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寧 高彪 王陸州 王世彬 蔣兵濤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西藏 拉薩 850000)
辣椒(Capsicum annuum L.)作為世界上僅次于番茄的第2大茄科蔬菜作物[1],在我國播種面積大,屬經濟效益較高的蔬菜作物之一[2]。辣椒不僅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3],還具有健胃、助消化、預防感冒及膽結石、降血糖及血脂等功效[4],越來越多的偏好群體大量出現[5]。因其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離氨基酸物質等,在人體內起到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免疫力等功效[6]。
西藏獨特的高原氣候和地理地貌形成了許多特殊的小氣候類型。西藏自治區辣椒有140a以上的種植歷史,在長期的種植過程、氣候及生境環境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許多地方辣椒品種[8]。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為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發展地方辣椒優勢產業,在林芝市朗縣、米林縣、波密縣、山南市錯那縣等地不斷擴大辣椒種植面積,初步形成產銷鏈。其中,朗縣辣椒因其表面深綠帶紫色條紋、辣味為香辣、羊角形等特征,深受西藏自治區廣大農牧民的追捧,故其產銷模式最為成功。
目前,對西藏辣椒品種的選擇、引種及栽培技術的報道較多,但對定植苗齡的研究卻鮮有報道。前人研究表明,適宜苗齡定植對甘藍及豇豆的產量有著較大影響[11,12],不但能提高苗的成活率,節省補苗的人工,而且緩苗快,生長整齊一致,也有一定的增產效果。為了促進西藏自治區辣椒產業規模化、規范化的發展,探索西藏地方辣椒種植的苗齡定植期,本試驗進行了不同苗齡辣椒定植后物候期、果型指標、植物學特性及產量的變化研究,以期為辣椒高產、高品質育種及產業化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本試驗以提純復壯后的朗縣辣椒為試材。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原種基地位于拉薩市城關區,海拔3650m,夏季溫暖,降水較多,冬季寒冷干燥,屬于高原季風半干旱氣候。最高溫度29.5℃,最低氣溫-16.5℃,年平均氣溫約7.4℃,降雨量集中在7—9月,年降水500mm左右,全年日照時間3000h以上。
本試驗于2019年在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原種基地(原種基地)開展。試驗地土壤肥力上等,前茬種植大白菜,施足底肥并深耕整地。將高效日光溫室中育苗基質中培育的不同苗齡的幼苗,按照不同苗齡45d(5~6片真葉,T1)、60d(7~8片真葉,T2)、70d(9~10片真葉,T3)移栽于高壟(壟高20cm,壟寬50cm,壟長6m,壟間距40cm)雙色覆膜的苗床上,株距為60cm,行距為40cm,小區面積15m2,每小區定植60株。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處理設3次重復,全生育期采取常規田間管理。
定植后20d統計不同苗齡處理間的辣椒成活率、僵化苗率,并記載物候期時間。盛果期隨機取10個辣椒果測定單果重、果長、果寬、果肉厚度等形態指標,測量其株高、株幅、初花節位等植物學性狀,盛果期測定小區前期產量,及小區總產量等數據,設3次生物學重復。
數據統計分析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
不同苗齡處理間播種期、開花期、采收終期均相同,T1(45d)處理定植后,其結果期較T2(60d)、T3(70d)處理提前1~2d,T3處理采收初期均較另外2個處理延后1d,見表1。說明在相同的生境環境下,同一品種不同苗齡定植后其物候期無明顯變化,物候期表現出品種特異性,且采收終期之后的辣椒掛果數量較少,商品性較差,難以實現市場價值。故采收終期后的少部分產量可忽略不計入總產量中。

表1 各處理物候期比較
每小區定植60株辣椒幼苗,隨著定植苗齡的增加,幼苗定植成活率增加,而僵化苗率下降,見表2。3種處理成活率差異不大,其中成活率最高的是T3,達98.33%;其次是T2,成活率為97.78%;最低的為T1,成活率只有96.67%。僵苗率3種處理間差異較大,其中以T1處理的僵苗率最高,達到20.00%,分別較T2、T3處理高17.78%、18.89%。
隨著定植苗齡的增加,單果重及果長均呈現出增加的趨勢,果寬及果肉厚度則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見表3。單果重T3最大,顯著性分析表明,其與T2、T1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果長分析得出,T3處理果長最大,與T2、T1處理間差異不顯著;T1果寬最大,與T2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與T3處理間差異達到顯著性水平;T2處理果肉厚度最大,與T1、T3處理間達到差異顯著水平。

表2 不同苗齡辣椒定植成活率及僵苗率

表3 不同處理下辣椒果型指標
不同處理間辣椒的株高、株幅、小區前期產量、小區總產量、折合667m2產量等指標均有差異,見表4。其中,T2處理的平均株高、株幅、小區總產量及折合667m2產量均表現為最高值。顯著性分析表明,T2處理的株高較T1、T3處理達到顯著性水平,但T1、T3處理間株高差異不顯著;小區前期產量隨著定植苗齡的增加,呈現出遞減的趨勢。顯著性分析表明,小區前期產量T3處理較T1、T2處理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T1、T2處理間則差異不顯著。
綜上,不同苗齡定植對辣椒的株高、株幅及產量性狀指標有明顯的影響力,但對其初花節位無明顯影響,說明初花節位表現為品種特異性,且初花節位相同,表明提純復壯后的朗縣辣椒品種穩定性及純度達標。

表4 不同處理下辣椒植物學性狀及產量指標
辣椒生長發育狀況與土壤條件、氣象條件及品種特性息息相關。林芝市是西藏辣椒的主產區,西藏辣椒各地方品種均有其獨特的品質特性,朗縣辣椒因其“口感醇厚、皮薄肉厚、又香又辣”的美譽在產業化趨勢下脫穎而出[8],成為西藏自治區最受歡迎的辣椒品種之一。T1處理僵苗率最大,且在緩苗后生長不整齊,嚴重影響了生產管理,這可能與定植時間過早導致的根系受損從而影響植株的營養吸收有關,且較早過渡到生殖生長,雖然前期產量較高,但因其植株較小,花序有限,直接影響持續掛果能力,甚至出現早衰的情況。T3處理因苗齡偏大,定植后緩苗期較長,掛果期明顯縮短,因此產量表現欠佳。T2處理成活率、僵化苗率、果型指標及產量,均較其它2個處理優異。因此,苗齡60d可作為西藏本地辣椒種植的最適宜定植苗齡,以期為朗縣辣椒優質高產的產業化發展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