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媛
物流管理專業是全國首批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專業,在“1+X”證書融入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和考證培訓實施過程中,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思政環境發生較大的改變,原本的專業課程體系需要及時適應調整,教學模式也隨之需要適應、優化和創新,以往的專業課程教學實施無法滿足需求。因此,需要對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保證課程思政效果,更高效地培養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本文簡要分析了“1+X”證書制度下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需求,對“1+X”證書制度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創新實踐進行了深入探究。在“1+X”證書制度實施之后,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內部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課程體系內容愈發豐富,各門課程的教學方式逐漸發生變化。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得到的實踐經驗、技術提升、思想變化愈發受到關注,如何在落實“1+X”證書制度的同時強化課程思政效果,提升對學生的職業素養,是需要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師思考的問題。物流管理專業專任教師在“1+X”證書制度課程改革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本專業核心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的創新途徑和方法,并在本校進行實踐應用,以此適應“1+X”證書制度課程體系教學需求,同時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建立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嚴謹務實的工匠精神,具備一定的團隊意識、成本意識、質量意識、規則意識、安全意識等工作素養,樹立學生誠實、守信、友善、協作等健康的目標追求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物流人才。
課程思政就是指以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為核心,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育、學習活動、實踐環節中,深入發掘物流管理專業各門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讓學生在理論知識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職業體驗,從而塑造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職業責任感與職業法律意識,全方位提升學生作為物流管理有關人員的思想水平,促使學生能夠滿足物流管理行業的用人需要[1]。“1+X”證書制度實施之后,高職院校開始了以“書證融通”為目標的課程體系改革,對原本課程目標進行優化,調整物流管理專業各門課程的功能、內容、教學方法,尋求新的教學切入點,幫助學生通過學習課程獲得考取物流管理專業有關資格證書的能力與素養。可以發現,“1+X”證書制度實施之后,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發生較大的變化,那么此時原本的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也不適合新的課程體系。這就需要教師根據“1+X”證書制度之下的課程體系,從新的目標、內容等角度出發,深度挖掘課程思政融入點,選擇典型課程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利用合適的可融入的思政元素為載體,形成專業核心課“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整體設計路徑,并組織課程思政教學實施,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強化培養專業操作和管理技能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同時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物流人才。
(一)對接多元課程體系,構建多元化課程思政教學模式。“1+X”證書制度之下創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議教師緊緊把握契合“1+X”證書制度的多元化課程體系,深入探索各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發掘各門課程的課程思政融入點,重構課程思政模式,保證課程思政建設對于推進“1+X”證書制度而言具有輔助作用。在新的課程體系之后,開設相應職業技能核心課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物流管理專業的初級、中級、高級不同級別的專業技能,具備跨行業崗位能力[2]。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每門課程的“跨行業崗位能力”目標,發掘其中課程思政潛力,比如:在倉儲基礎理論課程中,教師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倉儲基礎技能,促使學生能夠獲取相應證書;此時教師就要思考,倉儲管理相關崗位的要求是什么?這一崗位需要具備各種職業素養?通過發掘倉儲基礎理論課程的思政元素融入點,設計相應的課程思政教學項目和教學方法,比如:展示兩個不同的倉儲基礎管理工作案例,讓學生分別分析兩種不同行為的結果與影響,促使學生認識到這個崗位的社會價值,形成相應責任感,獲取良好的“1+X”證書制度下的課程思政創新與實踐效果。按照這一思路,教師可以分別發掘課程體系內部可利用的課程思政資源,構建契合于多元化課程體系的多元化課程思政教學模式[3]。
(二)融通證書制度改革過程,兼顧學生專業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培養。“1+X”證書制度之下創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教師要深入到“證書融通”改革過程中,思考“從‘基于教’到‘基于學’改變過程中課程思政建設角度的變化”。在“基于教”視域下的課程思政中,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指導傳遞給學生正向、積極地價值觀念,塑造學生的思想品質。而在“基于學”的視域下,學生的學習行為是主動的,對“1+X”證書的獲取傾向是強烈的。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態度的轉變,讓學生自己推進課程思政學習過程。比如:以往的“配送作業管理”教學中,教師會在講解中傳遞認真負責、嚴謹細致、服務至上等理念。而在“書證融通”之后,教師不給學生傳遞理念,而是直接給學生呈現現象,或者構建“配送作業管理”的場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與學習感受做出選擇,完成“模擬作業”[4]。在模擬作業之后,讓學生對彼此的選擇與行為互相評價,在實踐、學習的過程中自己發現“配送作業員需要具備的素養”、“配送作業環節的意義”,實現自我化的課程思政教育。通過改變課程思政教育,既可以豐富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過程,增強學生在課程活動中的參與感;也能夠讓學生在獲取技能的同時形成主觀感受,通過豐富的感受積累形成正確思想意識,從而實現課程思政創新。
(三)深入發掘日常課程潛力,課程思政貫穿專業課程全過程。“1+X”證書制度之下創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議教師要將課程思政貫穿于物流管理專業日常教學全過程中,進一步擴大課程思政覆蓋面,提升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成果。在“1+X”證書制度實施之后,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狀態也發生改變,學生的學習與技能獲取不僅停留于課程教學、課堂活動中,而是逐漸擴散到了學生的各種社會實踐、課余生活、自主學習、畢業實習、職業規劃中[5]。針對這種變化,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緊跟變化趨勢,讓課程思政的覆蓋范圍也隨之改變。比如:在某次“物流管理基礎課程”的“菜鳥綠動計劃”評析中,教師讓學生利用寒假時間對這一計劃的實施情況與社會反響進行調查。在以往的此類活動中,任務主要是讓學生制作調查報告,分析菜鳥企業發出這一計劃的管理措施與方法[6]。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考慮到社會實踐中的課程思政價值,提出了“思考這一行動的社會效益,分別從物流效益、居民感受、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角度分析,說說物流管理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將課程思政融入學生的寒假社會實踐中。
(四)創新課程思政有效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創新課程思政有效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采用線上線下一體化翻轉教學模式,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校企共同育人,在課程學習中引入合作企業真實數據開展討論、項目設計等,并進入到企業真實環境中進行實操、頂崗實習,使得學生無論從企業崗位需求及個性發展上都得到滿足;課前學生自主收集物流文化、物流企業文化、物流人的故事等,激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及職業認同感;任課教師做好言傳身教作用,做正能量的榜樣用,幫助學生養成規范意識、責任意識等職業素養等。深度融合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利用學習平臺和網站,實現線上、線下,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在線教學和在線互動,達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1+X”證書制度之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愈發豐富,相應的課程思政化建設要求逐漸增加。在今后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創新與實施中,要始終把握“1+X”證書制度帶來的課程變化、育人變化,根據制度之下的課程目標、課程教學、教學模式等重新調整課程思政化建設方法,讓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提升“1+X”證書制度所要求能力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相應職業素養,形成物流管理專業職業道德意識、職業責任意識,認識到每一份證書中的責任與社會意義,從而實現復合型、高素養人才的培養目標。
引用出處
[1]陽群.“1+X”證書制度下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儲運,2021(11):168-169.
[2]張妍.“1+X”背景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儲運,2021(06):80-81.
[3]霍連才,楊超,臺偉力.1+X證書制度下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重構探析——以航空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43(05):159-161.
[4]王婷婷.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倉儲管理實務》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物流技術,2020,39(12):147-151.
[5]江成城.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0(21):203-206.
[6]金小瑩.高職課程思政的實現路徑——基于物流管理專業的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0,26(05):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