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摘要:音樂學即透過與音樂有關的現象探究事物的本質。在音樂學的研究中,中國傳統音樂學和民族音樂學是兩個重要分支。從本質來看,兩者存在極大的不同,但在一些方面兩者又存在一定的關聯。只有明確好中國傳統音樂學和民族音樂學的關系,才能促進兩者的共同提升和發展,才能將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和傳承下去。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中國傳統音樂學和民族音樂學,對兩者的關系進行探討,并分析了民族音樂學研究對中國傳統音樂學的影響。
關鍵詞:中國音樂 ?傳統音樂學 ?民族音樂 ?實質關系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2-0017-04
隨著音樂的深入發展,音樂開始從“統一”走向“細化”,而中國傳統音樂、民族音樂便是兩個重要分支。從某種程度來看,中國傳統音樂與民族音樂存在一定的聯系,但兩者又有著本質的區別。只有明確好兩者聯系,抓住兩者各自的特點,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促使兩門學科快速發展、壯大。本文立足于音樂學,從中國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關系視角出發,對文章主題開展深入論述。
一、中國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的概述
(一)中國傳統音樂
早在兩千年前,便有了中國音樂蹤跡,但卻沒有形成一個總的稱謂。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國傳統音樂的研究對象、范疇才逐漸的確定開來,被稱之為民族音樂研究。在之后的研究與發展中,相關音樂學者又對民族音樂開展了細化,分為:民歌、曲藝、民族樂器、戲曲樂器。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開始,音樂界才形成了“中國傳統音樂”這一統一的概念。歷經發展和研究,中國傳統音樂形成了統一定論:采取中華民族的方法,用中華民族自己的方式表現民族固有形態的音樂。但是在經濟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我國傳統音樂受到了重創,進而阻礙著民族優秀音樂作品的繼承與發展,這是人類音樂發展的巨大損失。近年來,眾多音樂學者提出了傳統音樂作品發展的建議,并在音樂教學中對傳統音樂進行了改進。
很多情況下,人們無法準確把握民族、民間和傳統音樂概念,經常將三者混淆。實則民族音樂是一個大的范疇,包含傳統音樂和新音樂,民間音樂僅僅是傳統音樂的一個小分支。我國音樂眾多,形式多樣,不僅包含民間音樂,還有宗教、宮廷音樂等。
(二)民族音樂
民族音樂概念來源于西方,因國家不同、民族差異,各地方形成了專屬的民族音樂定義。就我國來講,將民族音樂定義為研究社會、民族文化的一種音樂形式。在民族音樂研究的逐步深入中,我國開始將民族音樂作為一把“利劍”,將其融入到中國傳統音樂中,以達到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的目的。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這決定了我國多樣化的民族音樂體系。從整體來看,我國民族音樂表現出了積極性、鮮明性、藝術性的特點。基于民族音樂開展的研究,探索不同民族在音樂發展中形成的特有音樂表達形式。在各民族的發展中,民族音樂和傳統音樂呈現出了模式趨同的發展特征,體現在形式上為包含歌曲、樂器。我國民族音樂的多樣化決定了民族音樂的風格特征,這對音樂研究者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當下大家可以看到的音樂學理論研究便是在民族音樂視角上研究、發展起來的。正因如此,民族音樂才體現出了與眾不同的特點。所以開展民族音樂研究時,不僅要了解不同民族音樂的表現形式、樂器,更要對各民族音樂形成的文化背景開展研究。民族音樂研究主要是探索民族音樂發生、發展、演變等過程,通過分析和研究,總結出民族音樂發展的規律,以期為民族音樂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
對民族音樂開展研究,一定要考慮到民族學特點以及背后蘊含的文化,所以不能單對民族音樂表現形式這一種類型開展研究,要擴大范圍,而且要將音樂發展、音樂蘊含的文化、民族音樂理念研究等統籌起來,這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眾多研究學者在音樂研究中,只有加強橫縱向的結合,才能推動民族音樂的發展。
由上可見,民族音樂研究和傳統音樂有著密切關系,加大對民族音樂的研究可以推動傳統音樂的發展。所以為了更好的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必須加大對民族音樂理論的研究,為傳統音樂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
二、中國傳統音樂學和民族音樂學的關系
(一)基于文化視角,分析兩者關系
從文化視角來看,對中國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的研究方向分析可以明確出兩者的不同:中國傳統音樂學注重音樂學節奏、協調的研究,而民族音樂則將音樂視為一種文化。這種單一的研究方向會逐漸弱化音樂學,慢慢讓其失去研究動力。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這一現實背景決定了我國民族音樂的多元化發展方向。因此在研究傳統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要立足宏觀視角開展分析,還必須對不同音樂表現形式蘊含的文化、人文風俗開展研究,通過分析因素間的關系、影響,形成系統的研究體系。我國音樂學者提出了將音樂納入到文化背景下開展研究的觀點,即分析不同民族音樂產生、發展的背景以及各自的特色,這可以幫助音樂研究者把握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進而做好音樂研究。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民族音樂已經被視為一種文化表現形式。由于民族音樂學包含的文化引發了更多學者對音樂與文化關系的探究,中國傳統音樂學也必須跳出音樂自身的框架,加大對音樂中民族文化、民族演唱特點、民族樂器等方面研究。
(二)基于音樂文化多樣性,分析兩者的關系
多元文化現象背后蘊含的是各自的價值以及文化的獨創性特征,這就要求各位音樂學者在研究各民族文化的過程中,從西方音樂以“文化為中心”的研究中走出來。各民族文化都是本民族發展的核心,而且在歐洲經濟的發展下,歐洲文化被推廣到世界范圍中來,一度占據主導地位,這使得我國部分學者在研究中直接與西方文化對立開來,讓研究限定在了狹小的范圍內。由于民族發展展現出了一種相對穩定的發展態勢,這促使現代音樂在生活地域、經濟、地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發展,進而體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屬性。民族音樂研究者在研究民族文化的過程中,一般會將音樂融入到當地的環境中再展開研究,這樣做可以了解民族音樂發展,也可以對民族音樂文化開展深入的探尋。民族音樂是分析當代音樂多樣性的主要手段,也可以將不同音樂融合起來,并在大交融中相互融合、碰撞,以展現音樂背后隱藏的規律,以推動民族音樂的發展。透過音樂表現探尋音樂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可以讓學者抓住音樂真正要表達的內容,這在推動我國傳統音樂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民族音樂是在田野考察中從音樂學中細分出來的學科,主要是實地考察了解各民族音樂發展的起源、了解民族與當地環境的關系,因此,民族音樂是基于民族學對音樂開展的研究,也會注重實地考察,這對深入探尋我國音樂文化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特別是深入探尋民族音樂背后蘊含的文化,對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很多音樂研究者在研究音樂的過程中,都會采取田野實地研究的方法,對文化社會發展開展研究,進而讓文化研究資料有據可依。通過文章上述討論的方法,很多音樂研究者在民族文化研究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比如自1980年南京會議召開之后,很多學者就民族音樂達成了認同,而且開啟了民族音樂研究之旅,自此也產生了大量的文學著作。受到啟發,很多學者開啟了一場民族音樂和其他音樂文化研究的旅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北美印第安民歌和我國少數民族民歌分析研究。另外很多高校也相繼建立了民族音樂學學科,開始了對民族音樂理論、方法的研究。從文章上述論述的民族音樂教學方法中,我國音樂學者獲得了偉大成就,而且通過這些方法的探究,可以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的長遠發展。
三、民族音樂學研究對中國傳統音樂學的影響
音樂的發展拓寬了音樂的表現形式,其原因在于不同民族有自己的歷史發展背景、風俗,所以產生了不同的音樂形式。為了實現民族音樂的發展,必須加強對傳統音樂的研究,而且要注重用民族音樂理論對其開展指導。中國傳統音樂不單是對民族音樂內容、形式的研究,更要關注音樂發展地域、風俗文化。 首先,研究視角更科學。之前的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研究存在不科學的情況,進而導致優秀傳統音樂作品沒有繼承和發展下來。比如有的學者關注傳統音樂學載體,有的學者重視傳統音樂表達形式的研究。雖然兩種研究存在一定合理性,但卻不科學,只有基于文化氛圍開展研究,才能真正抓住傳統音樂學的本質。在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下,音樂理論研究得以完善,這為我國傳統音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其次,提升了對實地考察的重視程度。以往的傳統音樂學研究注重文獻典籍,很明顯對音樂表現形式的研究不夠深入和徹底。我國的發展歷經了諸多朝代,而且歷史流傳下來很多優秀作品,但是集中在文字典籍上的研究,卻無法做到和實踐的結合。一般情況下,我國傳統音樂流竄于鄉野之間,以民族音樂理論作指導開展傳統音樂研究,一定要深入發源地。最后,研究內容的多元化發展。我國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不同民族在發展中產生了眾多優秀的音樂作品,所以開展傳統音樂研究必須將民族音樂作品統籌起來。但是在以往的傳統音樂研究中,全部關注點都放在了漢族音樂上,忽視了其他民族音樂的發展。在民族音樂研究體系不斷成熟的今天,在傳統音樂的研究中也開始融入其他民族的優秀作品,使其從“單一”研究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四、對中國傳統音樂學和民族音樂學發展開展的思考
自民族音樂學得以發展之后,更多的研究學者開始“西學東用”,通過借鑒西方音樂研究理論,從本國實際情況出發,對本國民族音樂開展研究,以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的有序發展。在我國民族音樂研究的深入發展下,對于民族音樂的研究出現了三大類別,分別是:1.基于傳統研究方式,對社會環境背景下產生的音樂開展研究;2.基于民族學視角,開展對音樂背景文化的研究;3.加強對我國傳統音樂的研究。上述的三種研究方式組成了我國民族音樂研究的系統體系,可以推動我國民族音樂的長序發展。
民族音樂作為音樂學的一個重要分支,雖然融入了社會、文化等知識,但在研究目標、周圍性質方面表現出了獨特的特征,無法脫離音樂自身形態。雖然學者在研究民族音樂的過程中,將研究重點放在了音樂本身以及外部影響因素上,但這種內外部的結合正是音樂自身發展的需要。如若研究者只是悶頭研究,忽視了音樂自身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勢必無法真正把握音樂發展的本質,而且研究范圍會越來越窄,最終讓音樂研究失去原來的特色。在很多藝術和音樂會議上,都強調要堅持“開放性原則”,積極吸取借鑒先進國家的研究經驗,并從本國音樂發展情況出發,兼容并蓄,讓我國音樂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但是部分學者在實際研究中“閉門造車”,忽視了國外先進經驗的引入;還有部分研究學者一味推崇國外先進音樂理論,忽視了與本國國情的結合,沒有將本民族音樂的閃光點發揮出來,進而讓我國的民族音樂研究處于止步不前的地步。只有堅持開放,從我國國情出發,有選擇的接受,將其納入到我國民族音樂發展中來,才能推動本民族音樂的發展,才能提升民族音樂的國際影響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音樂與民族音樂是音樂學的兩個重要分支,當前兩者呈現出相互融合的發展態勢,而且眾多學者通過將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結合的方法對音樂發展起源、蘊含的文化背景、與社會的發展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推動我國音樂的長遠發展。音樂是人類優秀文化的一種體現,它反應了人類的思想、價值理念,特別是各民族的優秀傳統音樂。為了推動我國音樂的發展,只有明確好中國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的關系,加大研究和探究力度,才能推動音樂的發展和前進。
參考文獻:
[1]朱怡君.中國傳統音樂學與民族音樂學關系探析[J].北方音樂,2020(02):39-40.
[2]孟翠麗.中國傳統音樂學與民族音樂學關系的再認識[J].通俗歌曲,2016(2X):71.
[3]李小兵.民族音樂學與中國傳統音樂理論研究范圍、方法、目的之動態變遷[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2(03):54-59.
[4]趙書峰.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族音樂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民族藝術研究,2019(01):21-35.
[5]陳俊.民族音樂學視野下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現狀及發展對策[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5):210-212.
[6]徐天祥.多元并存 交叉融合——重審“民族音樂學”與“中國傳統音樂研究”的學科關系[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4(03):1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