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宇
(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蓮花學校,江蘇蘇州 215000)
近年來,國家大力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基礎教育信息化建設,每間教室都連接上了互聯網,安裝上了白板、投影儀、掃描機等設施。教育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建設使教學變得更加容易簡單,提高了教學效率。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重要學科,也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的重要學科。信息化教學不僅僅局限在教室里教學基礎設施的使用,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網課,學生則利用網絡來查找學習資料,這些都屬于信息化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改變數學教學的模式。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設備,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應用現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及教育,讓學生更加熱愛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指令和教學效率。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有:
信息化教學以互聯網作為支撐,互聯網打破了傳統教育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條件,只要有電腦和手機,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互聯網就是一個龐大的信息資源庫,現代數學教學中所需要的各種教學資源在互聯網中基本上都能找到。同時互聯網也是龐大的資源共享平臺,教育工作者可以在互聯網上學習先進的數學教學經驗和教學模式,同時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心得。學生通過互聯網不僅能聽到當地著名的教師的講課,也可以聽到世界范圍內名師的講課和教育專家的講座,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教育的公平。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何時何地聽課,實現真正的教育自由。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課,被人們稱為“填鴨式”“一言堂”教育,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困倦,產生懶惰、懈怠心理。有了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改進教學模式,讓學生體會到不一樣的課堂,讓他們體會到當課堂主人的感受,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進行微課,微課是一個8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其主題明確,教學內容較簡單明了,都是精華,學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微課中的知識。教師還能進行翻轉課堂,讓學生在網上對知識進行自主學習,老師則可以利用上課的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創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新的感覺,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幾乎家家都有電腦、手機,于是催生一個新的名詞——網課。學生可以不用在固定的時間到固定的教室去聽教師講課,而是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終端,隨時隨地上課。學生難免會生病,信息化就彌補了學生錯過課堂的缺憾。教師可以將自己授課的視頻傳到互聯網上,供學生下載來學習和觀摩,信息化克服了教育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素。一些大的城市會邀請專家和名人來開設講座,讓學生來聽講、學習,并且激勵學生,給學生樹立榜樣。但是一些農村的學生,往往沒有機會聆聽這些講座,此時互聯網就體現出它的重要性了。教師可以把一些講座的視頻發送給學生,他們就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到大城市聽講座,還能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的配置。
信息技術是雙面刃,有利有弊,我們在了解優勢的同時,也要知道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解決問題、完善不足之處,才能使信息化教學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就發生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大部分的學校均已實現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離不開電腦和多媒體,大部分年輕的教師學習能力強,能快速地掌握方法和技巧。可是對一些中年教師或者老年教師,他們往往只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卻在接受新事物方面能力有限,學習多媒體的使用比較吃力,他們往往很少利用信息化教學,更多的是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針對這樣的問題,學校應該對他們進行信息化教學培訓,由年輕教師帶動中年及老年教師探索新領域。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中年教師和老教師更應該虛心向年輕的教師學習,擺低姿態,拿出不懂就問的態度。年輕的教師也要多些耐心,發揚互幫互助、互利共贏的精神,多多幫助這些教師,共同進步[2]。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大部分學校都采取了網課的上課形式。為了配合學生上網課,有的家長甚至給學生購買了單獨的手機,學生有充分合理地玩電腦、手機的理由,部分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學生就會抵抗不住誘惑而沉溺于網絡。這時就需要學校、家長雙方的配合,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學生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學校方面,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盡量不在網絡上公布,減少學生使用手機的次數,并教育學生抵制網絡的誘惑;家長方面,要做好監督作用,隨時關注學生,并把手機設置成青少年模式,在手機上設置密碼,只有在必須使用手機的情況下,由家長打開手機,并由家長保存手機。這樣在家長的監督下,學生合理地使用手機,避免沉迷于網絡。
不得不承認信息化教學給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是對于有的教師來說就是多了一個偷懶的工具,有的教師過分依賴于互聯網,沒有創新意識。例如,互聯網上教學資源豐富,所以教師就下載教學使用的PPT,經過一點點加工,就拿來上課時使用,沒有經過自己的精心設計。一些教學實驗,互聯網上也能搜索到,于是有的教師為了省事,直接播放實驗視頻讓學生觀看。雖然實驗的方法步驟和結果視頻中都會告知,也是正確的,但是始終沒有學生自己做實驗記得牢靠,記得準確。面對這些情況,學校應該加大檢查的力度,杜絕教師的“拿來主義”,學校可以用抽查的方式,抽查教師制作的PPT,也可以詢問學生相關的情況,讓互聯網成為幫助教師教學的工具,而不是偷懶的工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才能主動學習。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利用信息化教學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自制能力比較弱,在上課的過程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從而降低課堂效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創設一些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剛上課時,創設生動有趣的導入情境,使學生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創設有趣的導入情境還能夠引起學生的求知欲,令教師教學有個良好的開端。在課程進行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和聲音功能,展示一些跟教學有關的圖片、視頻,通過視覺、聽覺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千克和克”一課教學,教師在剛上課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一個圖片:一千克的鐵和一千克的棉花,讓學生對哪個比較重進行思考討論。有同學回答一千克鐵重,有學生回答一千克棉花重,還有同學回答一樣重。此時,身為教師先不要急于糾正學生的錯誤答案,可以利用互聯網給學生播放一段稱重的視頻。在天平的一端放著一千克的鐵,另一端放著一千克的棉花,結果顯示一樣重。通過視頻的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一千克鐵和一千克棉究竟哪個更重”這一概念的印象及理解。教師可以由“想要知道為什么一樣重嗎?那么引入我們今天“千克和克”的教學”。這樣富有趣味性疑問的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注意聽課解開謎團。課程進行到中間階段,有一部分學生已經開始開小差,學生的注意力也不集中了,課堂效率便會下降。教師可以搜索相關視頻,播放一段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動畫的內容可以是小動物們比體重,動物們都不知道自己的體重,怎么進行比較呢?對小雞、小鴨這樣的動物,我們可以用電子秤來稱量,可是對山羊這樣的動物,它們站不到電子秤上,怎么稱量呢?可以用大型臺秤。那么大象這樣的動物怎么稱量呢?可以用地磅秤。這段視頻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對千克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們進入新時期,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存在教條化、統一化和脫離學生等缺點。但是新時期新課程改革要求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不僅有文化基礎還要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信息化教學可以創新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利用信息化可以實行微課課堂,把課程中重要的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更容易理解,記得也更加牢固。教師可以嘗試翻轉課堂,讓學生先從網絡上查找資源,自行學習,教師再在課堂上解答學生在自學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我們以蘇教版小學三年級“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先不直接講知識點,而是給學生播放針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微課教學,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微課教學時間比較短暫,通常是8分鐘以內,正因為時間短,學生會更容易集中精力記住微課的教學內容,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效果。微課主題中的知識點突出鮮明,更多的是知識的精華,通過微課教學,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運算技巧和規律,教師再帶領學生多加練習以鞏固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運算技巧,然后試用這個技巧解決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教師不進行講解。等學生嘗試進行運算后,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再集中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弄懂這些問題基本上就弄懂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運算技巧,這就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是學生觀看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教師不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而是進行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作業等等。通過微課加翻轉課堂,給學生增加了新鮮感,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資源就是教科書和一些教學工具,而信息化的教學資源是網絡上的各種教學圖片和教學視頻。一些現實中難以找到的教學資源在網絡上比比皆是,小學階段的數學是基礎階段,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小學數學中最重要的就是數學思維。當學生有了數學思維,學習數學會覺得簡單易學[3],數學思維就是用數學思想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常用的數學思維有典型思維,就是通過一道典型的數學題,掌握解這類題目的關鍵信息,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可以從網絡上尋找典型的例題。還有一種數形結合思維,把數字和圖形一一對應起來,是通過數和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把復雜的、抽象的數轉化成直觀的、可視化的圖形,進而解答復雜的數學問題。
例如,蘇教版小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分數的概念: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作分數。分母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了幾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幾份。學生對這樣抽象的概念不是很好理解,教師可以運用數形結合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分數的概念。首先理解什么是單位“1”,教師利用多媒體畫一個圓形,把這個完整的圓當作單位“1”,教師可以根據現實生活舉例幫助學生理解。利用網絡搜索出一個蘋果的視頻,即一個蘋果,被分為若干份。這個完整的蘋果就是單位“1”,把這個單位平均分成了若干份,這個若干份就是被分成的若干分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功能,找到一個蘋果的圖片,以圓心為頂點,畫一條線,線的終點落在圓的邊上。教師多畫幾個圓,在每個圓上隨機畫出幾條線,注意是平均分,學生說出把這幾個圓分成了幾份,這個幾份就是分母。然后再利用多媒體的涂色功能,把每個圓中的幾份涂成不同的顏色,這樣分子就出現了。通過這種數形結合的思維,學生很容易理解分數的概念。教師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豐富了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樹立數形結合的思想,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化教學對教師來說不僅是一種便捷方式,更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新事物的產生,我們教師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信息化教學有利有弊,所以我們要發揮信息化教學的積極優勢,建立高效學習課堂,更要避免信息化教學的弊端。教師要不斷的改進教學方式,不斷的虛心學習,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實現數學和信息化教學有效整合,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