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曉霞,陳浩萍,馬河洲,李萃文
(臺山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 廣東 臺山 529200)
靜脈輸液是目前臨床最常使用的一種治療護理方式,在治療疾病與挽救患者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1]。但在靜脈治療過程中,如果護士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不高,很容易發生靜脈治療工具選擇不恰當問題,會因穿刺部位不佳引起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這樣不但會對患者治療體驗造成不利影響,還有可能打斷治療,影響整體治療效果[2]。因此,必須對醫院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進行規范化管理,改進醫院的靜脈治療護理流程,規范靜脈治療的工具選擇標準,提高護士的靜脈輸液技術水平與職業防護意識,有效保證靜脈輸液治療的護理質量,確保能夠為患者有效、安全的開展和輸液治療[3-4]。本研究主要分析靜脈治療實施標準操作規程(SOP)對靜療護理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 月—12 月臺山市人民醫院實施靜脈輸液治療的80 例患者,根據不同的護理模式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40 例。參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8 ~74 歲,平均年齡(39.12±5.03)歲;試驗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9 ~75 歲,平均年齡(39.15±5.0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且均需要接受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患者抽取有代表性,能充分反映出我院靜脈輸液現狀。
參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在輸液過程中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關注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
試驗組實施SOP 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構建本院規范化靜脈治療SOP 護理:醫院要根據本院的靜脈輸液治療具體情況與結合規范化的SOP 構建適合本院的靜脈治療SOP 護理,醫院定期組織全院的護士學習《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對靜脈治療護理技術進行更加深入的解剖,以此更好的詮釋靜脈治療護理技術SOP標準,有效制定靜脈治療護理規范SOP 之后,要采取不同方式組織護士學習制定的靜脈治療護理規范SOP內容,例如可進行多媒體教學、集中教學、知識講座、科室單獨指導等方式促進護士更好的掌握有關靜脈治療護理規范SOP 知識,還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每日定時在公眾號上發布有關靜脈治療護理規范SOP 知識,以便護士與相關臨床實習生隨時可以學習,這樣也有利于醫院對相關人員學習情況進行監督管理。(2)制定考核制度:把靜脈治療護理規范SOP 納入本院的績效考核制度當中,在本院開展常規的護理質量檢查時,視靜脈治療護理規范SOP 作為可控的護理質量考核標準,對本院每月發生的靜脈治療不良事件的數量進行收集及分析,及時發現產生問題的原因,根據分析結果對院內靜脈治療方式進行整改,進一步規范靜脈治療的護理規范SOP,同時根據靜脈治療護理質量與每個科室績效考核進行掛鉤,以此更好監督科室的護士提高自身的靜脈治療護理操作技術水平,促使靜脈治療的護理質量提高。(3)開展護理培訓:組織醫院護士開展護理培訓,通過理論培訓、護理帶教與實地指導等方式逐漸推廣靜脈治療護理規范SOP 知識,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靜脈輸液治療理論知識、輸液工具類型、靜脈輸液治療標準、靜脈輸液治療指南解讀、靜脈治療影像學知識、靜脈治療有關血管知識解剖、靜脈治療安全防護知識等,此外還包括靜脈治療穿刺技術SOP、維護技術SOP 與并發癥處理SOP 等內容。護士完成理論知識培訓后,在指導老師的帶教下進行臨床實踐,進一步掌握與熟悉靜脈治療的穿刺技術SOP、維護技術SOP、并發癥SOP 等的處理方法,全面提高護士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水平。(4)建立靜脈輸液治療護理規范SOP 的質控標準:構建靜脈治療的質控標準,技術指導主要是根據既往發生的靜脈治療不良事件原因。護士要正確總結及分析靜脈治療過程中發生問題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建立輸液的風險應急預案,并囑咐護士多交流溝通,不斷更新輸液專業知識。
(1)對比兩組患者的靜脈治療不良反應事件發生率,主要包括導管維護錯誤、敷料固定錯誤、穿刺部位錯誤、輸液并發癥。(2)對比兩組的靜脈輸液工具選擇情況,主要為輸液次數、留置針輸液、鋼針輸液、PICC 輸液、CVC 輸液、輸液港輸液。(3)比較兩組橫斷面調研問題與類型分布:SOP 之前與之后都要對患者靜脈輸液情況進行橫斷面調查,包括導管維護錯誤,即導管當中存在陳舊性積血或回血情況;敷料固定與維護錯誤,包括固定方式欠妥當、敷貼松動或卷邊、敷貼內積血積液、標識沒有日期與簽名、膠布遮蓋穿刺點;穿刺部位選擇錯誤包括患側肢體、小兒頭皮、成人下肢以及關節部位;輸液并發癥包括穿刺點發紅、靜脈炎、液體外滲或滲出、堵管;輸液工具選擇錯誤包括鋼針輸液超過4 h、鋼針非單次輸液。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試驗組靜脈治療不良反應事件總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靜脈治療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護理后,試驗組留置針使用頻率高于參照組,鋼針輸液使用頻率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的PICC 輸液、CVC 輸液、輸液港輸液使用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靜脈輸液工具選擇情況對比[n(%)]
護理后,試驗組的輸液次數(49.32±3.06)次少于參照組(62.32±5.63)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 12.8310,P= 0.0000)。
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橫斷面調研問題發生率比參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4.5006,P= 0.0339),見表3。

表3 患者的橫斷面調研問題及類型分布[n(%)]
我國靜脈輸液的行業標準為《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其對我國靜脈治療的基礎護理操作進行了嚴格規定,在實施靜脈治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護士應當意識到規范化的護理意識對提高靜脈治療護理質量的重要意義,要全面了解我國《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中的相關內容[5-6]。但是在實施靜脈治療護理操作過程中,因醫院護士的專業水平與素質不高,部分護士的教育素質較低,導致在靜脈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不良事件[7]。因此必須要對醫院的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加強管理,實施規范化的靜脈治療護理SOP,通過護理人員不斷學習、培訓,并組織實施與落實,提升我院靜脈治療護理質量。
本研究依據《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中相關靜脈治療護理操作規范[8],并結合醫院的靜脈輸液治療護理實際構建規適合本院的規范化靜脈治療護理SOP,且不斷改進護理SOP。本文結果顯示,試驗組靜療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留置針使用頻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鋼針輸液使用頻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娮o理SOP實施后,靜脈治療患者的護理質量獲得顯著提高。在本次研究中,首先建本院規范化靜脈治療護理SOP,組織各科室護士培訓與學習護理SOP 有關規章制度,讓護士能夠更加了解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有效提高他們的護理操作技術水平[9];轉變護士護理理念,讓護士能夠對患者的靜脈治療情況進行主動評估,合理分配醫院的護理人力資源,能夠有效開展靜脈治療護理;制定嚴格的考核制度,將靜脈治療護理規范SOP 納入本院的績效考核制度當中,以便更好的減少靜脈治療不良事件,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完善的靜脈輸液治療護理規范SOP 的質控標準,要求護士要正確總結與分析靜脈治療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建立輸液風險應急預案,不斷提高護士的輸液專業知識[10]。
通過實踐操作,意識到在靜脈治療患者的臨床護理中,以下幾個方面比較重要:首先是護理人員的護理理念很重要,護理人員應該要具備前沿意識,充分了解行業規范并將其付諸于行動當中,組織制定相關制度與相應的職責,嚴控控制輸液質量控制體系,完成護理治療護理技術操作[11]。醫院應該要及時轉變護理人員的理念,讓護理人員主動評估患者實際情況,靜脈輸液治療前護士應該要結合患者的治療時間長短與藥物性質等予以全面評估,將各種輸液工具的優勢傳遞給患者,合理選擇專業工具,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性[12]。針對長期靜脈輸液患者應該要選擇CVC 或PICC,其中CVC 的流速相對較快,主要應用于大手術患者、搶救患者、危重癥患者以及化療患者當中,PICC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低,通過多種形式的理論知識與操作知識培訓,并予以相應考核,能充分發揮護理人員的專業職能[13]。對外周靜脈穿刺部位選擇上,應該要結合患者的皮膚情況,有選擇性的避開皮膚破損部位與炎癥、疤痕等部位,選擇無彎曲、有彈性的靜脈作為穿刺部位,減少穿刺帶來的發紅、堵管以及滲血等不良反應發生風險[14]。另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護理管理者的思想意識也比較重要,應該要具備先進思想,充分了解到行業發展動態,制定相應制度,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技術,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輸液工具,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性[15]。
綜上所述,SOP 護理,可以防止靜脈輸液治療患者出現各種靜療護理不良事件,降低鋼針輸液使用頻率,有效提高靜療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