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對塑造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資源是中學思想政治課堂重要的教學資源及載體,具有內涵豐富和價值多元等特點。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培養可靠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積極途徑。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儲能中學位于上海市黃浦區。這個地方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共青團的發源地,是國歌的唱響地,是解放上海第一面紅旗的升起地,現有各類紅色革命舊址遺址及設施140余處,擁有獨特的紅色資源和悠久的革命文化,紅色文化底蘊深厚。
紅色資源的課程運用仍需進一步深入
紅色資源是思想政治課堂重要的課程資源,它的內涵和外延都很豐富,既有紅色場館、紅色人物、紅色故事,還包括健在的革命前輩和紅色場館工作人員等人力資源。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對于這些紅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運用具有重要作用。紅色資源的課程運用為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尋找新的途徑和方向提供了思路,也是未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力依托。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有些學校已經開始將紅色資源運用到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但在運用的過程中也體現出一些問題。首先,紅色資源的運用更多停留在學生儀式教育、共青團少先隊活動等范疇,如在學校開展的主題升旗儀式、少先隊紅色研學、學生理論社團和故事比賽等主題活動中引入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運用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還相對較少;其次,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紅色資源加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也較為淡薄,缺乏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僅僅停留在展示“紅色歌曲”“紅色電影”的層次,內容展示方式陳舊;最后,目前紅色資源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大多還只是停留在形式階段,教師往往更重視課本知識的講授,將紅色資源用作教學案例,形式單一,導致學生對紅色資源的情感認同不足,無法真正將紅色精神內化于心。
紅色資源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紅色資源能夠有效地發展和豐富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素材。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思想政治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教材都更為強調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思想政治課程強調思想教育性和知識教學統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學生身邊的紅色資源,可以使學生將教材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實現知行合一的目標。教師依托紅色資源設計課程議題,可以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于真實情境中思考,主動接受正確的價值引領。
紅色資源能夠拓寬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目前,有些中學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往往采用傳統的理論灌輸法,容易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失去興趣。而紅色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鮮活的學習素材和廣闊的體驗陣地。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紅色人物故事,感悟紅色精神;在紅色場館的實踐中領略革命歷史,增進紅色信仰;還可以通過參與場館志愿活動、尋訪革命前輩等方式來提高思想政治覺悟。這些方式極大地拓寬了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途徑。
紅色資源有利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單一的課本理論知識顯得枯燥和蒼白,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調動,學生的思想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紅色資源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不局限于教學內容和課外實踐,還可以外延至網絡陣地,通過傳播典型的紅色人物、故事、地點、文化,傳播社會正能量,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在實踐中學、在網絡上學,將紅色價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紅色資源課程運用的路徑探析
巧用紅色素材滲透議題教學,強化學生思辨能力。紅色資源作為教育資源,只有進入實際的教育教學動態過程中,才能成為活性的資源,也才能更為充分地顯示其獨特的教育特質。課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塑造學生價值的主陣地。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議題式、活動型的思想政治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議題的設計,在運用案例、問題等載體的過程中巧用紅色素材,使學生對于議題的思考更為具象、深入,從而強化學生的思辨能力。
活用紅色人物故事營造情境,發揮感染作用。教師將紅色資源作為素材案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中采用系統教學、多媒體呈現、小組討論分享等形式,通過真實的紅色故事和紅色人物來幫助學生掌握課程知識,感悟革命歷史,厚植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如學校任課教師在講到部編版教材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關于《共產黨宣言》的內容時,邀請了中國共產黨發起、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的講解員進入課堂,與學生們分享陳望道先生翻譯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的故事,與學生們充分交流感受。這不僅活躍了課堂形式,提高了教學效果,也增進了學生們對《共產黨宣言》這本經典著作的理解。
善用紅色場館開發實踐教育,開展協同育人。社會實踐教育是將思想政治課程從課堂延伸到社會的重要渠道。社會實踐教育能夠依據真實的情境,促進學生了解歷史與社會,明確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如何將紅色資源運用到中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紅色場館、尋訪紅色人物、設計紅色旅游路線等,學習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學生還可以參與紅色場館的宣講員志愿服務,傳播紅色精神,增進文化自信。在社會實踐教育中,教師還應注重引入相關社會人力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如講授部編版政治必修3《政治與法治》中關于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內容時,教師曾組織學生前往中共一大會址開展實踐學習活動。在活動現場,教師邀請場館講解員和黨史研究人員一同參與學生的紅色尋訪和探究學習。學生通過參觀研學、聆聽報告、擔當義務講解員等形式,真正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使得紅色資源在社會實踐教育中的運用事半功倍。
妙用紅色資源融入網絡陣地,引領正確價值。隨著信息網絡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動紅色資源融入網絡平臺,將紅色文化貫穿于網絡文化中,是新時代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運用中的重要著力點和新途徑。現階段,教師可以運用紅色資源錄制視頻、音頻等,并將其上傳到網絡平臺供學生學習,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促使學生感悟紅色資源中蘊含的歷史底蘊和精神內涵;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參與紅色場館網絡平臺的宣傳工作,通過收集資料、創作編寫、拍攝錄制、后期制作、整合網絡學習資料庫等方式,參與到引領社會正確價值觀的行動中。例如,在上海市黃浦區開展的學生社會實踐護照(線上版)活動中,學生作為志愿者參與線上場館的直播講解、網絡參觀、線上答題等活動。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更接地氣、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