求,激發學生勞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志愿服務,讓學生感受自己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通過從打掃衛生、垃圾分類等小事做起,讓學生身體力行,使學生既能提升自己的勞動實踐能力,又能獲得志愿活動的滿足感。
教師不僅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同時還應該重視監督評價工作,要保證學生的勞動實踐落到實處,也要有良好的勞動反饋機制進行評價,這樣不僅可以糾正學生在具體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還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激發學生的勞動意識和熱情。
實踐活動中的監督工作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學生相關勞動技能不完善,勞動意志不夠堅定,容易在具體實踐活動出現差錯。而教師的監督作用則起到重要作用,教師不僅要發現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錯誤做法,進行糾正指導,還要積極監督學生堅持全過程勞動實踐,培養學生的堅定意志。
勞動結束后的評價機制是一種重要的反饋機制,學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評價機制,評價內容不能以勞動速度為導向,使學生在勞動過程中過分追求勞動的效率而忽視勞動的效果,同時,多樣化的獎懲措施可以激勵學生課后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可以為學生的表現進行打分,以分數劃定等級,將學生評價歸檔保存。教師要在評價過程中客觀公正,重視活動過程,認可學生的付出與努力,可以評選勞動之星,使之成為同學們勞動實踐的榜樣。
為了形成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僅是學校參與是不足的,更需要的是社會各方面的合作機制,只有社會更加重視勞動教育,學校才能加強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教師才能及時轉變教育觀念,學生才能深入進行勞動實踐。教育行政部門需要發揮統攬全局的作用,指導各方工作;學校要搭建勞動平臺,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家庭要重新認識勞動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發揮家庭教育的支撐作用;學生則要轉變觀念,積極參與勞動實踐,不斷完善自我,提高素質。充分利用各種社會教育資源,將社會、學校和家庭的教育資源統籌利用,優勢互補,拓寬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豐富勞動教育內容。
在新時代背景下,“雙減”政策正在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但是現實的教育實踐中還存在較多問題。由于勞動教育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眾多優點,社會各方應該加強農村初中勞動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加以引導,學校規范實施勞動教育,各方革新教育觀念,使勞動教育政策平穩落地,以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完善自我,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