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閑
1.
由于是師范生,我們有為期半年的教育實習課程。大三結束的那個暑假,我們學校組織大家填報實習志愿,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北京,并順利通過了一所位于三環(huán)的私立學校的面試。
在實習開始前的日子,我對自己未來的實習生活展開了種種美好的幻想:我即將成為一名教師,在神圣的崗位上做著教書育人的偉大工作,如果表現(xiàn)良好,還將有在畢業(yè)后留在北京工作的機會。放假的時候,我可以坐上地鐵,到向往已久的地方走一走,我甚至為自己規(guī)劃好了每次放假的行程:故宮、天壇公園、頤和園、西單圖書大廈……
暑假結束后,我只身來到北京,在校領導的安排下,我被安排到了低年級的一個班,成為了一名實習教師,前一個月先配合班主任做輔助工作,在了解了基本教學流程之后開始學習獨立帶班。
2.
低年級的孩子思想還比較懵懂,帶起來耗費心力,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們接受了我這個新老師并逐漸和我熟悉起來。面對孩子們純真的“表白”,我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每天被一群可愛的孩子們包圍著,從他們的言行里感受到自己正在被接納和喜愛,甚至在組織戶外活動的時候,還有小男孩沖在我面前揚言要“保護”我。
第一次走上講臺的感覺是格外新鮮的。進班的第一天,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中央,向孩子們介紹我自己,看著他們期待的模樣,一雙雙小眼睛里閃著亮晶晶的光芒,我又欣喜,又有一些緊張。
孩子們對我充滿好奇,每天都有奇奇怪怪的問題拋給我,比如“老師,為什么你把泡騰片放在水里會發(fā)出‘呲呲的聲音”“老師,你有沒有男朋友”“以后能不能叫你‘姐姐老師”……總之,和學習無關的話題他們都很感興趣。
實習不久就迎來了教師節(jié),我覺得自己應該在這一天更加務實進步,才能對得起孩子們的一聲聲“老師”。
當然,這樣的日子也少不了“吃瓜”,班里上演著一出出好戲,比如:
“崔老師你今天真好看。”淘氣包小恩對班主任說。
“我昨天不好看嗎?”顯然崔老師并不吃這一套。
“昨天也好看,前天也好看,你每天都好看。”小恩笑嘻嘻的,一雙眼睛笑成了兩條縫兒。
大課間的時候,我到辦公室取材料,班里的老師和孩子們繼續(xù)“放大招”。我從辦公室抱著一沓材料回來,剛一進門,就聽到一個聲音:“我覺得我還是最喜歡小閑老師。”接著就響起了“臣附議”“俺也一樣”的聲音,然后有一個孩子跑過來抱住我,接著孩子們紛紛飛撲過來,我將他們一個個擁入懷抱,最后被撲翻在地。身旁圍著熱情的孩子們,看著他們的笑臉,我第一次對“教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那段時間里,雖然工作十分辛苦,但內心格外充實,不過我也有一些苦惱。
我們班里有一位年長的老師令我有些不舒服,她總是給我一種自己時刻被控制的感覺。我像一只木偶,不僅要做自己的工作,還經(jīng)常被要求處理她的事情,包括工作中的一些事,以及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瑣事。其實我很奇怪,分明這些事她自己都可以完成,為什么要推給別人呢?
最初我以為是自己過于敏感,畢竟作為實習生,事事都要從頭學起,多做一些也是應該的。可是一段時間過后,我打破了自己的最初想法,不單單是我在承擔著那些本不屬于自己的工作,辦公室里其他的老師也常常被要求幫她做事,區(qū)別在于她對其他老師是有起碼的尊重的,而對我只有“哎”這個稱呼。
有一次,她向一位正在寫教案的年輕同事姐姐發(fā)出了求助,但同事姐姐輕輕地笑了笑,對她說:“很抱歉,我現(xiàn)在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沒有時間幫您的忙。而且我認為,這些事不必請求別人,您也是有能力自己完成的。”
我瞬間被她的勇氣所折服,這些話常常在我舌尖轉圈圈,每次,那些本來快要說出口的“不行”都會變成“好吧”。我時常想,如果我不是實習生,也許會有更多的話語權吧。
有一天,我結束一天的工作累得腰酸背痛,班里的老師對我說:“下班了,快回去休息吧。”我笑著向她們告別,結果立刻一聲令我厭煩的“哎”砸過來,隨后是熟悉的“你幫我個忙,把這個給我收拾一下……”
我壓制著怒火,氣鼓鼓地走開了。
回到宿舍后,同事姐姐對我說:“我能理解你,但是沒有必要和她正面沖突,下次笑一下打個岔就過去了。”
4.
不久后的周末,我和同事姐姐相約去了故宮。在地鐵上,我們聊了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我也向她表達了一些工作中的困擾,于是她很耐心地把自己的經(jīng)驗傳授給我,并引導學會在教學中發(fā)揮出自己的風格和優(yōu)勢。最后,她給了我一個總結性的建議:“不用在意他人的看法,實習生的地位雖然并不高,但也要有自己的立場,做好自己的事,問心無愧就夠了。你不必低下身子遷就別人,你要習慣做自己。”
走出地鐵口,室外的天空格外藍,北京久違的晴朗天,像極了那天我的心情。
實習結束后,領導問我是否愿意留下,我笑著搖了搖頭,說:“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里,我很開心,也很充實。但我還是決定好好修煉一番,成為一位很好很好的老師。”
另外,我在心里留給自己一句話:能夠做自己,真的很“颯”!
北京搬磚的日子一結束,我就回到了自己的校園,覺得學習真好,大學的校園真是舒服,那么多人那么多風景,又美好又清純。
編輯/苗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