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芝,張麗珠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珠海市第二人民醫院>超聲診斷科 廣東 珠海 519000)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為頸部大動脈內中膜厚度異常增加所致頸部血管病變,為多種腦血管病癥的重要病理基礎,故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疾病進行治療[1]。中醫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辨證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風痰阻絡為其常見病理類型,針對該證型的患者,中醫多采取半夏白術天麻湯進行干預,其有健脾祛濕、化痰息風等功效,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發揮治療作用[2]。同時,準確評估疾病治療后內中膜厚度(IMT)對指導臨床制定或調整進一步治療方案具有重要意義,而超聲為臨床常用影像學診斷方式,可有效評估粥樣硬化斑塊情況[3]。但當前臨床關于超聲對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療效評估價值的系統性研究較少,基于此,本研究特選取我院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100 例進行分析研究,旨在明確超聲對疾病治療效果的評估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及住院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60例,男34例,女26 例;年齡45 ~75 歲,平均年齡(61.04±10.65)歲;體重41 ~89 kg,平均(65.04±12.33)kg;基礎疾病:糖尿病6 例,高血壓18 例,其他5 例;抽煙及飲酒情況:抽煙31 例,飲酒21 例。納入標準:①頸部血管內內中膜局部隆起增厚,向血管腔內突出,并且IMT ≥1.2 mm;②年齡45 ~75 歲;③既往治療方案停用至少3 周;④納入研究前3 個月內未參加其他研究;⑤患者家屬知曉本研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⑥具有良好依從性,可配合完成調查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良惡性腫瘤者;②合并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免疫系統、代謝系統、內分泌系統病變者;④合并腎肝等臟器器質性病變者;⑤合并神經系統病變者;⑥過敏體質及對研究藥物具有過敏史者。剔除及脫落標準:(1)受試者自行退出,失訪者;(2)臨床資料不全,無法判斷療效者;(3)受試者依從性差,發生嚴重不良反應,不宜繼續接受試驗者;(4)自行退出者。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常規對癥干預基礎上給予半夏白術天麻湯,藥物組方:半夏15 g、天麻15 g、茯苓10 g、橘紅10 g、白術12 g、陳皮12 g、生姜3 g、甘草6 g,1 劑/d,以水煎煮,收汁400 mL,早晚分2 次服用,共治療8 周。
1.2.2 檢測方法 治療前及治療8 周后抽取血液樣本,離心(1 500 r/min,5 min),置于2 ~8 ℃環境中儲存待檢,采取美國貝克曼公司庫爾特AU580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脂指標[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水平;以美國Bio-RAD 公司Bio-RAD550 型酶標儀經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胱抑素C(CysC)、生長激素釋放肽(Ghrelin)、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試劑盒購于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超聲檢查 治療前及治療8 周后實施超聲檢查,設備選取菲利普EPIQ 7C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2 MHz ~10 MHz;協助患者取平臥位,自然放松頸部肌肉,頭部略偏向對側,顯露頸部檢查范圍,常規超聲多切面查看、記錄IMT、斑塊最厚徑、長徑。
(1)統計兩組治療效果,治愈:臨床癥狀消失,中醫癥狀積分下降>95%;顯效:疾病癥狀及體征顯著改善,中醫癥狀積分下降70%~<95%;有效:疾病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中醫癥狀積分下降30%~<70%;無效:未至上述標準;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2)統計本組治療前及治療8 周后超聲檢查指標(IMT、斑塊最厚徑、長徑)。(3)統計本組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血脂指標(HDL-C、LDL-C、TG、TC)水平。(4)統計本組治療前及治療8 周后血清CysC、Ghrelin、Hcy 水平。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治愈21 例、顯效24 例、有效12 例、無效3 例,總有效率為95.00%(57/60)。
治療8 周后,本組斑塊最厚徑、長徑和IMT 較治療前減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超聲檢查指標比較( ± s, mm)

表1 治療前后超聲檢查指標比較( ± s, mm)
時間例數斑塊最厚徑斑塊長徑IMT治療前602.38±0.41 14.18±2.621.16±0.23治療8 周后602.01±0.29 10.41±2.340.94±0.22 t 5.7078.3135.354 P<0.001<0.001<0.001
治療8 周后,HDL-C 水平較治療前增高,LDL-C、TG、TC水平較治療前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 s, mmol/L)

表2 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 ± s, mmol/L)
時間 例數HDL-CLDL-CTGTC治療前 600.83±0.22 4.69±0.71 2.37±0.34 5.41±0.81治療8 周后 601.44±0.39 2.46±0.45 1.41±0.22 3.69±0.50 t 10.55220.54918.36213.996 P<0.001<0.001<0.001<0.001
治療8 周后,本組患者血清CysC、Hcy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Ghrelin 水平較治療前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本組治療前后血清CysC、Ghrelin、Hcy 水平比較( ± s)

表3 本組治療前后血清CysC、Ghrelin、Hcy 水平比較( ± s)
時間例數CysC/(μmol?L-1)Ghrelin/(μg?L-1) Hcy/(mg?L-1)治療前601.16±0.250.75±0.17 20.97±4.39治療8 周后600.86±0.210.96±0.19 11.91±3.30 t 7.1176.38012.778 P<0.001<0.001<0.001
頸動脈粥樣硬化為多因素所致慢性炎癥改變,其最早發生于動脈內膜,因血漿脂質水平異常增高導致脂質(特別是膽固醇)大量進入動脈壁,發生局部沉積,引發巨噬細胞、中膜平滑肌細胞聚集,并吞噬脂質產生泡沫細胞,同時,脂質成分內LDL 發生氧化后可轉化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后者能經細胞膜上清道夫受體介導而進入巨噬細胞,引發大量細胞中脂質積聚,加速泡沫細胞形成,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及進展[5]。此外,若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干預,則會導致內中膜持續增厚、斑塊不斷增大,致使血管彈性變差、血管壁變硬,管腔狹窄及閉塞、斑塊脫落,最終引發一系列繼發性病變[6]。因此,如何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進行安全有效治療仍是研究熱點。
當前臨床西醫多是通過調節血脂(如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等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進行干預,但難以有效消除斑塊。近年來,中醫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的應用價值得到普遍關注,針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病機制,中醫多采取半夏白術天麻湯對患者實施治療,其主要成分包括半夏、天麻、茯苓、橘紅、白術等,其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濕化痰;天麻平息肝風、平肝潛陽;白術健脾燥濕;橘紅擅化痰理氣,與半夏聯合能降逆和胃,促使痰消濁降;茯苓擅利濕健脾,實現濕去痰消、脾旺健運;藥方配伍嚴謹,諸藥聯用能共奏消痰降濁、降逆和胃之功[7]。血脂異常為血管系統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而本文結果表明,本組總有效率為95.00%,且治療后血脂相關指標水平較治療前改善(P<0.05),證實半夏白術天麻湯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可調節患者血脂狀態,改善疾病病情。
此外,IMT 為早期客觀評估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且能預測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因此明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治療前后IMT 及斑塊變化情況對評估疾病治療效果、預測預后及指導臨床采取進一步干預方案均具有重要意義[8]。當前臨床用于診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像學技術主要包括MRI、MRA、CTA、DSA 和頸部血管超聲,其中DSA 為臨床公認的診斷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金標準”,可準確評估血管狹窄程度等,但其屬侵入性診斷技術,存在一定創傷性和風險性,且診斷費用較高[9-10]。近年來,隨超聲技術不斷發展完善,顯著提升了超聲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態學特征的顯示能力,且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和檢查設備較普及等諸多優勢,當前臨床已將超聲技術廣泛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診斷評估。研究指出,超聲檢查可檢出早期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明確微小非狹窄性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位置,從斑塊內部結構與外部形態等對斑塊實施多方面綜合評估,且能明確斑塊穩定性及性質[11]。本研究將超聲技術用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治療評估中發現,治療后患者斑塊最厚徑、長徑和IMT 較治療前減小(P<0.05),表明超聲檢查可用于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療效的評估,能準確評估IMT 及斑塊情況,為臨床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提供客觀參考依據,對改善疾病治療效果及預后轉歸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本研究還在上述內容基礎上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ysC、Hcy、Ghrelin 水平變化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本組患者血清CysC、Hcy 水平較治療前降低,Ghrelin 水平較治療前增高。CysC 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在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及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Hcy 屬甲硫氨酸甲基化代謝產物,能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損壞作用,致使內皮性血管舒張功能異常,加劇靶器官損傷,其血清含量越高,則表明血管損傷程度越嚴重;Ghrelin 主要為胃壁X/A 樣細胞所分泌,可調節糖脂代謝、控制細胞內炎癥反應、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在心力衰竭、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疾病中均具有保護作用[12]。因此上述結果可從血清因子微觀角度進一步證實半夏白術天麻湯在頸動脈粥樣硬化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可下調CysC、Hcy 血清表達,增加Ghrelin 血清含量,對促使疾病良好轉歸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取得良好效果,能改善血脂狀態,調節血清CysC、Hcy、Ghrelin 水平,且經超聲檢查可準確評估疾病治療前后斑塊情況與內中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