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明代作家的空間分布與可視化分析*
——以《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為例

2022-02-17 13:03:30徐永明
浙江社會科學 2022年2期

□ 李 菁 徐永明

內容提要 李時人主編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收錄作家3046 人,其中有明確籍貫者2945 人,除宗室作家外,籍貫不詳者56 人。經由大數據技術的統計及空間圖形的可視化發現,明代作家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的浙江、江蘇、江西與福建四地,北方作家主要匯集于山東、河南、陜西、河北與京師地區。從作者籍貫的地理分布來看,蘇州、常州、嘉興、寧波和福州排在前四位,體現出作家環集東南的傾向。經與《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綜》所收錄作家籍貫的對比,可看到《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的收錄更注重南北文學發展的協調性,對北方作家及遺民作家均予以廣泛收錄,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南北門戶之見。

李時人主編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于2018年3月由中華書局出版,凡160 萬余字,收3046 名明代作家。至此,七卷本的《中國文學家大辭典》終成全帙。《明代卷》是李時人先生的心血之作,他于整個明代兩萬多位有傳世作品的作家中遴選出3046 位詩文、小說、戲曲作家,其中以詩文創作為主的作家有2841 人,以小說、戲曲創作為主的作家205 人,并對其生平、仕履、創作及影響予以提綱挈領的介紹,該卷成為研究明代作家的重要參考書。

李時人先生一貫主張將明代作家的地域分布和文學發展的“空間形態”進行統籌觀照,以建立一種時空交融的新型古代文學研究范式。秉承李先生的治學理念,本文以時間與空間的雙向考察為標尺,融合大數據處理技術(GIS),通過定量統計、空間可視化呈現的方式,將縱貫明代近300年的作家在地圖上進行全景式分析,以推進明代文學研究的多樣性與縱深化。

一、作家省級行政區域分布及可視化呈現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收錄作家3046人,其中有具體生卒年的作家有2005 人,生卒年不詳者有1041 人。除去宗室作家外,籍里不詳者56 人,其中包括籍里含糊者,如羅貫中、施耐庵,學界對其籍貫均有一定爭議; 再如羅懋登,“自署二南里人,‘二南’或指《詩經·國風》中之周南、召南。‘周南’大抵在今陜西、河南之間,‘召南’大抵在今河南、湖北之間,因不能詳知其籍里。”①籍里不詳者具體構成如下:女性作家1 人(景翩翩),少數民族作家1 人(楊訥);筆名作家20 人,分別為云水道人、長安道人國清、欣欣客、心一山人等;籍里不詳待考者34 人,分別為王子一、王昆侖、盧民表、葉良表等人。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將作家籍貫著錄情況大致分如下幾類: 一是著錄籍貫并著錄現今地名和省級行政區域。如王廷乾,“南直寧國府涇縣(今屬安徽) 人”; 艾穆,“湖廣岳州府平江(今屬湖南)人。”二是將籍貫和遷居地或寓居地一并著錄。如史可法,“先世自河南祥符(今開封)遷京師,遂為順天府大興(今北京)人”;徐禎卿,“原籍常熟,以其父移居郡城,遂為南直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是僅有大致區域和省份。如鄭國軒(生卒年不詳),“浙江人,撰傳奇二種”。四是著錄族別,如楊訥,字景賢,“蒙古族人”;乳畢堅金,“生于后藏娘堆地方之扎西喀呷(今屬日喀則地區),藏族人。”五是僧道類,主要記錄其居于某地或某處。如釋果斌,“嘉靖初南京天界寺住持僧”; 釋宗賢,“正德、嘉靖間浙江杭州僧人。”六是明代帝王作家及宗室成員。1421年前的帝王作家未見,1421年遷都北京后的帝王作家及宗室成員中籍里不詳者,其籍貫均錄于北京一地。七是里居、籍貫皆不詳,其中多為筆名作家,則闕如。

明代作家分布地圖是按照有詳細籍里的作家(2945 人)來進行繪制的,宗室成員繪圖時統一置于北京。明宗室作家共有45 人,分別為朱友垓、朱申鑿、朱申鈘、朱讓栩等人,其余籍里不詳者(56人)不宜納入地理分布圖中,本文的地理信息以籍貫為準,流寓作家及有過流動遷徙的作家也取其籍貫,作家的遷徙流動能夠反映城市的文化向心力與吸附力,亦可折射文學交融的特征,故在繪圖時將其原籍地與遷徙地在地圖中一并標出。

上述籍里不詳及待考者,本次均不宜納入可視化考察范圍。因此,本文僅對2990 位有明確所屬行政區域的作家進行可視化呈現。為使本文便于考察統計,采用了如下標準:第一,研究主體為《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中籍貫清楚的所有作家,包括帝王、宗室、女性及僧道類作家。第二,本文的地理信息以籍貫為準,流寓作家及有過流動遷徙的作家也取其籍貫并在地圖中標出原籍地及遷入地;第三,以現行行政區域來統計作家的籍貫及占籍情況。經統計,3046 名作家中,籍貫不詳待考者共計56 人,帝王及宗室作家45 人,女性作家29人,釋道類作家58 人。按照現行的行政區域歸屬,現將明代作家的地理分布制成表格。

從表1 的作家數量排序可知,作家分布大致可以劃分為六個梯隊。第一梯隊為浙江和江蘇,其作家數量遙遙領先,明代浙江和江蘇各產出600人以上的作家;第二梯隊為江西、福建兩省,作家數量介于200—300 人之間,兩省作家數量基本持平; 第三梯隊為人數介于100—200 人之間的地區,分別有安徽、山東、上海、河南和廣東。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上海和廣東的作家人數上升較快,排名較元代均有大幅度提升;第四梯隊為作家人數在30—100 人之間的省份,主要有湖北、陜西、北京、山西、河北、湖南、四川、云南。這一梯隊以北方和西南省份居多,山西、河北和四川的作家人數排名較前代均有大幅下滑;第五梯隊為30 人以下的省份,分別有海南、貴州、廣西、重慶、西藏。這幾地均為地處僻遠、開發較滯后的省份,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經宋元時期的開發,在明代有了顯著的飛躍,出現了11 名作家;第六梯隊為未出現作家的地區,分別為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和吉林。這幾個省份在明代基本位于少數民族自行管理區域,地廣人稀,文學創作萎靡。

表1 《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作家省級行政區域分布表

從梯隊分布可以看到,文學家明顯向東南及沿海方向匯集,與明代經濟發展態勢及人才流向基本趨同。為使明代作家分布更為直觀,本文利用QGIS 軟件將所有籍貫清楚的作家導入中國明代地圖③以呈現其分布態勢,具體見上圖(局部)。

從圖一可見,作家分布密集區域主要在長江中下游流域、珠江流域、東南沿海地區及北方的中原及華北腹地,其余地區均為零散分布甚至闕如。其中遷徙流動作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江蘇、河南及湖廣幾地,流向主要趨于兩京及省會城市。從圖二可見,明代女性作家分布主要集中在沿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城市,如南京、武昌、安慶、嘉興、蘇州、寧波、臺州、潮州和廣州,其中又以環太湖流域最為集中,即浙西與蘇南兩地。這些區域水系發達,物產較豐,交通便利,對外往來溝通頻繁,當地士紳思想相對開明,對女性的培養也較為重視,故在當地的世家大族中不少女性幼年受教,能詩、詞、書畫等藝文。在內陸城市中,只有江西南昌府、吉安府,湖廣的武昌府、漢陽府,安徽的安慶府,四川的夔州府、潼川府及陜西的西安府、慶陽府有少量的女性作家,其余北方及西南省份幾乎沒有女性作家出現。

圖一 明代作家地理分布信息圖

圖二 明代女性作家地理分布信息圖②

二、作家籍貫統計分析及可視化呈現

為進一步顯示市縣級區域的作家分布情況,我們統計了各府縣行政區域中作家的籍貫信息。根據以上籍貫分布數據,我們用QGIS 軟件將其導入地圖中,可呈現出各府的分布密度圖(局部)④,如圖三所示。

圖三 明代各府作家分布密度圖

從表2 統計可知,作家分布前十位的府依次為:蘇州府、常州府、嘉興府、寧波府、福州府、紹興府、杭州府、松江府、吉安府、徽州府和應天府。蘇州府以312 位作家遙遙領先于其它諸府,成為明代文學最興盛的地區。

表2 《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作家籍貫分布表(前31 位)

各府作家人數超過15 位以上的有31 個府,其中浙江有8 府,江蘇、江西、福建各有5 府,湖北有4 府,安徽有3 府,山東有3 府,河南有2 府,山西有1 府,陜西有1 府,河北有1 府,廣東有1 府,湖南有1 府。總體而言,在作家人數上,南方全面超過了北方,其中又以長江中下游的江南區域居多,呈現連片狀的高度密集分布。其中,秦嶺—淮河以北作家人數較多集中在陜西西安府、河南開封府和汝寧府、河北順天府、山西平陽府及山東濟南、東昌、青州這8 個府,作家數量不足60 人且名次靠后; 而位于秦嶺—淮河以南區域則有23 個府,其中浙江總體數量最多,作家分布面較廣,文學發展相對均衡。據數據統計可得,明代浙西3 府共計有作家310 人,浙東8 府共計作家393 人,浙東總體略多于浙西,比值為1.27,較元代時比值有所降低。⑤這表明入明后,浙東與浙西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但浙東作家分布的不均衡性明顯大于浙西區域,浙西三府作家人數相差并不懸殊,基本在50 人以上,但浙東8 府中衢州府及嚴州府均為10人以下,顯示出文學發展的相對滯后性。

江蘇作家分布主要集中在蘇南一帶,蘇州北部作家人數較南部大為減少,且作家分布極不均衡。蘇北地廣人稀,因水患及各類頻繁的自然災害使糧食產量較低,經濟相對滯后。蘇北與蘇南、蘇中地區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差距實自元代已十分明顯,入明后有所加劇。

蘇州府在明代文壇力壓群雄成為全國之冠。入明后,“蘇州在這一時期的大部分時段內都位于城市體系的頂端,并成為中華帝國晚期江南地區,也可以說是整個帝國范圍內,人口最多、最雅致、也是最繁榮的城市。”⑥明代大量精英群體匯聚蘇州,科甲極盛。據同治《蘇州府志》《明代進士題名碑錄》統計,明代共計進士24866 人,江南考取進士3864 人,蘇州府產出進士1055 名,占27.3%。其中又以吳縣和長洲進士數量最多,約占到全府的37%。蘇州府下轄各縣中作家分布依次為:長洲縣78 人、吳縣68 人、昆山61 人、常熟43 人、吳江36 人、太倉23 人,嘉定縣在弘治十年(1497年)分北境隸屬太倉州,崇明縣因遠離府治中心,建置及開發較晚,在經濟與文教方面均較落后,故無名家出現。吳縣和長洲是蘇州府的附郭縣,故作家分布也相對密集。總體而言,蘇州府作家數量相差并不懸殊,總體分布較為均衡,體現出蘇州府各縣經濟、文教全面發展的良好態勢。

在內陸城市中,一線都市仍是文人的主要集中地,如宋代都城開封、明初都城南京、唐代都城西安、南宋都城杭州仍聚集有超過50 人以上的作家,其文化遺韻綿綿不絕,吸引著周邊乃至全國的文化名人前往定居。除去省會諸府,在縣市級行政區域中,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的吉安府、南昌府及安徽的安慶府、徽州府,其中吉安府與徽州府的作家數量超過了都城南京、開封和西安,成為頗引人注目的區域。

宋代江西因盛產水稻、瓷器、茶葉、紙張而成為富甲一方的省份,文化風習引領全國。“在11 世紀,執中國文壇牛耳者,非江西莫屬。只有到12 和13 世紀,南宋定都于杭州,才使浙江在學術文化的盛名超過江西。”⑦吉安府,古稱廬陵,宋稱“吉州廬陵郡”,元時改稱為“吉安路”,明置“吉安府”。其地背枕贛江水系,北接鄱陽湖平原,自古文風濃郁,宋元時吉安經濟富庶,蘇東坡曾作詩云:“巍巍城郭闊,廬陵半蘇州”。吉安在宋代文風極盛,一代文宗歐陽修、詩人楊萬里、愛國名臣文天祥、胡銓、陸秀夫均來自廬陵。受名儒的影響及提攜,該地十分重視人文教育,書院林立,序塾相望,科舉極盛,曾有“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寫春秋”之譽。明代江西共考中進士3000 余名,吉安府有進士818名,占了近1/3,從建文到成化幾朝中,全國內閣32 人,其中10 人來自吉安府。在明代,吉安府在作家數量的排名上略有下降,但總體仍保持了文學上的優勢,產出作家81 人,在全國各府中排第8 位。名宦學者依然如林,如四朝館閣重臣楊士奇、《永樂大典》總纂官解縉、《太祖實錄》撰修官曾棨、明末東林黨首領鄒元標、小說家李昌祺、地理制圖學家羅洪先、理學名家羅欽順、王門后學王時槐、外交家陳誠等。81 位作家中純粹的詩家較少,仍以擅文者居多,呈現出吉安府文人性樸實、重功用、注重文以載道的文化特征。

安徽的安慶府和徽州府均位于安徽南部,經濟較發達,商業亦十分活躍。安慶府靠近長江流域,地理位置優越,其中又以桐城文風尤甚,“城中皆世族列居,惟東南兩街有市廛。子弟無貧富,皆教之讀,通衢曲巷,書聲夜半不絕。”⑧桐城的翰墨風雅使安慶府世族林立,名家不斷,如方氏一門就出了方學漸、方大鎮、方大任等10 位作家,齊氏、吳氏也分別涌現出4 位作家。明代徽州府地處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處,其地山水優美,文風濃郁,名家輩出。汪舜民在《送胡進士歸省序》中言:“新安為郡,大好山水,豪杰俊偉,代不乏人。”⑨徽州的汪氏、程氏、吳氏、黃氏均為稱盛海內的文學世家大族,涌現了汪道昆、程敏政、程嘉燧等明代文壇大家。

在人才的流向上,南直隸、浙江、江西、河南、湖廣及山東為作家流動的密集區,次密集區為福建、陜西、京師、貴州、四川。作家流動的頻繁程度可反映一個地區的文化活躍度及科舉仕進的強度,明代文人流動主要有三種類型:

1.征兵入衛所任職。明代衛所制發達,衛所遍及全國各地,其分布主要在東北、西北、西南地區。據《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所錄,作家中因征兵易籍的有19 人。如作家劉效祖,原居山東濱州,后徙京師,隸武驤左衛,遂為京師順天府宛平(今北京)人;茶陵詩派主要倡導者李東陽,其先茶陵(今屬湖南)人,洪武初其祖以戎籍隸燕山左護衛,改金吾左衛,家于京師,因此為京師順天府(今北京)人;楊師孔,先世居江西吉安府廬陵,來貴州衛(今貴州貴陽)為衛官,遂籍焉。

2.因父輩科舉仕進或外地謀生、任職而隨先輩徙居。據大辭典統計,有這類情況的作家共計33 人。外地謀生以經商、行醫、匠作者居多。如陳沂,祖籍為寧波鄞縣,先世洪武時征入太醫院,遂為應天府上元(今江蘇南京)人。宗誼,原籍南直徽州府歙縣,其父以商貿遷于鄞(今浙江寧波),遂入籍。才子徐禎卿,原籍常熟,以其父移居郡城,遂為南直蘇州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3.躲避戰亂、游學、流貶等。如作家王在晉,原籍大名府濬縣(今河南浚縣),后僑寓南直蘇州府太倉(今屬江蘇),遂入籍。朱吉,其先雎陽人,元末避亂吳中。后昆山州判徐石麟妻以女,因由郡城遷昆山(今屬江蘇),入籍。李曄,其先汴之封丘人,宋季南遷,居錢塘(今浙江杭州)。李曄元季避亂于永康、東陽間,因此又稱永康(今屬浙江)人。這類避亂徙居多為北人南遷,游歷徙居者多在江南范圍內遷徙,流貶類則多流向西南偏遠地區。

從仕進徙居的流向看,在上升型流動中,從地方城市向京都(北京、南京)的流動較多,從邊緣性城市向文化中心城市流動較多。在下降型流動中,則是從中心城市往邊緣城市流動為多。此外,還有游歷、避亂、文人結社聚合等的交互性流動,這類流動也是向經濟文化發展較好的城市流向居多。經由科舉、仕進、外任、謀生、游學、結社等原因的驅動,人才由次級文化區域向文化中心區域漸進移動,地方文化精英大量匯聚于南京、北京、蘇州及浙西各地,在江浙地區形成了人才的疊加優勢,促進了地域文學的交融與更新,使東南成為“人才淵藪”。

三、與《明詩綜》《列朝詩集小傳》收錄作家數據對比

為驗證數據的科學性及探尋李時人先生收錄明代作家的思想傾向,本文將《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與《明詩綜》《列朝詩集小傳》中收錄的作家進行比對,以找出其中的差異性。⑩朱彝尊纂《明詩綜》100 卷,共收錄詩家3338 人,錢謙益選編的《列朝詩集小傳》收錄詩人近2000 人,《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共收錄作家3046 人,其中有明確籍貫者2945 人。三部總集的具體籍貫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

圖四 《列朝詩集小傳》《明詩綜》《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作家分布曲線圖

從上圖可得,《明詩綜》與《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 的曲線圖較為吻合,《列朝詩集小傳》的曲線圖則差異較大,這表明李時人先生在遴選作家及文學觀念方面與清代學者朱彝尊有更多的相似之處。據以上數據可知,《列朝詩集小傳》中作家數量前六名排序依次為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安徽、上海;《明詩綜》的作家數量前六位排序為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上海;《文學家大辭典》中作家數量前六位為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安徽、山東。從三部總集收錄的作家數量排序來看,主要差異在于第六位上海的作家數量,前兩部總集前六名均有上海,而《文學家大辭典》中排第六位的是山東,上海排在其后。第一位究竟是浙江還是江蘇也有異議,究其原因當與兩位作家的鄉邦情節有一定關系,錢謙益為江蘇常熟人,而朱彝尊為浙江嘉興人,故兩者在收錄時均有揄揚本省詩文的用意。

關于明代作家最多的省份,其數量統計目前有多種說法。梅新林《中國文學地理形態與演變》中的考證認為,明代江蘇有文學家335 人,排名第一;浙江有文學家318 人,排名第二。曾大興《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 中統計江蘇約有作家321 人,排名第一;浙江有294 人,排在第二。但在《文學家大辭典》 中統計出浙江作家有756 位,排名居首,而江蘇為645 位,居第二。從數量看,《文學家大辭典》的取量基本為前述統計數量的一倍,取量較足,故考察的面也更廣,全面考察了各種文體及可能入選的所有作家,其考證應更具合理性與可信度。

《列朝詩集小傳》及《明詩綜》中的前六位均有上海,整體均為南方六地,其“南方性”特征明顯。但《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中第六位為山東,打破了由南方獨占六席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協調了南北文化圈,破除了錢謙益、朱彝尊選錄詩人秉持的“南北門戶”之見,充分肯定了北方文學在各類文體上的創作實績,彰顯出李時人先生客觀、公允、博大的治學胸襟。故前六名中,南方作家的占比構成也有了調整,《列朝詩集小傳》 中前六名的南方作家占了所有作家總數的88.7%,《明詩綜》前六名占比為82.6%,南方詩人占絕對優勢。而《文學家大辭典》的南方五省占比為69.4%,若將上海計入,這六地的占比則為73.1%,較前兩部總集的比重均有一定降低,縮小了南北文壇的差距。

另在江西的排序上,《列朝詩集小傳》與《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一致,均排在第三,但《明詩綜》中江西排在第五位。這表明單就詩歌這一文體而言,浙江、江蘇的詩人明顯多于江西,江西自宋以來以文章稱勝,形成了散文家多于詩人的發展格局。入明后亦是如此,寫經世之文者仍多于抒發性情之詩人,故就綜合各類文體而言,江西排在第三是比較合理的。

另朱彝尊的《明詩綜》較《列朝詩集小傳》收錄的遺民及復古諸子數量較多,李時人先生編《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時亦表明對尚氣節者的尊敬,故對抗清及以“遺民”自居者有更廣泛的收錄,彰顯出李時人先生深厚的愛國情懷。另在對“文學”的認知上,李先生將詩歌、散文、小說、戲曲及其他哲理散文、歷史散文乃至應用文體具有“文學意味”者,也視為文學,故《明代卷》的收錄作家總量大大超過了前面兩部總集,李時人先生以詳實的考證、細微與審慎的治學態度使《明代卷》的作家收錄更具廣泛性、科學性與合理性。

四、共時與歷時性分析

為更好地看出明代各省文學的發展變化態勢,參考目前學界對明代文學史的基本分期,結合明代社會的發展走向,我們將明代文學分為前期、中期和晚期三個時段,明代前期從明初到明宣德年間(1368—1434),中期從明正統年到明隆慶年(1435—1572),晚期從明萬歷年至明崇禎年(1573—1644)。在三個時期,各省的作家數量變化情況可詳見表3。

從表3 可發現,排名靠前的省份基本為沿長江流域及東南沿海地區,南方諸省在各時期文學的發展中呈現出較大的異質性。浙江在整個明代表現最為突出,江蘇在明代中期后急追直上,江西在明代前期尚可保持文壇的優勢地位,在科甲及思想文化領域仍可稱勝,然而“在正統五年至成化八年(1440-1472)期間,江西的首位僅以微小的差距被浙江搶走。”?隨后又被福建趕超,文學人才數量跌至第5 位,福建成為文學人才新的集中地;安徽和山東兩地作家數量在中后期穩中有升,總體排名靠前;湖廣兩地變化不大,明代一直居于中游的位置; 山西進入明代后已失去元代戲曲創作重心的地位,作家數量保持中偏下的層次,整個明代無太大起伏; 上海在這一期因絲織業及棉紡業的拉動,農業、手工業均較為發達,商業活躍,加之港口便利,明中期后經濟迅速提升,文化業也十分興盛,作家迭出。

由表3 可知,從明初至明末,北方的文學家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陜西、河北、山西幾省,其余省份分布較少。明中期北方文壇有復蘇趨勢,山東、河南、陜西作家數量一度超越湖南、湖北、廣東及四川幾地,成為北方文壇的中堅力量。

表3 明代前、中、后期作家籍貫分布統計

北方文壇的復興也反映出朱成祖遷都北京后新的文化中心形成及京杭大運河在促進文學交流方面的帶動作用。在西南地區的云南、廣西、貴州、四川幾地中,云南總體經濟水平較高,地處邊疆,明初統治者對云南的開發與投入程度較廣西、貴州高,使云南的儒學教育推進很快,文教也有較大提升,至明代后期作家數量甚至超過天府之國四川。廣西、貴州在明代成為被邊緣化的省份,軍事移民的人數不及云南。貴州山多,土地較為貧瘠,自然氣候惡劣,故整體經濟狀況較差。廣西因臨省廣東港口的興起而使臨海優勢漸漸喪失,加上桂西為少數民族聚居區,漢化程度較低,故整體發展也受到阻滯。故整個明代,廣西、貴州的經濟、文教等方面均遜色于云南。

再以福建為例進行共時性分析。明代福建的種植業、漁鹽業、造紙業及印刷業均十分興盛,建陽成為全國的刊刻出版中心,刻書量為全國之最。豐富的商品經由各條商路運至全國各地,再經海外貿易輸入到其他諸國。王世懋《閩部疏》中記載,“凡福之綢絲,漳之紗絹,泉之藍、福延之鐵、福漳之橘、福興之荔枝、泉漳之糖、順昌之紙、無日不走分嶺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計,皆衣被天下。”?明代前期雖有海禁,但因巨大財富的驅使,走私性海外貿易屢禁不止,不少福建商人私造大船進行轉運貿易以謀得巨利。活躍的商品經濟及海外貿易極大地推動了文教業的發展及興盛。從明代福建各府的分布密度圖可見,福建作家較多聚集于沿海城市的福州、泉州、興化三府,作家數量超過40 人,其數量是內陸的延平、建寧、汀州幾地作家數量的一倍,這表明沿海城市在經濟及文化教育程度上較內陸城市明顯更高,聚集的人口也更多。明代中期是明顯的分水嶺,福建與江西的差距也由此開始拉開。福建有著天然的水陸交通優勢及沿海之便利,商品經濟的活躍度比江西更高,海外貿易的獲利更豐,城市發展迅速,人口更為密集。而明代中后期,江西陷入內陸省份普遍存在的困境,即由江河沿線的交通運輸及天然物產來實現財富增長,缺少第二極的增長,文化產業發展后勁乏力,故地理的天然形勝及交通便利度成為一地發展最直接的動力和先決條件。

經由歷時與共時性的分析,我們可知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文教的差異性、文人流動的帶動性、文體創作的代際性及地理交通條件的優勢度是造成各省文學發展參差不齊的主要原因。

余 論

從空間標尺上看,明代作家分布對地理條件與經濟發展的依賴度加大。大量作家環集東南,分布區域主要在浙江、蘇南、江西、安徽與福建、廣東的沿海城市。而北方作家則主要集中在傳統文化較深厚的山東、河南、京師及陜西一帶,但數量不及東南且拉開較大差距。西南區域以地理環境較好的四川中部、云南北部較為集中,尤以云南的開發及文學的拓展表現突出,其余如東北、西北邊疆、內蒙等少數民族統治區域基本沒有作家分布,文學發展也較為滯后。在明代,東南部完全取代中原地區成為全國文化的重心,其突出表現有如下兩點:

其一,明代的蘇州是最耀眼的城市,蘇州府以312 位作家的絕對優勢遙遙領先于其他諸府,成為全國文化的風向標。蘇州得水運、人文、山川形勝、交通相對便利諸多優越條件于一身,明初南京政治文化中心的確立也對蘇州有很強的輻射作用,使得諸多文學家在南京、蘇州兩地高度聚集。除去生卒年不詳者,蘇州明代前期有作家50 人,到明中期后作家人數猛增為前期作家人數的3倍,達到152 人,明末又有回落,產出作家49 人。明中期是蘇州經濟復蘇及文化地位迅速回升的關鍵時期,明中葉蘇州以富庶的經濟及良好的生活環境吸引了全國各地才子涌入蘇州,文學交流活躍,藝文欲加熾盛,詩文、曲藝、書畫、園林形成極具特色的江南風韻,蘇州風雅稱頌一時。

其二,沿海與內陸省份在文學與學術的前瞻性上呈現出鮮明地域差異。浙江、福建、廣東為沿海黃金區域,也為陸海、中外文化沖突與交流的前沿陣地,這三地也成為新思想的主要發韌地,引領思想潮流之先,涌現了王陽明、李贄、陳獻章、湛若水、方獻夫等影響力極大的思想家。而內陸江西雖自宋以來一直為理學重鎮,學術氛圍濃郁,但總體而言學術思想更新較慢,思想較為傳統保守,文風以注重內省、敦厚樸實為主,在明代初期仍以倡導理學為主,出現了吳與弼、羅欽順、胡居仁等理學大儒,直到隨著明中期王學的興起,一些江西學者逐漸成為這一學派的追隨者,涌現出鄒守益、顏鈞、羅洪先、羅汝芳、羅倫、何心隱等王學左派思想家。

從時間標尺上看,明代前期及晚期的作家數量相對較少,前期詩文創作甚夥,中后期作家尤多,呈A 字型分布,戲曲、小說的創作如筍漸發,作家數量增長明顯。明初北方的文學重心沿宋元文學之余緒,仍以山東、河南、河北、陜西、山西為主要文學中心,兼得明朱棣都城遷于北京,北方的人才優勢有所鞏固加強。北方幾省作家分布以省府為主,而其它區域作家分布較少,體現出文化的中心城市對人才及文學資源的聚納作用,如西安府—開封府—濟南府的都市文學軸線在明代前期及中期仍有諸多作家涌現,但明后期作家數量直線下降,即使明朱棣遷都北京后也無法改變這一大趨勢,這也表明北方文學資源被南方抽空而急速衰減。明代中期是個鮮明的分野,宣德年后各地文人數量漸次增多,尤以江浙為甚,中部及北部幾省如江西、湖廣、河南、山東開始出現滑坡現象,至晚明時期差距與浙江地區拉大,安徽、福建兩地后來居上。其突出特征有如下兩點:

其一,作家在明代中后期多聚集在弧狀濱海連線的浙江寧波、臺州及東南沿海的漳州、福州、泉州、廣東幾地,折射出明代沿海港口貿易的繁榮所帶來的文學滋長效應。在明代雖有長時間海禁,但民間私人海外貿易仍長期存在,這些走私貿易給沿海居民帶來了巨額利益,使得這些港口城市迅速發展,憑海洲之利很快超越內陸一些沿江城市成為新的經濟與文化交流中心。上海松江也因港口之便在15—16 世紀開始走上歷史舞臺,一度成為江南的發達城市,一時文人匯聚并在文學領域脫穎而出,成為新的文壇主角。

其二,江河既是巨大的交通動脈,也是文學發端的命脈。長江沿線、黃河中下游、珠江流域及大運河沿線、東南沿海城市的作家數量明顯高于無江河地區,體現了河流在人類文明及文化演進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明代四大流域同時發力,形成了中國文學的基本版圖。水的陰柔特質與女性氣質十分吻合,廣闊水域更易觸動情感、滋生文學,故在江南水系發達的浙江、環太湖地區也是女性作家的高產區。明代江南地區世家大族林立,文風鼎盛,又為新思潮的前沿陣地。明中葉后,傳統儒學受到沖擊、主情思潮蔚興交織,在地理環境的滋育及人文的交融下,明代中后期家族才女開始嶄露頭角,數量大大超過宋元時期,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創作群體。

由上可得,文學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地理環境滋興的產物。明代文學由初期宗經、載道的詩文創作轉入明中期后迎合市井口味的俗文學創作,明代文學的平民化、商業化傾向更加明顯。至晚明時期,散文從高文大冊轉為娛情為主的小品文,詩歌也走向率性淺露。因而明代文學呈現出隨時而變、隨地而變的鮮明特征。

經由以上籍貫的梳理及大數據下的可視化分析,我們可從時間和空間兩條軸線清晰地透視出明代作家的分布特點與明代各地動態的文學發展態勢,探討了作家地理分布的內在動因及時代特征,總結出地理與文學互生的各因素,以更加精微的角度呈現了歷時完整的明代文學地圖。

注釋:

①李時人:《中國文學家大辭典·明代卷》,中華書局2017年版,第927 頁。

②因辭典對女性作家的收錄較少,經對《名媛詩歸》《玉臺文苑》《伊人思》《歷代婦女著作考》《江南女性別集》等文獻的考證,增補了女性作家40 人。

③本文所引地圖源自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圖集·元明時期》第七冊,圖一、圖二、圖三均為萬歷十年(1582年)的明時期全圖,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版,第42~43 頁。

④圖中圓點符號越大,則數量越密,表明該地作家人數越多、越集中。

⑤唐云芝、徐永明:《〈全元詩〉作者地理分布的可視化分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 期。該文中統計元代浙西與浙東作家比值為1.37。

⑥林達·約翰遜:《帝國晚期的江南城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 頁。

⑦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中華書局2019年版,第293 頁。

⑧廖大文:《道光間桐城縣志·卷三》,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輯第12 冊,鳳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321 頁。

⑨汪舜民:《靜軒先生文集》,續修四庫全書本,卷六。

⑩表3 數據采自黃鵬程《〈列朝詩集小傳〉詩人地理分布的可視化呈現與闡釋》(《圖書館論壇》2017年第5 期)與錢禮翔《〈明詩綜〉詩人地理分布可視化與朱彝尊的明詩版圖》(《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第1 期)統計所得。

?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中華書局2019年版,第292 頁。

?王世懋:《閩部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47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91高清视频| 波多野结衣二区|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无码国产伊人|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啪啪福利|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亚洲第七页|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欧美午夜一区| 黄片在线永久|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欧美成人区|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99re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亚洲福利网址| 色婷婷色丁香|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国产成人毛片|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在线五月婷婷|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在线小视频| 欧美亚洲激情| 亚洲一区毛片|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91精品网站|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又粗又爽视频| 免费在线a视频| 国产性爱网站| 国内毛片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视频|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91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性色永久网址| 99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国产福利观看|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亚洲精选无码久久久| 久久精品丝袜|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