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南召縣衛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附屬醫院兒科 河南南召 474650)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是秋冬季常見的兒科疾病,是由于小腸上皮細胞經呼吸道傳播或糞-口傳播感染輪狀病毒所致[1]。患兒臨床表現為發熱、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和形狀改變,若不及時給予對應治療,還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和脫水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對患兒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肝臟和循環系統造成損傷,危及患兒生命安全[2~3]。目前,臨床治療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患兒的重點在于恢復腸道內菌群平衡,建立生物屏障,從而抵制輪狀病原體進入機體。布拉氏酵母菌散屬于益生菌制劑,具有增加腸道益生菌數量,調節腸道微生態的作用[4]。思連康又稱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具有調節腸道菌群生態平衡,修復腸道黏膜損傷的作用[5]。本研究旨在探究布拉氏酵母菌散聯合思連康在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患兒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20年7 月至2022 年3 月收治的80 例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患兒分為觀察組(40 例)和對照組(40 例)。觀察組23 例男患兒,17 例女患兒;年齡1~4 歲,平均(2.06±0.42)歲;病程 2~4 d,平均(2.97±0.48)d。對照組22 例男患兒,18 例女患兒;年齡8 個月~3 歲,平均(2.02±0.40)歲;病程 1~5 d,平均(2.95±0.46)d。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19RZ0269)。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患兒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腦和腎等功能障礙者;合并其他腸道病毒感染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補液、退熱和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患兒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注冊證號S20150051)治療,6 個月至1 歲患兒,0.125 g/ 次,1 次 /d;1~3 歲患兒,0.25 g/ 次,1次 /d;3 歲以上患兒,0.25 g/次,2 次 /d。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加服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國藥準字S20060010) 治療,6 個月內患兒,1 片 /次,2 次 /d;6~12 個月患兒,2 片 /次,2 次 /d;12 個月以上患兒,2 片 /次,3 次 /d。兩組連續治療 5 d。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治愈,患兒治療后大便形狀和次數均恢復正常且臨床并發癥完全消失;有效,患兒治療后臨床并發癥、大便形狀和次數較治療前改善較為明顯;無效,患兒治療后臨床并發癥、大便次數和形狀未得到改善或進一步加重。總有效例數=治愈例數+有效例數。(2)炎癥介質:分別于治療前后取5 ml 患兒空腹狀態下肘靜脈血,經離心處理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兒血清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白細胞介素 -6(IL-6)、C 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選用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的 Labserv K3 型酶標儀,美國R&D system 公司的試劑盒。(3)免疫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取患兒靜脈血2 ml,采用流式細胞儀檢查患兒 CD3+、CD4+、CD8+水平。(4)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記錄兩組患兒大便次數恢復時間、大便形狀恢復時間、嘔吐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及住院時間。(5)治療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Cronbach” s α 系數為 0.85,重測效度為 0.87,于患兒出院前發放于患兒家屬填寫,共20 題,5 分/題,滿分100 分,總分≥95 分為滿意,85~94 分為較滿意,<84 分為不滿意。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相比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兒炎癥介質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相比對照組治療后炎癥介質,觀察組 TNF-α、IL-6、CRP 和 IL-10 水平更低(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表2 兩組炎癥介質比較()
IL-10(pg/m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TNF-α(fmol/ml)治療前 治療后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 P 53.96±6.73 54.09±6.75 0.086 0.931 37.43±4.28 26.75±3.22 12.611 0.000 73.25±7.13 73.34±6.97 0.057 0.955 25.16±3.57 6.59±1.12 31.390 0.000 25.67±4.14 25.43±4.01 0.263 0.793 11.35±2.36 5.14±1.03 15.253 0.000 35.14±3.37 35.32±3.36 0.239 0.812 15.43±2.13 6.14±0.96 25.148 0.000
2.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CD3+、CD4+、CD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CD3+、CD4+水平明顯升高,CD8+水平明顯下降,且觀察組CD3+、CD4+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CD8+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CD3+治療前 治療后CD4+治療前 治療后40 40 t P 50.16±7.23 50.34±7.28 0.111 0.912 63.32±8.13 74.84±8.11 6.345 0.000 28.15±3.23 28.08±3.24 0.097 0.923 39.26±7.26 48.36±8.13 5.280 0.000 31.57±5.24 31.43±5.25 0.119 0.905 26.16±4.13 21.24±3.26 5.194 0.000
2.4 兩組康復進程比較 相比對照組康復進程,觀察組大便次數恢復時間、大便形狀恢復時間、嘔吐消失時間、退熱時間、住院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4。
表4 兩組康復進程對比(d,)

表4 兩組康復進程對比(d,)
組別 n 大便次數恢復時間 大便形狀恢復時間 嘔吐消失時間 退熱時間 住院時間對照組觀察組40 40 t P 5.13±1.05 4.02±0.81 5.294 0.000 4.64±1.12 3.47±0.76 5.467 0.000 2.78±0.53 1.95±0.42 7.763 0.000 1.52±0.31 1.06±0.23 7.537 0.000 7.43±1.27 5.94±1.12 5.565 0.000
2.5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 相比對照組總滿意度,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滿意度比較[例(%)]
輪狀病毒性胃腸炎是一種急性消化系統炎癥,具有潛伏期短、發病急等特點,患兒由于抵抗力低,難以抵制外界微生物入侵,加之飲食和氣候的影響,使輪狀病毒趁機入侵機體,誘發胃腸炎[7~8]。輪狀病毒不僅會破壞腸道微生物平衡,使患兒出現發熱、嘔吐、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形態改變等癥狀,還易引發患者呼吸系統、循環系統、肝臟及中樞神經系統等多系統病變,對患兒生命安全構成威脅[9~10]。腸道微生態是維持患兒腸道和機體健康的關鍵,主要由腸道微生物及腸道黏膜構成,常規治療輪狀病毒性胃腸炎主要以抗菌藥物和抗微生物制劑為主,但藥物使用過量會對患兒腸道微生態系統造成破壞,使患兒腹瀉癥狀進一步加重,不利于患兒預后[11]。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使患兒腸道微生態恢復平衡是促進患兒康復的關鍵。
真菌和細菌類微生態制劑均屬于益生菌制劑,其中細菌類微生態制劑具有調節腸道微生態系統平衡的作用,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定植和侵襲,但需在低溫下保存,且無法與抗生素聯合應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真菌類微生態制劑能夠抑制致病微生物黏附和侵襲腸黏膜上皮細胞,且不受膽酸、胃酸和抗生素影響,在消化系統中存活時間較長[12~13]。布拉酵母菌散屬于真菌類微生態制劑,具有抑制炎癥反應,維持腸道內正常菌群平衡和增強腸道免疫屏障功能的作用[14~15]。但單藥使用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應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提高治療效果。思連康是一種由需氧菌和厭氧菌結合而成的益生菌制劑,可有效調節腸道內微生物平衡,抑制有害病菌,具有改善腸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布拉酵母菌散可通過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和生長阻止致病菌黏附和侵襲黏膜上皮細胞,并釋放低分子量蛋白酶,從而降解、鈍化與中和細菌中的毒素,減輕腸道分泌異常情況,從根本上抑制輪狀病原體,控制炎癥反應;且該藥可促進小腸免疫蛋白球分泌,使金屬蛋白酶與鋅進行有效結合,促進上皮細胞成熟,增加雙糖酶活性,改善患兒吸收水鈉的能力。同時,該藥物能夠補充營養腸黏膜,修復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調節腸腔內菌群和微生物環境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兒免疫能力。其成分中的糞鏈球菌可通過產生多種抗菌物質,抑制多種病菌;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可有效拮抗多種致病微生物;蠟樣芽孢桿菌能夠消耗大量腸管內的分子氧,營造良好的厭氧環境,改善腸道內微生態環境。當藥物進入患兒機體后,四聯活菌會定植于腸黏膜表面,從而產生具有保護作用的生理屏障,利于對抗病菌侵入與繁殖,降低患兒腹瀉發生情況;同時,在患兒代謝過程中思連康可轉變為活性抗菌物質,利于降低患兒腸道內酸堿度及氧化還原電位,維持其腸道內酸性環境,從而抑制腸道內多種致病菌,促進患兒腸道正常蠕動,并通過及時補充腸道微生態群,使腸道菌群生態維持平衡狀態,促進患兒小腸黏膜上皮功能和結構的恢復。
TNF-α 為致炎因子,參與炎癥反應過程;IL-6 具有促進細胞毒T 淋巴細胞分化的作用,當患兒機體內 TNF-α、IL-6、IL-10 水平上升,會使其炎癥反應進一步加重。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患兒臨床療效、炎癥介質、免疫功能、康復進程及治療滿意度對比,觀察組臨床療效、免疫功能和治療滿意度更高,炎癥介質水平更低,康復進程更短。表明布拉酵母菌散聯合思連康治療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利于提高臨床療效,抑制炎癥反應,改善患兒免疫功能,促進患兒康復進程,提高家屬對治療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布拉酵母菌散和思連康聯合治療輪狀病毒性胃腸炎,可提高臨床療效,抑制炎癥反應,改善患兒免疫功能,促進患兒康復,提高家屬治療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