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南京市江北新區規劃國土發展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0)
新基建是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新發展為理念,以支撐城市及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促進城市智慧升級為目的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看,新基建的核心訴求應該是合理規劃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城市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大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健康產業網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等。本文主要研究新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即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規劃布局。
從國家層面看,“新基建”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最早在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2019年又將“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列入政府工作報告;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數據行業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新基建于2020年初在多次會議上被提及。
江蘇省搶抓機遇,發力“新基建”,跑出加速度,為“強富美高”新江蘇添磚加瓦。江蘇省政府于2020年4月出臺《關于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消費的若干政策措施》,激發江蘇發展新動能。
南京市在“戰疫情擴內需穩增長”的情況下,積極發布新基建、新消費、新產業、新都市等四個行動計劃,作為全市經濟發展“增長極”,提升城市活力。
江北新區搶抓“雙區疊加”機遇,迅速構建“四個一”工作體系(即一個實施方案+一個項目庫+一個工作專班+一套推進管理辦法),力爭使江北新主城煥發新風貌。并出臺《江北新區新基建項目推進管理辦法》,保障項目順利落地。
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正邁入快車道,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江北新區的充電基礎設施雖有所增加,但是布局缺乏規劃的合理性,且存在供需不匹配的問題,有待規劃來引導和調整。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按照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1:1的標準配置來看,新區的充電基礎設施缺口較大。充電基礎設施數量的缺乏,無法滿足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進而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
由于充電設施布局和實際需求相脫離,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找不到充電基礎設施,另一方面已建設施卻得不到高效利用,存在供需失衡的情況。目前充電設施市場重建設輕運營,有的設施建成后并未被公眾所知曉,導致充電樁閑置、利用率普遍偏低問題的產生。比如國內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綜合服務樓宇(南京電動汽車極客空間)已經在新區站投入運營,但經了解,目前還只是在培育期,主要給網約車司機用,私家車很少使用,利用率并不高。
江北新區土地資源緊張,寸土寸金,無論是建設公共充電站,還是改造現有停車場,都面臨停車位緊張、改造成本高等問題。同時,目前已建設的充電樁還存在設備老化無法升級等問題,對空間和資金都是一種浪費。
在新基建如火如荼發展的背景下,南京市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地標,著力建設南京江北新區、江寧區、溧水區、南京經濟開發區四個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同時,設施先行將會為江北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因此,江北新區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普及前途光明,充電基礎設施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應注重規劃引領,提前謀劃充電基礎設施的科學布局。
隨著江北新區“雙區疊加”優勢的發揮,制造業產業會得到大力發展。優化充電設施配置,合理規劃布局,才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發展。因此,要深入調研江北新區新能源汽車近年來的發展趨勢,預測規劃期限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堅持車樁協同發展,按照相應的規范標準推算車樁比,進行合理配套建設。
梳理新區用地潛力情況,將范圍內用地按照保留用地、更新用地、改造用地、可開發用地等類型,分類提出不同的規劃策略。對于空地較多、暫未成片開發的地區,嚴格按照標準進行配建;對于已成片開發、用地較為緊張的地區,可以考慮在綠地中(不影響景觀的前提下)配建充電設施;對于相對成熟、有局部小地塊可以利用的地區,要統籌考慮周邊現狀用地情況,與周邊地塊進行整體規劃,盡量與周圍環境相融,不影響周邊交通;也可以考慮將設施立體化,由平面布局轉向立體布局,增加垂直面積、減少平面面積,以期能夠科學布局均衡發展。
為提高新區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使用效率,加快構建科學合理的新基建設施網絡,一方面可以構建“充電樁+商業+休閑”綜合體的未來社區服務模式,建設若干特色充電站,使人在汽車充電過程中可以享受其他特色服務,增加人氣;另一方面創新充電設施經營管理方式,構建“車樁網”一體化全生態運營管控體系,不斷提升充電設施使用效率。要加大對充電設施的運營投入,定期對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建立設施管理和維護的專業隊伍,另外,制定科學的評估體系,促進設施供給質量和使用效率的提升,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結合十四五規劃,突出新基建對于新區發展的重要作用,提前謀劃科學合理的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可利用大數據手段,搭建數據平臺,實現車輛實時管理,統籌各部門協調研究充電設施的合理布局,并最終實現車聯網、無人駕駛等更多應用場景。
充電設施規劃應堅持需求導向,加強統籌規劃,強化其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銜接。以提升新區的產業能力和城市服務功能為重點,補齊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短板,擴大供給、提升質量。
江北新區應分類布局充電設施規劃,按照合適的服務半徑(1-2km)進行均衡布局,構建充電設施網絡。現以江北新區直管區為例,分類對充電設施進行規劃布局(備注:圖示僅為一定規模以上的設施布點,服務半徑按照2km進行示意)。

江北新區直管區新能源充電設施規劃布局示意圖
①公共充電設施結合大型商場、新建綜合體等公共停車場進行布局,適用于中央商務區、橋北商圈等地。一方面方便商場購物的人群進行汽車充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引導人流前往商業區,增強消費能力,提升城市活力。
②公共充電設施結合公交場站、公交首末站、地鐵站或加油站等進行布局,適用于整個直管區,可作為上一類充電設施的有力補充。此類設施主要為新區的電動公交車服務,也可以為私家車服務。與站點相結合,便于交通換乘,引導人們乘坐公共交通,減少交通擁堵。
③公共充電設施結合綠地、旅游目的地進行布局,適用于老山腳下、龍王山、長江沿線等、綠水灣濕地公園等區域,此類設施可與休閑娛樂設施綜合考慮,打造一體化的復合設施。規劃引導充電設施的建筑風貌與周邊環境統一協調,為市民提供特色化服務。
④私人專用充電設施結合企事業單位辦公樓、居住小區等建筑,適用于研創園、集中生活區內,除滿足單位和個人充電需求外,鼓勵此類充電設施對外開放或分時共享,彌補公共充電設施的不足。
新基建是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規劃應統籌存量和增量用地,打造集約高效、智能綠色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本文只是對新基建的某一領域(新能源充電樁)在江北新區進行布局研究,目前充電設施方興未艾,未來新區應大膽探索創新,為新基建的落地提供措施保障,才能將江北新區打造成為智慧城市國際典范,促進南京整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