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

漢字是記錄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擁有數千年歷史文明的中華民族思想和價值觀的重要折射。甲骨文作為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我們倍加珍視,更好地傳承發展。
淄博市張店區齊盛學校作為山東省首批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在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中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深入挖掘甲骨文文化資源,營造濃厚文化氛圍,構建特色課程體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鋪就全面發展道路,讓師生愛上甲骨文、愛上中國字,從而進一步豐厚文化積淀,增強文化自信,更好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字字珠璣”——營造“字趣盎然”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與文化緊密相連,學生的成長需要知識來鋪路,更需要文化的滋養。齊盛學校堅持走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特色辦學之路,致力于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探索,通過營造“字趣盎然”的文化育人環境,激發師生學習甲骨文的興趣,使甲骨文文化的芬芳彌漫整個校園。
學校建設“雅思齊”文化長廊,根據甲骨文表意象形的文字特點,通過書法、印章、剪紙、瓦當、燈飾等不同載體,展現甲骨文的意象美、點線美、結體美和空間美,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去發現漢字文化的品格,感受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校通過班級甲骨文園地和電子班牌等,張貼發布有關漢字知識的文章,深挖甲骨文文化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校園文化路燈,手繪3D立體“荷魚墨”臺階,打造“聯世界”中華楹聯長廊,將中華文字、繪畫、節俗等文化要素融入其中,用文化的手段培育學生,用文化的方式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文化的環境中接受熏陶、潤澤,使其不僅成為文化的接受者,更成為文化的傳承者。
“字斟句酌”——構建“字成體系”特色課程體系
學校深入挖掘甲骨文形義之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與文化內涵,基于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生活實踐,構建“身臨齊境”(學校位于古齊地)甲骨文特色課程。該課程體系緊緊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文化自信的根本目標,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幾個方面進行大膽實踐創新,探索傳統文化與學校教育相融合的范例。
以語文學科為龍頭,堅持“字育萬象”原則,開展《甲骨清韻》課程實踐探索,分學段開設了《小漢字大故事》(第一學段,1年級)、《甲骨文是畫出來的》(第二學段,2~3年級)、《漢字小時候》(第三學段,4~5年級)、《甲骨文學校》(第四學段,6~7年級)、《甲骨文的故事》(第五學段,8~9年級),通過字體演變、字形解說、字義轉化、知識介紹、甲骨寫繪等板塊,普及甲骨文知識,滲透愛家愛國情感教育,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其他學科以美術為突破口,通過“表字內涵、染字風采、展字應用”等形式,鼓勵教師發揮自身專長,將甲骨文與篆刻、書法、剪紙、拓印、陶藝等藝術形式相結合,積極打造多彩甲骨文特色社團課程,實施“走進名著看甲骨”“經典誦讀識甲骨”“非遺文化尋甲骨”“節氣故事悟甲骨”等項目課程,引導學生從特色課程中感受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魅力。
“字正腔圓”——開展“字得其樂”綜合實踐活動
“字得其樂”綜合實踐活動,旨在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甲骨文的空間。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個體對甲骨文實踐活動主題的深入認識和挖掘,以多種任務模式和多種研究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切實提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開展“書香致遠,骨韻書簽”創意書簽設計和“骨色骨影”甲骨文詩詞“慧畫”大賽,將甲骨文文化融入書簽制作。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書簽材料和主題內容,運用甲骨文形式進行書寫繪畫,為讀書學習增添雅致色彩。創新甲骨文和古詩詞學習方式,嘗試將甲骨文融進詩詞的意境中,通過甲骨文“慧畫”,來啟迪和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他們“誦經典、愛漢字”的美好情感。
除此之外,學校還結合中國傳統節日、校園藝術節等,將甲骨文教學融入日常主題教育活動,開展諸如甲骨文識字小能手、甲骨文手抄報、甲骨文速畫像、尋找齊國歷史上的甲骨文研學活動等,讓甲骨文走進課堂,走進家庭,走進社會,走進學生心中。
“字育萬象”——鋪就“字字以求”全面發展道路
學校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展“字育萬象”甲骨文特色教育活動,用文化育人,用文化樹人,使學生從思想、語言和行動上真正吸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營養,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開設“齊盛漢字大講堂”,邀請專家學者舉行有關甲骨文及漢字演變、書寫等相關講座;開展甲骨文教學教研活動,以“字說萬象”為載體深化研究,把“以字育人”理念滲透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在教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齊盛甲骨文漢字故事之節氣”,對二十四節氣進行視覺設計,從解讀四十八個漢字入手,觸摸甲骨文里蘊藏的氣象特征和生命密碼,用設計溝通傳統,用視覺傳達認知,讓傳統文化在齊盛師生手中氣脈再續、精彩再現。
結合學校七彩德育課程——金色感恩教育,組織學生為媽媽設計一條“甲骨文創意絲巾”,為爸爸設計一條“甲骨文創意領帶”,用自己的雙手和感恩之心,扮靚爸爸媽媽,傳遞自己的愛。春天里,植樹節,舉行別開生面的“硯田耕”勞動實踐基地春季啟動儀式,甲骨說“樹”、硯田耕“綠”,將甲骨文與勞動教育相融合,師生共同感受中華漢字文化和農耕文化,親近文字,親近土地,熱愛自然、播種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提升文化自信、文字自信。每一名學生都是中華民族不斷強大的重要后生力量,少年強則國強,學生的成長源于學校的熏陶和培育。齊盛學校堅持以甲骨文特色教育為抓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融進教學,讓學生能從小認知文化、感受文化、擁抱文化,讓青少年頭腦中嵌進中華文化的基因,“字字以求”,鋪就全面發展道路。
文字感知世界美,文化奠基成長路。近年來,齊盛學校多措并舉,營造濃郁的甲骨文學習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全力打造甲骨文教育特色學校,積極落實國家《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統文化教育的系列講話及《致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周年的賀信》等文件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校園里傳承創新。
“一片甲骨驚世界”,一種符號,萬千方塊,穿越千載,亙古彌新。齊盛學校開展甲骨文特色教育,帶領學生走進恢宏的漢字世界,盡賞無限風光美景,讓全體師生都爭當熟悉漢字、欣賞漢字、正確運用漢字的“英雄”,增強華夏兒女的文化自信,共同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