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雯冰
(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海南 海口 570100)
隨著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民眾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選擇所觀看的新聞內容。為此,許多新聞平臺都在強力打造屬于自己的專題片,以此不斷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在這一過程之中,新聞專題片的人物呈現非常重要,高質量的人物呈現常常是確保新聞質量的基石。因此,電視新聞專題片中需要掌握人物呈現的技巧,以此不斷提高新聞專題片的質量。
目前,學術界對于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定義并不統一,不同學者對電視新聞專題片的認知也存在差異。一些學者認為,電視新聞專題片是指對現實生活中值得報道的適合人物做出及時響應。一些學者認為,電視新聞專題片主要是通過紀實手法反映生活中某一領域的事項,報道內容非常專一。本文認為,電視新聞專題片并不是單純的新聞,并不追求新聞的時效性,而是以追求其內在的新聞價值作為目標。一般而言,電視新聞專題片可以分成多個不同的種類,例如,電視專題新聞專題片、電視深度報道新聞專題片等等。
在電視新聞專題片中,人物呈現是一個漸進式的發展過程,經歷了最開始的階段到成熟和發展階段。一般而言,電視新聞專題片中的人物呈現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征。
第一,時效性。在拍攝電視新聞專題片時,許多專題片中所呈現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時效性,這要求新聞工作者在第一時間能夠獲取一手資料,用最短的時間完成新聞事件的采訪工作。
第二,真實性。在拍攝電視新聞專題片時,其所呈現的人物必須是實實在在的人物,不能虛構的人物。因此,電視新聞專題片堅決杜絕虛假新聞,同時也杜絕各種虛假的采訪報道。
第三,深度性。在呈現人物時,電視新聞專題片需要深挖人物背景,將人物與事件深度融合在一起,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人物,這也是電視新聞專題片人物呈現方式的重要特點。
第一,主持人。在電視新聞專題片中,主持人一般是引出話題的角色,同時也是對整個新聞闡述和評價的工作人員。目前,我國擁有許多明星主持人,這些主持人實力強悍,擁有屬于自己的主持風格,是推動整個電視新聞專題片向前發展的主心骨。
第二,出鏡記者。出鏡記者一般是指在新聞現場通過鏡頭向民眾傳遞新聞信息的工作人員。出鏡記者分成多個不同的類型,例如,現場出鏡記者,同時也包含有訪談出鏡記者。出鏡記者的主要任務是將現場的信息傳遞給觀眾,用最真實的畫面向觀眾介紹新聞事件,同時也會向觀眾們介紹新聞事件所產生的背景知識,向觀眾點評新聞事件的發展狀況。
第三,評論員。評論員是對整個新聞進行深度報道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對新聞人物或者是某個社會現象進行深入探討,可以成為意見領袖型的人物。評論員一般是資深的新聞記者或者是在某個領域有影響力的權威專家,評論員可以回答觀眾的提問,也可以向廣大觀眾權威解讀某項行為事件,甚至可能會左右觀眾對新聞時事的看法。
第四,采訪對象。采訪對象主要是為獲取新聞事實而采訪的人物,一般包含有政治人物、杰出人物以及其他人物。其他人物包含有普通人、明星等等。
第五,電視中的陌生人。陌生人主要是為了確保整個電視新聞專題片敘事完整而出現的人物,例如,所報道人物的家庭組成人員或者是與某項事件擁有密切聯系的人員,這些陌生人物的出現有助于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宣傳效果,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第一,主持人的引導價值。在電視新聞專題片中,主持人在整個主持的過程中存在著內容引導和串聯的作用,這種引導和串聯是推動整個組織結構向前發展的基石,主持人可以調動廣大觀眾的觀看情緒,同時也可以深度挖掘評論員的思想,可以將電視新聞專題片的主題完整地展現在廣大觀眾面前,以此達到新聞傳播效果。在與評論員進行交流時,主持人可以設計好相關問題,同時引導評論員對問題進行評論。在與觀眾進行溝通時,主持人可以從觀眾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此形成與觀眾的思想共鳴。
第二,出鏡記者的第一現場價值。出鏡記者主要是將新聞現場在第一時間真實而完整地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出鏡記者主要負責新聞事件的調查管理工作,只有擁有調查權才擁有發言權。因此,出鏡記者需要依照事實真相將相關信息完整而又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消除觀眾對于新聞現場的疑惑,不斷增加觀眾的信任感,使廣大觀眾在出鏡記者的引導之下完成價值判斷。
第三,評論員的專家價值。評論員擁有樹立形象的重要使命,評論員也是電視新聞的一面旗幟,評論員作用的發揮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傳播效果。在深度解讀新聞時,工作人員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從多方面角度進行解讀,他們的觀點深刻、角度新穎,常常會使廣大觀眾信服,容易產生專家效應。
第四,采訪對象的主體價值。采訪對象是新聞活動的相關人物,采訪對象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新聞專題片的質量。在采訪的過程中,采訪對象必須堅持以事實為基礎,禁止任何違背事實的言語,以此更好地揭露新聞事實真相。
第五,陌生人的襯托價值。在電視新聞專題片中,陌生人常常是整個新聞世界的見證人之一,他們能夠將新聞事件完整地呈現給廣大觀眾,同時也可以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相關內容,陌生人的眼神、動作都可以給整個電視新聞專題片帶來驚喜。
第一,主持人的呈現方法。目前,許多電視臺正在加強對電視視頻專題主持人的培養,以此提高主持人的綜合素質,使主持人將自己最佳的主持效果呈現給觀眾。因此,主持人需要強化自身的專業知識學習,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呈現主持人時,電視臺可以從主持人的服裝、發型、化妝以及語言等多角度進行考量,同時還可以針對主持人的燈光、機位等拍攝因素進行分析,使主持人將自己最佳的一面呈現給廣大觀眾,同時也提高電視新聞專題片的呈現效果。
第二,出鏡記者的呈現方式。站在鏡頭面前出盡,記者既需要面對鏡頭向廣大觀眾闡述新聞事實,同時也必須做到闡述的條理清晰,語言親近自然,這對出鏡記者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同時,出鏡記者還需要考慮所處環境,其穿著打扮也需要與周邊環境相匹配,以此增強新聞的可信度。
第三,評論員的呈現方式。新聞媒體非常重視評論員的專業評論,在呈現評論員時,電視新聞專題片需要強化對評論員的專業性包裝,可以從衣著到整個化妝提高其專業特色,以不斷提高民眾對評論的認知水平,提高評論的實效。
第四,采訪對象的呈現方法。由于電視新聞專題片的主題不同,因此,采訪對象的懲戒方法也有所不同。在呈現采訪對象時,電視新聞記者可以圍繞著新聞主題抓住人物個性,拍攝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的鏡頭,尤其需要注重抓住人物細節鏡頭的拍攝。在后期的編輯階段,編輯人員需要合理挑選采訪鏡頭,將符合主題的人物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
第五,陌生人的呈現方法。在呈現陌生人之時,電視新聞專題片可以抓住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可以選擇不同的拍攝角度與拍攝方式,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藝術表達手法。在后期編輯時,工作人員需要注意陌生人物的不雅神情以及動作,需要盡可能地避免重復鏡頭的出現。
第一,根據題材策劃確定人物呈現類型。題材策劃主要是指電視新聞專題片選擇哪些方面作為報道的對象,即選題。電視新聞專題策劃可以根據新聞事實發生的原因及背景資料確定最終的策劃內容,一般要求所確定的類型具有普遍性和顯著性,是人民群眾非常關注的話題,這樣才有報道的價值。因此,題材的確定需要從群體的角度出發,需要對不同的新聞題材進行歸納,選擇最具有報道價值的題材。
第二,采訪拍攝策劃注重人物細節。在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片時,采訪與拍攝屬于基礎性的工作,但是采訪與拍攝必須做到有深度,注重細節管理。首先,在確定采訪拍攝前不需要提前通知相關人員。一般而言,電視新聞專題片必須以事實作為基礎,同時專題片也有正面和負面的宣傳效果,正面的宣傳效果會使相關人員提前有所準備,而負面的宣傳效果會使相關人員引起警覺,因此,采訪拍攝之前盡可能地不需要通知相關人員,否則很可能無法得知新聞背后的真實情況。其次,由于各行各業的工作性質并不相同,新聞媒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采訪者共同確定采訪的時間,同時還需要就采訪的天氣與環境進行溝通,做到有備無患。最后,電視新聞的專題片,同樣講究藝術性在呈現人物時,人物著裝要得體,要貼近被采訪者實際生活,進而為專題片的播出效果增色。
第三,編輯策劃裝飾人員呈現。在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片時,后期策劃編輯可以對已有的圖片及視頻資料進行全方位的規劃,策劃人員首先必須考慮整個專題片的真實性,在呈現人物音頻資料時需要注重對人物隱私的保護,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對人物的圖像進行模糊處理,以便使新聞事實可以真實完整地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
第一,主持人。主持人不僅需要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同時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內在修養,這是對于主持人的最基本素質考核。在主持的過程之中,主持人的性格必須和新聞的風格相吻合,例如,一些主持人適合主持沉穩的新聞主題,一些主持人適合主持一些謙和的新聞主題。主持人還需要強化與評論員之間的默契配合,需要掌握好話題討論的深度以及方向,同時做好各項話題之間的串聯。在主持的過程中,主持人需要密切關注與專題片有關的各項事項,需要不斷保持自身的職業習慣。
第二,評論員。在電視新聞專題片中評論員的自我呈現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例如,當主持人講話時,評論員可以與主持人進行眼神交流。如果畫面中沒有評論員,評論員也不能夠以為自己沒有任何事情,依舊需要保持正常的坐姿。在闡述相關事項時,評論員需要注意攝像位的機位,以此加強與廣大觀眾之間的交流。因此,評論員需要時刻注重攝像機的鏡頭切換,需要隨著鏡頭的切換調整自己的注視方向。
第三,出鏡記者。在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片時,出鏡記者需要注意自身的形象,一般以西裝為主,需要根據不同的專題片報道內容確定自己的形象設定。同時,出鏡記者還需要時刻把控自身的面部表情,需要將自身的表情融入到現場氛圍之中,以富有親和力的表情感染觀眾,同時也給廣大觀眾一種親和之感。促進記者還需要注意各種各樣的形體動作,例如,坐姿要自然端正,站姿要挺拔,不要手指搖晃或者是頻度過高地扶眼鏡。出鏡記者在鏡頭面前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做到思路清晰、語言完整,從視覺和聽覺上不斷增加觀眾對新聞事實的認同感。
第四,采訪對象。在與記者進行溝通時,采訪對象可以將眼神注視著記者,這樣可以時刻保證與廣大觀眾的交流。如果采訪對象漫不經心,時而看東時而看西,很可能會游離于整個專題片的拍攝之外。同時,采訪對象需要時刻注意拍攝設備,例如,攝像機、話筒、燈光設備等等。在采訪溝通之時,應當盡可能減少人為操作,以此提高拍攝效果。
第一,畫面剪輯技巧。電視新聞專題片的畫面是由一個又一個不同的鏡頭所組成的,而鏡頭也是電視新聞專題片的特殊語言,編導可以通過鏡頭向廣大觀眾傳遞所需要傳遞的主體思想。在畫面剪切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注意畫面與解說詞之間的融合,需要是二者之間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以此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第二,字幕運用技巧。在電視新聞專題片中,字幕運用可以強化工作人員對于事實的深度了解。例如,在介紹一個人物時,工作人員可以將人物的姓名、職業以及身份通過字幕向廣大觀眾介紹,以此加深觀眾對于信息的記憶水平,同時也有利于觀眾接受滯后的信息。與此同時,整個電視新聞專題片可以以文字的形式呈現采訪內容,由于一些民眾習慣性使用方言,為此后期編輯可以在語言上加上字幕,以方便公眾理解。
第三,解說詞運用技巧。在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片時,解說詞主要是向人們傳遞各種各樣的抽象信息,以強化對細節的突出作用。為此,編輯工作者需要確保解說詞之間的前后聯系,做到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不斷提高廣大觀眾對解說詞的理解水平。
第四,音樂運用技巧。在后期編輯制作時,編輯可以適當地配上一段音樂,以此不斷提升整個專題片的感染力,音樂可以烘托出人物的情緒,同時也可以深化整個專題片的主題,有助于使觀眾達到情感共鳴的效果。在選擇音樂時,音樂需要與專題片的主題相契合。而對于當時的采訪可以慎用背景音樂。對于一些災難性的專題片新聞,現場采訪應當慎用背景音樂,盡可能地還原最真實的現場環境。
第五,細節運用技巧。電視新聞專題片需要逐步對新聞事實進行深入分析,需要了解新聞背后所包含的真相其中,包含有大量對細節的掌控。在處理細節時,后期編輯人員可以通過編輯手段強化對關鍵細節的處理。例如,一些細節是民眾難以通過肉眼看清的,這就需要對細節進行放大。后期一些細節還可以通過文字與圖像相結合的表現手法予以表現,使人們可以更好地看清人物的細節信息。
綜上所述,在制作電視新聞專題片時,人物的呈現技巧多種多樣,可以從策劃階段、采訪拍攝階段以及后期編輯階段三個階段進行不斷的細化,以此提高專題片中人物呈現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