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金連 施雪霏 姚萍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微信平臺的護理干預對于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的改善作用。 方法 遴選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湖州市中心醫院就診的98例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經由信封抽簽法分為對照組(n=49,常規護理)和觀察組(n=49,微信平臺護理干預),就癌因性疲乏(PFS)、焦慮(SAS)、抑郁(SDS)、生活質量(SF-36)所予測評結果展開比較。 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FS、SAS、SDS測評分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PFS、SAS、SDS測評分值均較干預前明顯下降,觀察組各項下降幅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極其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01)。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F-36各維度評分較護理前顯著提升,且觀察組各維度提升幅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P<0.05)。結論 針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而言,積極對基于微信平臺的護理干預方案展開應用,可顯著改善其負性心理狀態,并對生活質量予以大幅提升,具有突出開展價值。
[關鍵詞] 微信平臺護理;非小細胞肺癌;化療;生活質量;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 R473.7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22)01-0181-04
Value of WeChat platform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poor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MEI Jinlian? ?SHI Xuefei? ?YAO Pingli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zhou Normal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on improving the unhealthy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98 NSCLC patients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dmitted to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49 cases,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49 cases, WeChat platform nursing intervention) by envelope drawing metho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revised PF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self-raring depression scale(SDS)and 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FS,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groups(P>0.05), while after nursing, the decrease of PFS, SAS, SD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obviou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extreme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F-36 before nursing(P>0.05). After nursing, SF-36 scores of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increase of SF-36 score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01,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NSCLC undergoing chemotherapy, activ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greatly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which has outstanding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WeChat platform nurs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hemotherapy; Quality of life; Anxiety;Depression
肺癌于我國民眾而言,為極為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其與空氣質量、從事工作類型以及個人吸煙惡習等密切相關。非小細胞肺癌作為其中最常見的病理分型,臨床病死率居高不下[1]。目前,化療作為其常用且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對患者生存期延長具有積極意義。然而,治療周期長、毒副反應發生率高,均為其顯而易見的不足,易引起患者疾病相關負性情緒進一步加重,而心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2-3]。因此,臨床對各種護理模式積極展開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究竟何種方式更為適宜和恰當,目前尚無定論[4-6]。基于互聯網與智能手機、微信、微博等APP的迅猛發展,其在信息溝通等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尤其微信以用戶眾多、實時通訊、圖文并茂等,在醫學領域健康宣教與心理護理中多有應用。本研究對基于微信平臺護理干預方式在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中的具體應用方法及效果展開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遴選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湖州市中心醫院就診的98例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經由信封抽簽法分為對照組(n=49,常規延續護理)和觀察組(n=49,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護理)。對照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27~68歲,平均(43.48±6.23)歲,臨床分期Ⅲb期35例,Ⅳ期14例;觀察組男33例,女16例,年齡25~68歲,平均(43.15±6.57)歲,臨床分期Ⅲb期36例,Ⅳ期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經綜合診斷與病理分析確診;(2)接受規律化療;(3)KPS評分≥60分;(4)知情權相關協議已簽署;(5)預估生存期≥3個月。排除標準:(1)存在化療禁忌證;(2)心、肝、腎重要臟器存在嚴重功能障礙;(3)合并其他類型惡性腫瘤;(4)不具備微信干預硬件條件與操作基礎。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護理人員遵常規護理方案開展日常工作:圍繞化療全程做好相應給藥與監護工作,提供溫馨舒適治療環境,預防并積極處理化療相關異常情況,行簡單健康宣教與心理波動照護等,并在化療間歇期予以電話隨訪,叮囑其飲食、運動、導管維護注意事項等。
1.3.2 觀察組? 護理人員在基于對照組上增加微信平臺護理干預。具體為:(1)在科室護士長帶領下遴選具有豐富溝通經驗、良好專業素養以及精通微信公眾號推廣、群維護,同時具備簡單的視頻剪輯、圖片制作等技能的4名護理人員、1名專科醫師組建微信平臺護理干預小組,由護士長負責統一調度與整體工作的核查、反思、總結,小組成員為各項護理措施制訂的參與者和直接實踐者,組內定期對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并進行相應的調整,以使之更具針對性與前瞻性。(2)具體落實:①首先經由二維碼掃描的方式與入選患者建立群聊,對于微信應用不太熟練的患者,可協助其進群,同時指導其關注公眾號、參與群聊的方法,并可通過私聊、電話方式提醒患者閱覽更新內容,確保其了解相關信息;②其次將護理小組共同編寫的非小細胞肺癌發病、進展、主要治療方案、化療方法、目的、所具有的優勢、可能不良反應及相應的預防及應對方法等內容,以圖片、視頻片段、文字或語音的形式于群內及公眾號定時推送,并鼓勵患者主動于群內分享正向積極經驗,比如對化療不良反應的良好應對方式、對不良情緒所采取的自我紓解方法等,也可在群內分享個人愛好培養的積極意義,同時對于患者所表達的心中困惑、對不良反應的不適體驗與焦慮等,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針對性解答,在能力所及范圍肯定不良反應出現的合理性及可能預見的良好治療效果,以鼓舞患者,增強其信心;此外,還可推送以娛樂為主的段子或圖片,以調節患者情緒,轉移注意力,舒緩壓力;每日早晚于群內各推送1次,公眾號的內容更新頻率為3 d/次。③積極尋求社會力量支持,對于經濟困難無法繼續治療者,可協助其經由輕松籌、水滴籌等幫助其減輕經濟負擔,同時緩解思想壓力。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4.1 癌因性疲乏? 經由Piper疲乏量表(the 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PFS-R)[7]實施評價,以0~10分對所涉及的每個維度(軀體、情感、行為、認知)予以測評,各維度評分相加除以所涉及的條目數(22個條目,有5條不納入總分值)得出總分,范圍介于0~10分,對應分值越高即提示疲乏程度越嚴重。研究人員均經過一致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研究人員符合要示者。
1.4.2 不良情緒? 經由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予以焦慮程度評價、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予以抑郁程度評價,兩個量表各含20個條目,以1~4級評分法實施測評,各條目相加所得粗分與1.25相乘,得到標準分,以我國常模為依據,量表臨界值分別為50分與53分,對應分值越高表示焦慮與抑郁程度越嚴重[8]。量表Cronbach's α為0.93、0.95。研究人員均經過一致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研究人員符合要示者。
1.4.3 生活質量? 經由簡明健康問卷(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實施測評,包含7個維度(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身體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總體健康),36個條目。以上條目均予以1~5分評價,累計所得總分轉化為百分制進行評價。該量表于癌癥及慢性疾病患者中廣泛應用,具良好效信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87,重測信度系數0.92。研究人員均經過一致性檢驗,檢驗結果顯示研究人員符合要示者。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為差異有極其顯著的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PFS、SAS、SDS測評結果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PFS、SAS、SDS測評分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PFS、SAS、SDS測評分值較護理前均明顯下降,觀察組各項下降幅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極其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
2.2 兩組SF-36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SF-36各維度評分較護理前顯著提升,且觀察組各維度提升幅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P<0.05)。見表2。
3 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在疾病的中晚期多呈快速進展狀態,需借助化療對病情予以遏制。但化療為全身性的治療方案,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亦會對正常細胞造成影響,并傷及免疫系統,出現過敏、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毒副反應,進一步加重機體負擔,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9-11]。伴隨當下通信設備的廣泛普及與發展,用戶以億計的微信在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漸成重要的溝通與交流工具,并成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12-13]。依托于微信平臺開展的護理干預非常契合時代發展,因此尤為重要。
有研究稱,癌因性疲乏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生活質量呈負相關,即前者所獲分值越高,后者越處于糟糕狀態[14-15]。對本研究結果展開分析,在初始狀態下兩組PFS、SF-36測評分值處于相當狀態,而在護理后,顯而易見的是觀察組PFS低于對照組、SF-36高于對照組。分析其原因在于,微信平臺護理干預可使患者接收到形式更為多元的健康教育資料,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加深其對自身病情、治療策略、可能并發癥與機體不適、化療優勢及預期效果等的認知,以知識的力量推動患者信念的建立,同時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積極的行為,以提升其對規律化療的堅持;同時在與其他患者及護理人員的實時、動態交流中,患者可以產生一種融于集體、不再孤單的心理感受,并通過群內同病種患者自身經驗的分享起到相互教育與監督的作用,提高其應對不良反應能力,并養成健康飲食與運動習慣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減輕不良反應癥狀,調整疲乏狀態,進而提升生活質量。
有研究稱,焦慮與抑郁情緒對于機體自主神經調節功能存在負面影響,并可繼而引發系列生理與病理改變,使心率加速、血壓上升,同時加重軀體癥狀,對疾病康復極為不利[16]。文獻報道,對癌癥患者的心理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為疾病本身、患者對疾病的應激反應、繼發性情緒障礙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等[17-18]。而微信平臺護理方法的實施,以更為簡便易行的操作,擺脫了時間與空間桎梏,使患者可于任何場所獲取及時更新的疾病與化療相關知識,并得到群友的相互鼓勵、接收娛樂信息,以充盈其內心、轉移注意力,同時對家境困窘的患者積極尋求“輕松籌”等社會力量,給予其實際性的幫助,減輕其經濟層面的負擔。結果證實,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后SAS與SDS測評分值均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而言,積極開展對基于微信平臺的護理干預方案的應用,可顯著改善其負性心理狀態,減輕癌因性疲乏,并對生活質量予以大幅提升,具有突出的開展價值。
[參考文獻]
[1] 任志玲,茅乃權,甘海潔,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病恥感現狀及其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醫學,2018,47(34):4370-4373.
[2] 曾孝瓊,譚敏,任云芬.分階段認知行為干預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4):484-487.
[3] 郎中平,羅柳林,樂軍,等.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醫院感染病原學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9(17):2615-2618.
[4] 陳冰,駱炯,熊蘭彩,等.正念減壓療法在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22):2851-2854.
[5] 羅秀瓊,任云霞,弋坤,等.協同護理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3):353-356.
[6] 謝汝慧,吳玲玲.以問題為導向的細節干預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患者胃腸道反應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11):2230-2232.
[7] 韓穎,郭松奇,王楠,等.心理護理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9):1253-1255.
[8] 王山,樊文潔,俞婉琦,等.SF-36量表應用于城市化居民生命質量評價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3):344-347.
[9] 王娟,李向麗,杜巧紅.整體性護理干預在非小細胞肺癌晚期化療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6):1023-1025.
[10] 楊俊,劉曉春,段恒.肺癌化療后惡心嘔吐癥狀實施中醫護理方案的臨床效果評價研究[J].四川中醫,2018, 36(9):205-207.
[11] 王佳,郝飛,付詩.微信平臺在乳腺癌術后輸液港化療患者延伸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6,31(8):91-93.
[12] 陶軍芝.微信平臺管理對肺癌化療患者主要照顧者消化系統和照顧負擔評分的效果[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7,25(22):2051-2055.
[13] 韋紅,薛海霞,賈春林,等.多學科協作模式的精準護理對肺癌化療患者疲乏-疼痛-睡眠障礙癥狀群的改善[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8):573-578.
[14] 張瑩瑩,靳莉莉,崔婷.六君子湯對宮頸癌輔助放化療患者免疫功能、癌因性疲乏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13(7):1721-1723.
[15] 凡國華,梁文園,王麗君,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肺癌首次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9,34(1):62-65.
[16] 楊金紅,高迎香,王鳳霞,等.醫護一體化病情告知對癌癥化療患者焦慮抑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8,13(6):533-538.
[17] 鐘曉莉,趙彩云,趙天霞,等.圓桌認知療法對肺癌化療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干預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8,35(2):30-33,38.
[18] 郭菲菲,李秋芳,吳秋歌,等.支持-表達性團體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述情障礙的改善作用[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20,29(4):361-367.
(收稿日期: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