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群




【摘要】數學是貫穿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性學科,但高中數學的抽象性高、難度較大、知識點多,對很多學生尤其是藝術生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從而削弱了藝術生對學習數學的信心、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造成他們學習效率低、效果差。所以,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出發,探究提高高中藝術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藝術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策略
數學學習貴在堅持,也貴在積極,學生只有具備了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更加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活動之中,深入到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中。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也是衡量一堂數學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同時,新課程改革中強調,教育教學要真正做到以教師成長、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落實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探索的能力。這更加彰顯和說明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性。特別是高中藝體生,他們基礎知識薄弱,自律性差,動腦動手能力差,愛開小差。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和思想,從學生的學習特定和認知結構出發,改進、革新與優化課堂組織教學方法和流程,以全面促進學生對數學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一、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嚴謹自由的課堂氛圍
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直接要素,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既要和學生做朋友,也要在學生中樹立自身威嚴,將自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課堂的參與者,與學生進行真誠的溝通和平等的交流,以建立起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更加自由、和諧、嚴謹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在師生共建的和諧氛圍中主動、積極地展開數學學習。
例如,在教授《集合》的定義時,為了營造自由嚴謹的課堂氛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首先,要給予學生預習的空間,讓學生熟悉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待學生對于本節課程的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后,與學生展開了如下對話。
師:相信大家對于集合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大家對集合有沒有莫名的熟悉感?
生:在軍訓時,我們的教官老是喊“集合”。
師:非常好,但教官所喊“集合”是一個動詞,我們今天所學的“集合”是一個名詞。
師:那你們覺得咱們班的學生能不能構成一個集合呢?
生:可以/不可以。
師:可以,它滿足集合的三要素。
師:說不可以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因為我們班的同學有男女之分。
師:非常棒的回答,確實,在確定我們所選的元素是否能構成集合時,這些元素一定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這也是后續正確解題的重要依據。同學們不僅理解了集合的含義,還對它繼續深化,挖出了更深層次的內容,請為他們鼓掌。
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建立融洽和諧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有效營造了自由的課堂氛圍。
二、引導藝術生正確認識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個體行為產生的源泉和動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也是激發和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數學,感悟數學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和調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
(一)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數學的重要性
知識來源于生活,加強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了解數學的重要性,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所以,高中數學教師便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搜集與學生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相關的素材,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以此來還原現實生活中真實發生的場景,促使學生以生活化的角度來思考和看待數學知識,感悟數學在生活當中的實用價值,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有效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筆者將本節課程的知識與學生現實生活進行了緊密的聯系。例如,筆者給出的引例:國寶大熊貓需要可以在室外愉快玩耍的場地,大熊貓基地的工作人員也是迫不及待地準備在靠墻的位置為它們圍建一個矩形的室外活動室。現有可以有20m柵欄的材料,要求使得活動室的面積不小于42m2 ,你能確定與墻平行的柵欄的長度范圍嗎?
首先以大家熟悉的熊貓作為引例,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引發探究興趣;其次,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并根據生活經驗對問題展開分析,通過學生的分析,最終得出相關的答案,使學生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聯系生活,運用數學知識幫助工作人員解決問題,讓學生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讓學生認識數學的魅力和數學中蘊藏的美
數學具有其獨特的美和魅力,而這恰好可以成為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點。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剖析數學知識中所蘊藏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嚴謹美等等,并將這些美融入到嚴肅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充分引導學生發現、感受和追求數學美,才能改變學生對數學的印象,有效培養學生喜愛數學的情懷,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與學習數學文化,產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橢圓及其標準方程》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蘊含的美,筆者先展示兩張圖片:
觀察圖片中花瓶和建筑物的形狀,均體現了數學的對稱美,且在燒制花瓶和建造巴西利亞大教堂時,還需要函數模型與數據支撐,從數與形上都對數學之美有所體現。從而,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教授了知識,還讓生活實物與數學相結合,更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同時也讓學生認識到了數學蘊含的美。
三、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調動藝術生學習數學積極性
教學方式的選擇和運用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與任務的達成,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點。所以,高中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和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
(一)巧設情境導入,勾起學生的好奇心
導入是一節課或一個新單元的開端,它主要起著集中學生注意和帶入情境的作用。導入一般在課堂開始階段,要在三分鐘內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環節中,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高中數學常用的情境導入有:舊知導入、問題導入、類比導入、直接引入、直觀引入等。
例如,在教授《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這節課時,為了勾起學生們的好奇心,運用了問題導入。
思考1:如圖,長方體ABCD-A1B1C1D1中,棱AA1,BB1,CC1,DD1 所在直線與底面ABCD的位置關系如何?它們彼此之間具有什么位置關系?
思考2:一個平面的垂線有多少條?這些直線彼此之間具有什么位置關系?
筆者利用問題導入和直觀導入的方法,讓學生輕輕松松總結出定理結論,既降低了教學難度,又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聚焦核心問題,明確課時學習目標
核心問題是教師基于教材和學情,精心設計體現教學理念、承載教學主要目標、串聯課堂教學主線的問題。問題是否聚焦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聚焦核心問題一般在情境導入之后,與所設情境有直接的關系,不僅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明確課時學習目標,使課堂變得高效。
例如,在教授《基本不等式》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聚焦問題,明確課時目標,我們做了如下引導:
如下圖是在北京召開的第24界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標,會標是根據中國古代數學家趙爽的弦圖設計的,顏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個風車,代表中國人民熱情好客。
思考:會標圖中有哪些幾何圖形?你能從面積角度來思考尋找相等關系和不等關系嗎?
核心問題:探索會標圖所蘊含的不等式,多角度思考并證明其不等式。
學習目標:
1.能從生活情境中的幾何圖形中抽象出基本不等式;
2.能從數的角度探究基本不等式的證明方法及從形的角度探究其幾何意義,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數學抽象、直觀想象和邏輯推理的核心素養;
3.能用基本不等式解決一些簡單的最值問題。
一環扣一環,不僅聚焦了本節課的核心問題,也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入到課堂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問題驅動,引發學生自主學習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啟發點和活躍點,有效問題的提出能夠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讓學生主動展開學習和探究。因此,高中數學教師應該以問題為驅動力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根據數學知識重難點、學生認知特點來設置問題,使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從而有效觸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啟發和驅動下展開思考、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實現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授《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引發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思考動機,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具體問題如下:1.什么是直線的傾斜角?2.直線的傾斜角有范圍嗎?3.在大家的認知范圍內,還有哪些表示傾斜程度的量?4.求直線斜率還有其它方法嗎?
問題提出后,學生立即展開思考與分析。這樣一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問題驅動,有效引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調動了學生的思考動機。
(四)直觀展示,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在傳統語言講解和文字描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難以理解吸收,還很容易產生對數學的抵觸心理,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改進傳統教學方式,將數學知識以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形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以充分優化學生的感知認識,使學生真正體驗和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授《空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知識時,課程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空間中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主要培養和考查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筆者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并借助數學教具直觀感知教學。先利用多媒體直觀觀看點線面間的位置關系,再利用幾何教具具體展示,并讓學生借助書本和筆來操作觀察,使他們理解掌握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已知線與平面中的線、兩個平面內的直線間的位置關系,真正做到手、眼和腦的統一,有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優化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幫助藝術生樹立自信心
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發展。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只在于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好的每一句教學語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師生雙向交流過程中教師有沒有進行充滿教育機智的教學評價。這能形成一定的激勵作用,幫助學生樹立對學習的自信心。那么,在課堂中,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呢?
(一)追求準確,客觀評價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主體對客體滿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斷。因此,課堂評價一定需要是準確的。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存在的缺點,既不能一味地肯定評價,也不能一味地批評,要讓學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錯在何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改正或繼續探究下去的目標,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捕捉亮點,賞識評價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能激發人的潛能,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教師、同學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給以鼓勵,讓學生有信心繼續進行下去,提高課堂效率。
(三)尊重差異,期待評價
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因人而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教師要了解他們的基礎,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況和努力程度,尊重差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并給予具體指點和引導,耐心期待學生一點點成長、進步。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是一門藝術,只有充分發揮數學的韻味和魅力,才能真正提升高中藝術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因此,高中數學教師要樹立全新的觀念和思想,通過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引導藝術生正確認識數學、改進課堂教學方式與優化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等方法和策略的運用,來促進課堂教學的轉型和升級,讓數學教學不再枯燥抽象,而是變得生動、活潑、充滿吸引力,有效提高藝術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藝術生享受數學學習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姚賀超.談如何建立起對高中數學學習的積極性[J].科技風,2018(4):40-41.
[2]侯穎亮.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J].數學周刊,2018 (9):71-72.
[3]趙爽.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5):66-67.
[4]萬舒婷.高三美術生數學教學現狀及策略的研究——以吳家山中學為例[D]. 華中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 潘綺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