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尋 梳子 步搖













《唐宮夜宴》出圈
關鍵詞:“國潮”興起
2021年河南衛視春晚上,一支大氣恢弘的《唐宮夜宴》一夜之間成為覆蓋各大社交平臺的頂流,隨后《洛神水賦》《芙蓉池》《祈》《龍門金剛》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各個都是爆款,在中原低調了許久的河南衛視也一躍成為觀眾心目中國風國潮類節目的標桿,河南博物院也成了鄭州最熱的“打卡地”。
河南衛視一系列“爆款”節目呈現了三樣東西——國寶、國風、國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進行深度融合的“國潮”的興起,不僅是一種文化潮流,更是一種文化自信,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波瀾壯闊的國潮里,河南衛視不是孤浪一朵。
NFT席卷整個藝術圈
關鍵詞:NFT元年
2021年2月25日,在拍賣巨頭佳士得(紐約)拍賣會上,一件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以6025萬美元的驚天價格落槌。自此后,NFT滲透到藝術各個環節,先有Beeple一舉進入在世藝術家第三高價,后有孫宇晨花1050萬美元買微信頭像……但也有翻車事件,村上隆上拍的108件NFT作品臨門一腳撤拍。對于NFT是否為另一場“郁金香泡沫”,業界在紛紛欲試的同時也在質疑。
毫無疑問,2021年是加密藝術(NFT)的元年,從各大畫廊、美術館到國際拍賣行,NFT都成為藝術界關注的焦點。不過對于藝術領域來說,NFT確實拓展了藝術的邊界,還改變了千百年來延續至今的藝術權益分配模式。隨著人類對數字資產所有權和產權的需求不斷上升和發展,2022年我們將親身見證更多借由NFT發生的革命實驗。
各國海外文物回歸案例不斷
關鍵詞:大勢所趨
自2021年4月起,德國向尼日利亞歸還古貝寧王國青銅器的消息就在文博圈就掀起了一場關于文物歸還的熱烈討論,后續不斷有文物歸還案例發生。
流失國外的文物要回歸祖國,會面臨諸多問題,這也是多年來多國聯合追索收效甚微的原因。當然,既然現在有博物館可以邁出第一步,我們也總算看到希望了,畢竟這已經是大勢所趨,把文物歸還原屬國是遲早的事。
東京奧運會的人頭氣球
關鍵詞:文化差異
2021年7月16日,“你被東京奧運會賽場上的大臉嚇到了嗎?”話題占據微博熱搜榜。隔日,東京舉行了名為“搬運幸福之旅”的展覽,展覽上有一個叫做“Mocco”的巨型木偶,繼“人頭氣球”后,又一個令網友驚異的藝術作品。開幕式、閉幕式上一系列的舞蹈表演也被網友評論“藝術可以接地氣,但是不能接地府”。
其實,這種審美取向來自于日本獨特的文化特性——物哀美,“喪到極致就是美”。不得不說,要看懂這些極具日本元素的表演,還是有一定欣賞門檻的。
泉州“宋元商貿中心”
申遺成功
關鍵詞:非遺活化
2021年7月25日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在提交大會審議正式獲得通過,成為新的世界文化遺產。至此,中國的世界遺產清單上再添一顆璀璨明珠,共有56項世界遺產。
泉州是10-14世紀世界海洋貿易網絡中高度繁榮的商貿中心之一,作為宋元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窗口,展現了中國完備的海洋貿易制度體系、發達的經濟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態度。歷經千年,宋元中國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遺存在泉州仍然得到精心呵護,活化利用。進入新時代,“一帶一路”倡議賦予這些遺存新的活力,也給泉州帶來新的機遇。
阿富汗文物命運惹世界擔憂
關鍵詞:人類共同遺產
2021年8月,武裝組織塔利班重掌阿富汗的控制權,讓世界為之震驚。隨著阿富汗局勢突變,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一度關閉,甚至有傳聞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寶藏遭遇搶劫。隨后,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官方社交賬號上,用波斯語和英語發布了一條公告。該公告懇請包括安保機構、各種國際機構、塔利班等相關人員,不要破壞文物或者盜賣文物。
不得不感嘆,“生”在阿富汗的文物是何其無辜,只因這塊土地太過特殊,它們自古以來就見證了阿富汗遭受多方爭奪的歷史,也不經意地烙上各大文明的碰撞印記。
藝術深圳人氣、購買力火爆
關鍵詞:大灣區藝術市場
2021年9月12日,為期四天的“2021藝術深圳”圓滿落幕,累計入場超過6萬人次,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數萬人次的藏家、媒體、藝術從業者、專業觀眾,及社會公眾參與,大灣區藝術市場概念也被媒體多次提起。
深圳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也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市場。特殊的地理位置,輻射的是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藝術生態,所以業內業外都對深圳有了更多期待。不少業內人士預測,深圳極有可能成為繼北京、香港、上海后的當代藝術市場的熱點城市。
500克黃金制1000粒米扔黃浦江
關鍵詞:社會責任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個世界糧食日,一場“行為藝術”引起了軒然大波。藝術家楊燁炘用500克黃金打造了1000粒純金大米,然后將它們一粒一粒扔進了黃浦江和上海的各個角落,藝術家表示想通過這種行為藝術的方式來諷刺浪費糧食的行為。這一舉動卻將他推上風口浪尖,因為這些米粒按照金價計算等于20多萬元人民幣!有網友質疑:這場行為藝術本身就是浪費。
楊燁炘表示,如果只是用金米粒做展覽,那它就只是個比喻,觀眾看完就忘了,不會引起關注和反思,大米比黃金更有價值,把浪費的過程給表現出來讓人們真實看到,把大米扔掉就如同將黃金扔掉,這樣才會敲響警鐘。
整個藝術圈的人都去上海了!
關鍵詞:重拾信心
2021年11月,即便在疫情之下,也絲毫不影響大上海的熱鬧,各大博覽會、畫廊美術館展覽接踵而至。比如西岸藝博會,75%的畫廊返場率、60%的國際畫廊、半成的巴塞爾一線畫廊重合率,顯然它已成為國際畫廊進入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首選登陸地之一,也足見上海這個市場的強大吸附力。
在近兩年疫情中國際活動與實際交流的減少趨勢下,2021年上海的表現確實提振了市場的信心。除了人氣、購買力,還有很多值得我們2022年進一步關注的趨勢與新現象:青年藝術家價格系數飆升、年輕藏家群體愈發壯大、海外年輕藝術家迅速登陸、與西方藝術家同場競技的中國藝術家整體作品數量上相對較少……
北京成立“三區”疊加
的藝術中心
關鍵詞:全新行業模式
2021年10月23日,在2021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國際文物藝術品博覽會上傳出兩大信號:國際文物藝術品保稅貿易平臺、北京博樂德藝術中心宣布建成和正式投入運營。
有著三區疊加優勢(保稅區、綜保區、自貿區)的博樂德藝術中心,一系列配套服務將讓所有入駐的機構畫廊、古董商不再有任何的顧慮和擔憂,也會在未來形成一個新的藝術生態閉環,從保稅入關、協助出關展覽展示、藝術品包裝運輸倉儲、拍賣,到藏家與機構之間的交流等一系列服務,為行業開辟了一個全新模式。
這樣的模式讓我們不出國門,就能看到來自于全世界各地的知名古董機構、國際畫廊,國際各大美術館或是博物館的精品;同時,還能解決中國文物回流的問題,也能把海外好展覽引進來,讓中國好展覽走出去。
北京永樂推出
內地首個NFT專場
關鍵詞:NFT內地開花
2021年5月22日,永樂拍賣推出國內首場線下區塊鏈·數字藝術專場,全場總成交額為483萬元,成交率93.33%。隨后,各家拍賣行相繼試水,NFT加密藝術似乎有種在內地市場遍地開花的節奏。
NFT最有操作意義的是那些藝術家還在世的當代藝術作品,由此看NFT在高端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作為十分有限。此外,藏家接受NFT的觀念也需要時日。他們最初購買藝術品的目的是為了放在家里懸掛、擺設,或者對照名作觀賞、學習和臨摹,而NFT將藝術品僅呈現在電腦和手機屏幕上,人們對藝術品的裝飾、學習的需求就不易實現了。因此,未來內地形成NFT加密藝術市場的規?;灰椎碾y度很大。
“富藝斯×保利”跨地區聯拍
關鍵詞:抱團求變
2021年6月,富藝斯與保利拍賣“再續前緣”,聯袂呈獻“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和設計”北京、香港兩地雙城拍賣,此專場實現拍品全部售出的“白手套”戰績。11月,富藝斯與保利拍賣再三度聯手,以總成交額6.7億港元圓滿收官。
富藝斯與保利,來自東西方兩家拍賣行在后疫情時代,資源共享,共辟市場,確實創下聯手服務藏家的典范案例。在藝術品交易和拍賣模式發生劇烈變化的當下,拍賣機構也在經營策略上求新求變。從聯手以來幾場拍賣創造的成績來看,市場對這種抱團模式很買賬,也在某種程度上給業界開啟了藝術資源的一種嶄新整合方式,探索出二級市場的更多可能。
“周杰倫×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拍
關鍵詞:明星帶貨
2021年6月18日晚,一場萬眾期待、由音樂界傳奇及藝術收藏家周杰倫客席策展的當代藝術晚拍“周杰倫 x 蘇富比”在香港蘇富比開拍,46件拍品全部順利成交,喜獲白手套。嘗到甜頭的蘇富比隨后即宣布與王家衛破天荒合作拍賣專場“王家衛 x 蘇富比 | 現代藝術傳奇聯乘”。
在現有的拍賣場次品類中求新求變,邀請明星藏家打造有代表性又具話題度的主題專場拍賣,同時在拍品選擇中加入對同時代藝術家的優先考量,這是拍賣行釋放的市場信號。利用巨星的號召力引來圈外非藝術收藏者的關注,既打破藝術收藏高高在上的固有觀念,也收獲了熱爆網絡的話題討論和超越預期的成交金額,收藏的魅力也自然隨著明星效應輻射至年輕一代。但吸引的這個“圈外人”,是否最終能成為拍賣行的買家,就有待來日驗證了。
華藝國際“民國名家及文人瓷專場”
關鍵詞:首次獨立“成團”
2021年6月初,華藝國際(北京)2021春拍特別推出“百年薪火——民國名家及文人瓷專場”。民國時期,出現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新品種,如淺絳彩瓷、新粉彩瓷等。特別是當時景德鎮以“珠山八友”為代表創作的粉彩瓷,將人文因素和創作個性引入工藝畫瓷器中,留下了一批藝術個性很強的作品,成為民國瓷器的一大亮點。
2021年年拍賣市場,明清瓷是絕對的主流,為數不多的民國粉彩瓷讓我們看到了市場的選擇趨勢。民國粉彩瓷以往并不怎么被藏家看好,但隨著近年來收藏市場的繁榮,民國瓷器的市場價位不斷上升,其中又以民國粉彩瓷最為突出,甚至一些精品超過晚清官窯的市價。目前我們發現已經有不少投資者把眼光投向民國粉彩瓷。
富藝斯《女力藝視》
線上展售會
關鍵詞:女性藝術家
2021年9月7日-28日,富藝斯推出了《女力藝視》(Sweet Jane in Fields of Daisies)線上展售會,精選19位擁有不同文化背景、值得關注的新晉女性藝術家創作。此專場雖為線上銷售,卻獲得行業內外眾多關注。
2021年,全球藝術品市場都掀起了一股對新晉女藝術家作品的搶購熱潮,女藝術家不斷創下高價紀錄,其迅猛的升值速度將許多男藝術家都甩在身后。
很顯然,女性藝術家群體正在獲得更多關注,她們以獨特的女性視角審視身體、情感、社會、審美、歷史等各個方面,也通過多樣的途徑如裝置、視頻、攝影、綜合材料等,塑造著屬于自己的獨特語言,成為藝術拍賣圈的一輪絕美風景。
“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紙上作品”專場
關鍵詞:“大家”小作
2021年11月13日,紐約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紙上作品”專場拍賣中,巴勃羅·畢加索、亨利·馬蒂斯、阿爾貝托·賈科梅蒂、埃貢·席勒等一批藝術大家的紙上小作品值得留意。
近年,西方近現代藝術的紙上作品在全球藝術市場愈加受到關注,比如7月倫敦佳士得拍賣上,一幅名為《熊的頭部》的達芬奇畫作以885.75萬英鎊的高價售出,而這幅熊頭是畫在一張7x7cm小紙片上。
紙上作品可以讓我們更直接地看到大師靈光一現的瞬間,以及藝術家是如何一步步準備,將自己的想法落到實處的。因此紙上作品同時具有藝術價值與文獻價值。另外,紙上作品被認為是新藏家入門的最佳通道,因為紙上作品的價格門檻要比同一藝術家的油畫、雕塑作品等低一個等級,犯錯成本也相對低。
內地首個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場
關鍵詞:西方大師作品試水
2021年11月28日,中國嘉德首次推出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場拍賣”斬獲白手套。其中,克勞德·莫奈博物館級“睡蓮”系列翹楚之作《睡蓮池與玫瑰》以1.541億元成交。無獨有偶,在北京永樂2021秋拍上,巴爾蒂斯的最后一幅完整油畫《鏡子里的貓III》以1.6675億元成交,成功刷新巴爾蒂斯個人最高價紀錄,同時也刷新了內地最貴西方藝術品紀錄。
2021年,西方藝術大師作品頻頻出現在國內拍場,無疑是拍賣行的一次試水和對國內藏家購買力的一場檢驗。在藝術品交易越來越全球化的語境里,中國拍賣市場引入西方藝術是水到渠成。其實,放眼全球藝術拍賣,在西方藝術專場上并不缺少中國買家。中國藏家的購買范圍也越來越多元化。
北京保利“中國新繪畫”
升級為夜場
關鍵詞:“70后”全盤上揚
2021年12月北京保利秋拍首次設立“中國新繪畫專題夜場”,此夜場所涵蓋的“70后”藝術家正是市場熱點中的熱點,2021年“70后”藝術家得到了全球藝術市場的重點關注,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保利等在香港地區拍賣中都逐漸增加中國“70后”藝術家面孔,內地拍賣行也逐步設置聚焦“70后”的專場拍賣。
全盤上揚的“70后”藝術家勢必推動當代藝術市場洗牌,從拍場數據來看,他們的價格離天花板的高度還遠著呢,2021年年突破6000萬元成交的黃宇興不就給大家打開了想象空間嗎?
中貿圣佳
“稀有天空隕石專場”
關鍵詞:隕石收藏
2021年中貿圣佳春拍,舉辦了國內首場專門的隕石拍賣會,本場焦點拍品橄欖隕石立方體,經過激烈競價,最終以115萬元成交,成為內地拍賣市場最貴隕石。而到了秋拍,隕石專場再度精彩呈現。
其實,歐美國家研究及收藏隕石達上百年,佳士得、蘇富比等各大拍賣行每年都有定期的拍賣。人類對于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歇,這些來自外太空的訪客也逐漸得到了收藏界的青睞,隕石收藏在國內可謂方興未艾。
上海明軒“一間屋”
全新亮相
關鍵詞:“沉浸式”專場
2021年12月30日,“一間屋”專場重現滬上秋拍,再度成為業內熱議的話題。
“一間屋”將征集的書畫、古董、當代藝術等置于一間雅室展出,在這里,它們除了是藏品,也是陳設,更是生活日常?!耙婚g屋”模式自2015年首次推出以來,就成為圈內的一道養眼的風景,它將藝術品融入現代生活美學,又能重現古時文人雅士的理想家園,也是今天高凈值人群享受藝術生活的標本。
三星堆上新,霸屏熱搜
關鍵詞:驚世文物
2021年3月20日,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遺址因連拆六個盲盒發布重大考古新發現,頻頻登熱搜!9月9日,三星堆再上新一批驚世文物,引起海內外的關注。目前三星堆多個挖掘坑新提取近萬件文物,還首次發現3000多年前的絲綢痕跡,實證古蜀人已經開始使用絲綢,這在此前的三星堆考古中從未出現過。
除了掀起全民“考古熱”,三星堆還形成“課題預設、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合作”的考古發掘新模式,這種集全國之力進行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的考古模式乃國內首創。此外,再次出土大量與中原文化和長江中下游文化密切關聯的文物,也以考古成果證明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
山西垣曲北白鵝兩周墓地
關鍵詞:生活方式的再現
2021年年4月前后,山西垣曲北白鵝兩周墓地以出土最萌文物(5件貓爪形金飾)與發現周代女性化妝品盒兩次登上熱搜榜。作為連續兩年入選“十大考古新聞”的北白鵝墓地,此次最重要的收獲是出土了近50件有銘文的銅器,內容共計有16篇之多。在M3、M5和M6出土銅器銘文中發現了“中氏”“匽姬”“太保匽仲”“匽太子”及“華”等內容,這些銘文傳遞出的信息,為解讀墓地使用時代和墓地主人族屬提供了重要依據。
作為一處內涵豐富、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遺址,北白鵝墓地為研究晉南地區兩周時期的喪葬制度、人群族屬、社會生活等提供了新的資料,對探索周代的采邑制度、晉南與成周之間的關系,以及探討晉南在整個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中的地位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川稻城13萬年前大型舊石器遺址
關鍵詞:填補考古空白
2021年9月27日,國家文物局通報了四川稻城皮洛遺址等3項重要考古發現成果,皮洛遺址創下了許多“首次”和“之最”。
這處被考古學家們稱為“石破天驚”的發現,年代至少在距今13萬年以上。遺址共發現近萬件石制品和用火遺跡,比如遺址發現的手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遺存,也是目前東亞地區形態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術最成熟、組合最完備的阿舍利組合。這意味著13萬年甚至20萬年前,皮洛居民已經可以征服高海拔、高寒的極端環境了。
此外,皮洛遺址揭露出的七個連續的地層堆積和文化層位,完整保留、系統展示了“礫石石器組合-阿舍利技術體系-石片石器體系”的舊石器時代文化發展過程,首次建立了四川和中國西南地區連貫、具有標志性的舊石器時代特定時段的文化序列,為該區域其他遺址和相關材料樹立了對比研究的參照和標尺,填補了該地區乃至青藏高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一項空白。
浙江衢州發現疑似西周“姑蔑王陵”
關鍵詞:規格之最
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歷經4年,在浙西的衢州市衢江區發現的一處西周時期的高等級墓葬群,規格屬浙江同時期墓葬之最。專家認為極可能是姑蔑國的王陵。
這處墓葬群位于衢江區云溪鄉的衢江北岸,已經發現10座,有6座進行了正式發掘?,F場出土了青銅車馬器、青銅兵器、大量的玉器、原始瓷等珍貴文物,證明了衢江地區是西周早中期越文化的一個區域中心,也是越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證實了史書中所記載的“姑蔑”并非空穴來風。
此次發現是西周考古的重大發現,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對于研究玉器傳承、原始瓷起源、墓葬制度發展等重大課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內蒙古發現128座
西漢兒童瓦棺葬
關鍵詞:古代兒童喪葬
2021年11月16日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向媒體透露,考古人員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一處漢代古城遺址附近發掘兒童墓葬128座,多為瓦棺葬,根據出土的錢幣、瓦及陶器的特征推斷,為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墓葬。這是首次在涼城縣發現成片且分布密集的瓦棺葬。
瓦棺葬是一種比較少見特殊的墓葬形制,專用于安葬死去的孩童。這批墓葬的發現,為內蒙古岱海地區的墓葬形制及喪葬習俗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是了解中國古代兒童喪葬制度的重要考古發現。
湖北云夢出土“中華第一長文觚”
關鍵詞:再現失傳文獻
2021年11月16日,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聯合考古隊正式對外披露,該墓地發掘出土一枚戰國晚期木觚,觚上以秦隸書寫約700字。專家認為,該觚年代最早,觚文篇幅也最長,是目前所見中華“第一長文觚”。
本次發現的半圓形木觚,形制罕見,內容豐富。觚文是一篇全新策問類文獻,風格與《戰國策》相似,未見于傳世文獻,屬于遺篇,為今人探討《戰國策》一類文獻的流傳與演變提供了新材料。
西藏巖面手腳印入選世界十大考古發現
關鍵詞:世界最早藝術遺跡
2021年12月5日,中國西藏邱桑溫泉古人類手腳印入選2021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這是唯一入選的中國考古成果。本次發現的是迄今為止世界最早的古人類藝術遺跡。
邱桑溫泉手腳印是目前已知的世界范圍內最早的“巖面藝術”(16.9萬~22.6萬年),相比之前發現手印,如西班牙的卡斯蒂略巖洞手?。?.73萬年),蘇拉威西西南部的手印(3.2萬~7.34萬年)等,要至少老10萬年左右;而這一“巖面藝術”發現地點所處的海拔(>4000 m)也是世界上發現手印海拔最高的地方,這一發現加深了我們對人類歷史長河中“藝術”一詞涵義的理解。
咸陽發現中國最早金銅佛像
關鍵詞:佛像史提前200年
2021年12月9日,陜西省文物局新聞發布會通知,在咸陽市渭城區發掘了一處東漢家族墓地,在墓室內出土兩尊東漢時期金銅佛像,一件為釋迦牟尼立像,另一件為銅五尊佛像,呈片狀。經專家研判認定,這是目前國內考古出土時代最早的獨立金銅佛造像,這一發現直接把中國佛像出土的歷史,往前提了將近200年。而之前學界普遍認為獨立的、體現宗教信仰意義的佛像到十六國時期才出現。
江村大墓被證實為漢文帝霸陵
關鍵詞:近千年烏龍被糾正
2021年12月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會上公布了陜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糾正了一個流傳近千年的關于西漢帝陵的重大錯誤認識。
霸陵是西漢帝陵制度發展演變的關鍵環節,江村大墓被考古證實為漢文帝霸陵,使得西漢十一帝陵的名位全部確定,彌補了西漢帝陵研究的重要一環。霸陵雙重陵園、帝陵居中、外藏坑環繞的結構布局,與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奠定了西漢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礎,對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洛陽現疑似太平公主“豪宅”
關鍵詞:大唐城市規劃
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通報河南洛陽正平坊遺址重要考古成果,遺址內發現疑似太平公主宅院、孔廟和國子監。
正平坊遺址是唐代都城里坊制度的生動例證,發掘所見的丁字街連通南北坊門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軸對稱和多進式院落布局,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城市規劃思想,對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會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編輯/余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