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鵬 劉銅華 吳麗麗 秦靈靈 張程斐 彭 川 張秋娥
1.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陜西咸陽 712046;2.北京中醫藥大學教育部中醫養生學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29
現代醫學中泌尿系統疾病(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尿毒癥等)已成為全球性的臨床常見的極為棘手的臨床難題,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負擔和痛苦。有學者最新研究表明,慢性腎臟疾病已經影響到超過10%的全球普通人群,約8 億人,在糖尿病和高血壓人群中更為普遍,已成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對于泌尿系統相關疾病的治療,尋找有效的中醫藥治療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明清時期隨著溫病學說發展的完善,溫病學說逐漸開始在內傷雜病領域開始應用,形成了與傷寒比翼的理法方藥完備的另一學術體系。溫病的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在臨床各科開始廣泛運用。趙紹琴(1918—2001 年),家族三代御醫,深受溫病學說熏陶,幼年繼承家學,先后拜師于御醫韓一齋、瞿文樓和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汪逢春,三家之真傳盡得。認為郁熱乃溫病之本,衛氣營血皆是如此;宣展氣機,透邪外達是治療溫病根本大法,但知清熱養陰,阻遏氣機,加重郁熱,適得其反。其將溫病的理法方藥廣泛運用于內傷雜病臨床各科的診療中。其《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中泌尿系統的診療使用溫病理論體系診療取得良好效果,為泌尿系統臨床難題另辟其經,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本研究通過數據挖掘技術整理探討分析《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組方用藥特點,總結背后規律,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醫案來源:本研究以《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2]涉及泌尿系統的醫案為研究資料。
《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泌尿系統疾病醫案中收錄的方劑;醫案中無具體方劑名但有完整藥物的處方;醫案中符合國家藥典要求的處方[3]。
處方記載不明確;復診信息不包含藥味變化。
制訂資料提取表,由兩位研究者將所選醫案中的方藥數據錄入Excel 2010,并令第三位研究者進行核對。
采用Excel 2010、SPSS 20.0、IBM SPSS Modeler 18軟件對泌尿系統藥物屬性數據庫進行組方用藥規律分析。
篩選整理后共得到69 首方劑,有關中藥116 味,對數據庫進行疾病分布統計、用藥頻次統計、性味歸經統計分析、藥物功效的統計分析、關聯規則分析及聚類因子提取的新方分析等研究。
對《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泌尿系統中疾病頻次分布雷達圖見圖1,使用頻次在10 次以上的藥物共20 味,見表1。

表1 泌尿系統用藥頻次表

圖1 泌尿系統疾病分布雷達圖
2.2.1 藥物氣味統計 對《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泌尿系統治療中所有藥物進行四氣五味統計,觀察藥物氣味分布比例,結果見圖2~3;藥物四氣以寒性最多,藥物五味以苦性最多。

圖2 藥物四氣分布雷達圖

圖3 藥物五味分布雷達圖
2.2.2 藥物歸經統計 對《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中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組方用藥的藥物歸經特點進行分類,結果見圖4,其中歸肝經的藥物數量最多。

圖4 藥物歸經分布雷達圖
2.2.3 藥物功效統計 對泌尿系統疾病藥物進行功效統計,結果見表2。趙紹琴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喜用營分、血分藥物,兼顧衛氣分。

表2 藥物功效分類統計
關聯規則分析見表3~4。并將關聯結果使用Cytoscape 3.8.2 進行網絡可視化。見圖5。

表3 二項關聯規則分析表

表4 三項關聯規則分析

圖5 關聯規則圖
根據前述藥物頻次統計結果,選取使用頻次≥10 的藥物(共20 味)進行系統聚類分析。聚類結果樹狀圖見圖6。根據聚類圖可分為3 組核心藥物。1 組:山楂、神曲、麥芽、水紅花子、荊芥、防風、白芷、獨活、大腹皮、檳榔、茜草、丹參、地榆、炒槐花、大黃;2 組:紫蘇葉;3 組:白茅根、蘆根、荊芥炭、赤芍。

圖6 聚類分析樹狀圖
運用SPSS 20.0 軟件,對頻次≥10 的藥物進行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6 個主成分。按照公因子載荷系數絕對值≥0.5 進行提取,分別得到第1 個主成分的因變量:山楂、神曲、麥芽、地榆、丹參、水紅花子、茜草、荊芥、炒槐花、防風、大腹皮、白芷;第2 個主成分因變量:地榆、荊芥炭、白茅根、蘆根;第3 個主成分因變量:白茅根、蘆根、檳榔、大腹皮;第4 個主成分因變量:荊芥;第5 個主成分因變量:白芷、獨活;第6 個主成分因變量:紫蘇葉。
《趙紹琴臨證驗案精選》中治療泌尿系統疾病里面疾病頻次分布最多的是尿毒癥,用藥頻次分析中,地榆、防風等頻次位居前列。《本草便讀》云:地榆沉寒涼血分,可化血分之濕熱;丹參功同四物,能去瘀以生新[4]。《本草正》:防風,其氣平散風,然隨諸經之藥,各經皆至[5]。《本草備要》:大黃大瀉血分濕熱;荊芥祛風理血[6]。《本草從新》:茜草能行血止血;白茅根除伏熱,消瘀血,利小便[7]。《本草求原》:槐花為涼血要藥[8]。《本經逢原》:蘆根利小便[9]。《本草綱目》:白芷治小便出血[10]。《醫學衷中參西錄》:大麥芽,能通利二便[11]。《本草匯言》:大腹皮,主消上下水腫之氣[12]。治療泌尿系統疾病高頻之藥包含了衛氣營血各分,上中下三焦,體現了趙紹琴在泌尿系統疾病治療中的溫病的學術體系和思想。
依據高頻藥物性味及歸經統計可知,趙紹琴治療泌尿系統疾病以寒藥為主;以苦味為主;用藥多歸肝經;藥物功效分類上以理血藥最多,其次是解表風藥。《靈樞·經脈篇》曰: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13]。《黃帝內經靈樞集注》曰:小便不利者,厥陰之氣逆也[14]。《醫門法律》中又說“水腫以脾肺腎為三綱矣[15]。《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血不利則為水;《尤在涇醫學全書》對此注曰:血分者,謂雖病于水,而實出淤血也[16-17]。趙紹琴治療泌尿系統疾病注重從肝論治,從血分論治,兼顧衛分從風藥論治。
關聯規則分析結果顯示:二項關聯規則支持度較高的5 個藥對及三項關聯規則中排名前5 的角藥多是活血、涼血之藥,可見趙紹琴治療泌尿系統疾病強調從血分治療的學術思想,正所謂血不利則為水。
根據聚類分析樹狀圖可歸納出根據聚類圖可分為3 組核心藥物。聚類1 組與第1、5 主成分因子分析相互印證,發揮涼血活血調營、消食導滯、宣透郁熱、疏調氣機;聚類2 組紫蘇葉與第6 個主成分因變量相互驗證。聚類3 組與第2 個主成分因變量相互驗證,發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清利濕熱的作用。
趙紹琴泌尿系統核心相關用藥以涼血活血,宣透郁熱,瀉腑通濁為主。芮凱等[18]運用網絡藥理學方法發現益智仁-防風在治療糖尿病腎病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的作用特點。邱林景等[19]在臨床常用防風-荊芥以宣散外風治療腎臟疾病。倪錦玉等[20]在腎病治療過程中予以祛風治風之藥,效果確切。朱勤等[21]提出使用辛味風藥治療腎病的觀點。戴銘卉等[22]實驗研究發現大黃治療尿毒癥大鼠,效果明確。賈小翠[23]結果顯示,使用紫草地黃地榆湯治療IgA腎病效果較好。游峰[24]結果顯示,使用茜草飲治療IgA腎病效佳。王寒等[25]研究發現丹參多酚酸鹽輔助治療糖尿病腎病效果確切。頻次較高的上述藥物在臨床及研究中大部分都有相關報道,其主要可能通過瀉腑通濁,宣透郁熱,涼血活血改善腎臟代謝、抑制炎癥,保護腎功能。
綜上所述,趙紹琴治療泌尿系統疾病的用藥以涼血活血、宣透郁熱、瀉腑化濁、消食導滯、疏調氣機、清熱化濕解毒為主,以營血分為用藥為主,以衛分用藥輔助,兼顧氣分,是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在泌尿系統疾病的應用和體現。其學術思想有必要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