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宜宏
(云南民族大學醫院副院長辦公室 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明顯轉變以及健康意識的普遍提高,甲狀腺疾病在臨床發病率逐年升高,引起了臨床的廣泛重視[1]。大部分甲狀腺疾病為甲狀腺炎癥或良性甲狀腺結節,這類疾病大多無需治療或用藥治療可緩解,不會對機體造成明顯傷害。但也存在一些惡性甲狀腺疾病,特別是甲狀腺癌發病率的逐年升高,對機體健康有嚴重損害,需要臨床早期的鑒別診斷和治療[2]。目前,甲狀腺檢查已成為健康體格檢查的必檢項目之一,通過常規頸部查體常無法判斷有無甲狀腺病變存在,需要借助影像學檢查手段加以明確[3]。超聲檢查是健康體檢的常用影像學工具,能有效顯示甲狀腺形態及內部結構,觀察甲狀腺組織結構及有無異常病變,對病變定位精準,還能分析病灶良惡性,臨床應用優勢明顯[4]。本文進一步分析超聲檢查對健康體格檢查教職工甲狀腺疾病診斷的意義,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格檢查的15 000名教職工受檢者的臨床資料,男7 800名,女7 200 名,年齡25 ~60 歲,平均年齡(38.3±9.2)歲。納入標準:①所有受檢者均無甲狀腺疾病相關臨床癥狀,既往無甲狀腺病史,均進行常規健康體格檢查,無任何主觀要求,體檢依從性高,能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②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健康體檢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標準:排除治療依從性差者、既往有甲狀腺病史者、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
采用Philips EPI Q5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5 MHz ~12 MHz,患者仰臥位,充分暴露頸部,探頭置于兩側頸部,進行多切面掃查甲狀腺,觀察甲狀腺形態、大小,測量甲狀腺異常病灶位置、大小、回聲、邊界、血流分布等,統計甲狀腺結節數目,觀察頸部血管旁有無腫大的淋巴結,做好詳細記錄,對可疑病灶進行彩色多普勒圖像分析,觀察病灶血流豐富情況,檢測血流信號,測定血流阻力(RI)、血流速度等。所有超聲圖像均由2 名經驗豐富的B 超室醫生進行綜合判斷后得出診斷結果[5]。
統計不同性別、年齡段的健康體檢者的甲狀腺疾病檢出率;統計甲狀腺疾病類型,包括甲狀腺彌漫性病變及甲狀腺占位性病變;統計甲狀腺良、惡性病灶的超聲征象,包括數目、邊界、邊緣、內部結構、縱橫比、內部回聲、血供程度、微小鈣化、RI、淋巴結轉移等。
采用SPSS 21.0 統計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5 000 名教職工受檢者中,共檢出甲狀腺疾病占比30.00%(5 000/1 5000),男性甲狀腺疾病檢出率13.09%(1 021/7 800),女性甲狀腺疾病檢出率55.26%(3 979/7 200),女性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性別甲狀腺疾病檢出率比較[n(%)]
甲狀腺疾病分布中,男性以甲狀腺良性結節、甲狀腺腺瘤發病率最高,女性以甲狀腺良性結節、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囊腫發病率較高(P<0.05),甲狀腺彌漫性病變發生率均較低(P>0.05),共檢出良性甲狀腺疾病4 820 例,惡性甲狀腺疾病180 例,見表2。

表2 不同性別甲狀腺疾病類型檢出率比較[n(%)]
惡性甲狀腺疾病在數目、邊界、邊緣、內部結構、縱橫比、內部回聲、血供程度、微小鈣化等超聲征象上與良性甲狀腺疾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RI、淋巴結轉移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良惡性甲狀腺疾病的超聲征象分析比較[n(%)]
甲狀腺疾病是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病變種類較多,病情輕重程度不一,大部分甲狀腺疾病屬于良性范疇,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對健康的影響較小,可長期隨診觀察。但近年來,臨床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給國民健康,特別的女性健康造成巨大影響[6]。臨床甲狀腺檢查的目的在于篩查甲狀腺疾病,判斷病灶性質,以期早期發現甲狀腺癌,進行針對性診治,保障患者的健康[7]。女性是甲狀腺癌的高發群體,這與女性內分泌有密切關聯。甲狀腺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特別是微小甲狀腺癌在體表較難觸及,常需輔助影像學檢查加以明確,從而利于早期診治[8]。
超聲檢查是甲狀腺疾病的主要影像學檢查方法,能直觀顯示甲狀腺組織結構和特征,發現有無病灶存在,并判斷病情良惡性,為臨床的診斷提供有力依據[9]。常規二維超聲能夠定位病灶,觀察病灶形態、邊界、有無鈣化灶等特征,而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分析病灶周圍及內部的血流情況,為病灶良惡性的鑒別提供可靠依據[10]。臨床研究證實,良惡性甲狀腺病灶在超聲征象上有明顯區別,惡性病灶多為單發,邊界模糊,邊緣不光滑,形態不規則,沒有包膜或包膜不夠完整,縱橫比超過1,后方回聲衰減,內部結構以實性及混合性為主,大多伴有微鈣化灶,鈣化直徑低于1 mm,部分患者伴頸部淋巴結腫大[11-12]。特別是微鈣化對甲狀腺癌的診斷特異度和準確度高達93%~95%,是診斷甲狀腺癌的敏感性指標[13]。
本文結果顯示,15 000 名教職工受檢者中,共檢出甲狀腺疾病占比30.00%(5 000/15 000),男性甲狀腺疾病檢出率13.09%(1 021/7 800),女性甲狀腺疾病檢出率55.26%(3 979/7 200),女性高于男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女性甲狀腺疾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男性,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升高,以31 ~50 歲的發病率最高。因此,臨床應重點檢查31 ~50 歲的女性群體,加強甲狀腺疾病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甲狀腺疾病檢查率[14]。甲狀腺疾病分布中,男性以甲狀腺良性結節、甲狀腺腺瘤發病率最高,女性以甲狀腺良性結節、甲狀腺腺瘤、甲狀腺囊腫發病率較高(P<0.05),甲狀腺彌漫性病變發生率均較低(P>0.05),共檢出良性甲狀腺疾病4 820 例,惡性甲狀腺疾病180 例。說明大多數甲狀腺疾病為良性,男性在各類甲狀腺良性病變中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女性,且甲狀腺癌的發生率較低,而女性無論是甲狀腺良性病變還是惡性病變發病風險相對較高,這便于臨床盡早診斷甲狀腺癌,根據病情選擇適宜治療方法,盡早進行手術治療,有助于改善預后[15]。惡性甲狀腺疾病在數目、邊界、邊緣、內部結構、縱橫比、內部回聲、血供程度、微小鈣化等超聲征象上與良性甲狀腺疾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RI、淋巴結轉移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大部分甲狀腺癌具有典型的超聲征象,良惡性病灶在形態、邊界、內部結構、回聲等方面均有顯著差異,通過對比這些超聲征象,能有效鑒別甲狀腺疾病的良惡性,若病灶性質無法判斷,可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提高診斷準確率[16-17]。因此,超聲檢查在甲狀腺疾病健康體格檢查中具有良好的篩查及診斷效果,對早期發現并診斷甲狀腺疾病提供了有力證據,對臨床早期診治有重要意義[18]。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對健康體格檢查教職工甲狀腺疾病診斷效果確切,有助于提高甲狀腺疾病以及良惡性病變的診出率,指導臨床早期診治,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