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加固
(海峽都市報,福建 泉州 362000)
在新媒體和我國媒體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網絡信息的獲取并非匱乏,而是超載,甚至引起焦慮和恐慌。傳統媒體新聞廣播通常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最權威和最可靠的渠道。突發公共事件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嚴重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充分利用輿論優勢,占領輿論制高點,暢談中國積極應對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及時粉碎和打擊虛假謠言和惡意誹謗,增強公眾形象,積極應對突發公共事件。
盡管每一條新聞都需要及時性,但沒有一條比緊急情況更需要及時性。緊急情況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它以前不存在,一旦出現,它就會迅速傳播,地面信息也很少。這更加強調了對于新聞報道在及時性方面的高度要求。這就要求媒體能夠在更短時間內最大程度挖掘新聞價值,在不做提前準備的情況下,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策劃出最佳報道組合,使得能夠獲得最好的傳播效果,從而產生良好社會影響力。例如,重大采礦事故、道路事故、洪水、火災和其他常見報告要求在事故發生后立即作出適當反應,否則將錯過報道的最佳時間。
緊急情況通常涉及人與人之間或人與自然之間的激烈沖突。例如,9.11事件在發生之后,我們無法確定恐怖行為是否依舊正在城市蔓延。汶川地震后,我們無法預測余震會帶來什么新情況。過去影響人們和城市的不同行為和心理變化是什么?這些變化可能很快就會消失,但它們更多地是一種階段性和跨國性的特征,使得報告緊急情況更加困難。
突發事件,通??赡芤詾碾y的形式出現,往往會嚴重地沖擊和影響。事故本身與人民群眾的安全息息相關,影響到生活、政治、安全、經濟與人們相關的多個方面。就像5.12的汶川地震,雖然這一事件具體在四川發生,但其影響的不僅是災民,還包括四川的整體交通壓力、旅游業的影響,以及在地震附近區域的經濟影響。這些影響會迅速擴散,造成一個更大范圍的破壞,特別是目前社會正處于迅速的全球化發展,單單依靠一個政黨或一個國家,根本不可能獨立地針對目前金融或者環境危機進行解決。因此,緊急情況本身的影響非常大。
可以說,該報在緊急情況報道方面存在“先天缺陷”,因為在今天的電子信息時代,它已經及時失去了第一次機會,一個緊急狀況的新聞報道,其主要的衡量標準就是“及時性”。任何能夠更快、最先報道緊急情況的人都將抓住觀眾,做到對輿論的正確引導,從而確定人們的具體認知以及行動方面的計劃,這就至少使得勝利獲得了一半。相較于目前發達的電視以及互聯網的新聞傳播相比,報紙沒有辦法做到直播,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一類的滯后性。但報紙具有能夠很好保存的巨大優勢。不是每個讀者都會具有充分時間,針對緊急事件的同步報道進行全面關注。對于這一類讀者來說,在一段時間后獲得新聞,不會出現太多信息丟失的情況。相反,對于這一類讀者來講,他們可能會更加側重于事件的詳細進展,以及產生的影響,最終獲得一個全面的分析,這對于報紙傳播是一大顯著優勢。
特殊的報道策劃不同于一般的新聞策劃。在對于突發新聞的第一時間策劃,不僅是對新聞人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機會的競爭。在緊急情況下,編輯和記者應該挖掘這一新聞節目的價值,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思考出最佳的報道形式,以實現良好的溝通和社會影響。
第一,應急啟動和及時規劃。由于突發事件的發生和事件的強及時性,必須迅速采取行動,并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做到進一步的應對措施的實施,否則會造成時間上的延誤,失去最佳通知機會,從而喪失在多媒體競爭當中重要的主動權。由于緊急情況所具有的獨特突發性,從而要求新聞的及時性,比任何一般性新聞都強。因此,它幾乎是衡量異常報告水平的主要標準。誰能首先、最快、最后宣布出緊急情況的具體發展狀態,誰就是最終的贏家、王者和冠軍。
第二,我們應該謹慎和靈活。由于突發事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深遠的影響,必須高度警惕突發事件的通知和應急預案,認真調查,認真思考和解釋真相,不能草率行事,制造混亂和失誤。同時,由于緊急情況的多樣性,報告計劃應始終關注最新發展,并及時調整系統,以達到最佳報告效果,否則報告將陷入被動狀態。
第三,我們應該努力實現實時通信。所有的緊急情況都是突發的、爆炸性的?,F場應有現場描述、書面表達和語言安排,或現場圖像的電視拍攝,或現場聲音的錄音。讀者應該通過報紙出現,通過微博和微信網絡看到照片,實時看到現場場景,可以簡單地說,通過表達情感、場景、聲音、場景、圖像和細節,可以有效地增強報道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第四,我們應繼續監測三維攻擊。緊急情況會突然發生,但不會立即結束,有時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緊急情況報告不應在一次任務中完成,而必須持續監測。我們不僅要報告每一個重要的階段和事件的狀態,還要報告事件對各個方面的影響,還要報告有關各方的反饋。同時,要構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報道,從而真正突破報道所具有的廣度和深度,多樣化報道視角、報道形式、報道方式和傳播平臺,也得到了更多的啟示和教訓。
應急報告是新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媒體各方面素質的全面審視,是媒體進入市場、建立聽證制度的重要環節。同時,緊急情況報告也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領域。不這樣做將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并將對媒體本身甚至地方當局造成足夠的損害。因此,了解火災、控制火災范圍和遵循基本原則非常重要。這種火、規模和本質是我們所指的問責制原則。
一是快速反應和快速廣播。許多特殊的場景、圖畫和圖片經過,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就要求我們的媒體記者,在一個突發性事件發生后,能夠做到第一時間反應,做出新聞方向與價值評估,第一時間奔赴突發現場,真正做到“隨波逐流”,迅速行動,果斷出擊,爭取能夠率先獲得一手的信息。這種快速反應和抓住第一個機會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要做到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突發事件往往對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產生重大影響,這對新聞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遵守真實、準確、客觀和公正的原則。如果有緊急情況,我們應該保持頭腦清醒,深入前線,收集有關事件的所有信息。數字、圖畫和文字應來自當局、當局或證人所看到和聽到的。所有信息都應該是根源、證據和來源,而不是流言蜚語或“合理想象”的主觀愿望。否則,報道就不準確,這不僅損害了媒體的聲譽,也破壞了公眾的信心。
三是總體布局,符合大勢所趨。一般來說,災害事件是能夠對觀眾造成一定程度心理沖擊的緊急事件。因此,在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中,我們應該引入不同的報告方法和覆蓋范圍,注意內部和外部的差異,并且總體上是好的。一般自然災害只在適當的時候報道,如果屬于重大自然災害,中央媒體會針對此進行全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報道。對于任何類型的災難性事件,原則上也已根據自然災害報告原則予以澄清。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主管當局正式作出結論之前,新聞單位不得對重大事故的原因作出假設。
四是抓住節奏,保持清醒的頭腦。大多數緊急情況都是災難性的。它以前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密切控制。由于互聯網普及率和新媒體的增加,盲目封鎖并不鼓勵輿論管理,這為我們當地媒體報道突發事件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空間。但我們必須理解節奏。除了速度要求及時外,還必須檢查“度”。例如,在一段時間內,在某個地方發生了幾起與一些問題有關的緊急情況,這些問題應該發送,不應該發送,應該再次發送或者應該重點發送,并且應該輕度發送或不發送。包括報告的數量、頻率、角度和長度,我們需要了解它們。一般的感覺是,我們只能“幫助”,不能“增加混亂”,不能引起社會恐慌和震驚。
五是注重藝術和技巧。在緊急情況下,我們不能一步一步地遵守規則。我們必須特別注意藝術和技能。例如,盡管報告應當做到對新聞的及時跟進,但我們不應一成不變地對變化作出反應,而應隨時做到調整報道的具體規劃,以適應形勢的變化,從而始終掌握事件報道的主動性,并靈活自由地進行報告。擴大報道范圍應該有利于挖掘新的話題。雖然我們目前的發展已經涵蓋到幾乎所有的媒體平臺,但除了在編輯和制作后,應當更加注重藝術,如版面語言,我們還必須拿出真正的努力,贏得競爭,鏡頭的使用和圖像的布局可以對“此時無聲勝于聲音”產生獨特的效果。
由于所需要報道的突發性事件,具有實踐性強、變化迅速、不確定性大、影響范圍廣等特點,在進行報道時的形式和方式,也應隨之產生一定的變化。豐富針對此類新聞的報道形式,深度整合報道內容,提供高度深刻的評價。
1.及時發布
在記者第一次到達或接近現場后,應當及時準確地發回現場的即時報道情況。可以使用文字和圖像,也可以使用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連接所有媒體廣播。這樣的報道一般都是“及時、簡潔、有力”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抓住了領先的高度,進行新聞的持續滾動報道,充分提升了報紙傳媒的影響力。
2.連續播報
在時間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報刊、電視等媒體,對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背景、原因、后果等進行了全景、全過程的跟蹤報道。結合事件過程、個人故事、深層原因、經驗教訓、救生自救、災后重建等方面。當然,這需要強調的是,在進行報道之前,所有的要務必須集中在拯救生命上。
3.適時評述
評論是媒體的旗幟,是贊揚和批評的方向;具體支持和反對哪一方;應該遵循和放棄的東西從一開始就很清楚,在促進正義、轉移積極能量、引導公眾輿論,從而做到對基本價值觀的指導,這一方面都可以發揮出報紙報道的獨特作用。在消除事故的過程中,可以評論一個人、故事、細節等。
4.專題報道
根據報告的需要,門戶將首次打開緊急新聞主題,并以集中方式顯示實時新聞、連續消息、新聞評論、網絡互動等,這是非常重要的。當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主題網絡時,可以肯定的是,提高網絡的民主性、公開性及其影響具有積極的意義,而緊急新聞的報道并不等同于常規的報道。
建立應急報道和管理制度是新聞應急報道的關鍵。組織和管理系統應協調、高效和實用。董事長或總編輯負責上下級的報道、溝通、聯系和指導。特別是,責任主編應負責,涉及相關部門和員工,并協調其他力量。例如,妥善管理輿論,報紙報道應當分工充分明確,集團的主要領導是總協調員,媒體整合平臺的首席執行官是總指揮官,統一管理出版和廣播中心。適當地規劃、報告、出版和廣播、通信、技術和后勤應迅速、立即投入應急報告戰斗。
在具體情況的操作中,當整個媒體信息中心收到應急信息的收集和策劃后,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進行最有效反應。向平臺發送一名或多名媒體記者,如有必要,連接傳輸并第一次拒絕新聞稿,在事件發生后第一次將收集到的內容發回,并立即返回并繼續立即發回,保持傳輸鏈路并報告最后一個病例的情況。采集、拍攝的視頻資料和書面新聞稿件,應第一時間發送至各媒體編輯以及廣播平臺處。實現一次采集信息資料、多次整理編輯、多平臺進行全方位使用報道。
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殊性,傳播特征表現為受眾關注、信息碎片化和信息流行病。在突發公共事件中,公眾獲取信息的特點不同。綜合來說,報紙應當更好地利用,能夠對突發新聞進行深層次報道的優勢,注重新聞的現信息采集與策劃,從而使用更加慎密的事件評價,來彌補報紙報道在時效性不足方面的問題,通過豐富的版面表現手段,具有更大影響地設計版面,是報紙在進行突發新聞的報道上所應當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