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鈳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下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前提。從十八大以后,國家的現代化發展中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十八大明確的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城鄉一體化”發展,在十九大更是將鄉村振興列入了建成小康社會的七大戰略之一。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文化就是軟實力,振興戰略的“靈魂”。為此相關部門要做好鄉村文化建設,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完成。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文化,道路建設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人類一直在發展和創造社會文化。而“文化”一詞的內涵也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豐富起來。其實對于“鄉村文化”這一概念,難以有統一的界定,但根據本文的內涵,筆者認為鄉村文化是與城市文化有所區別的,在鄉村共同體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它具有獨特的鄉土性,但同時又包含了所有文化的共性。鄉村文化的主體是生活在鄉村的居民,這種文化是依托于農村經濟基礎以及鄉村自然環境發展起來的。其中蘊含了鄉村的風俗習慣、農民的思想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是鄉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以及行為方式。農業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古代人民都是依靠土地生存的,我國也因此在幾千年的發展中成為了農業大國,并形成了深厚的鄉村文化底蘊。與城市文化進行對比,就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其中對鄉村意境表現的元素,如:建筑、描繪、傳統手藝等等。鄉村文化不僅有具體的表現形式也有抽象的展現。如蘊含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習慣、鄉村人際交往原則等。
一、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進行鄉村文化建設的價值
文化不僅是綜合國力的表現,還是民族發展的力量。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革新都會帶動社會文明的進步。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后,農村農業為經濟現代化以及社會工業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城市經濟和文明在迅速發展的時候卻并沒有顧及到鄉村文明的發展。久而久之導致鄉村文明建設成為我國社會整體文化發展一塊明顯的短板。鄉村群眾在社會的發展中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斷的發展,但是鄉村文化建設卻嚴重的滯后,逐漸保守、落后成為鄉村文化的代名詞。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不僅存在地域性的差異,在物質文化追求、精神文化追求以及道德情感方面的追求也有差異。鄉村文化中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和傳統價值觀,這些都是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歷史以及深厚文化底蘊的展示。強化鄉村文化建設,對形成良好的文化形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僅如此,強化鄉村文化建設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落后的文化與新時代的發展不相符合,封建思想在鄉村仍然有所殘留。在鄉村進行大規模的文化建設,可以改善鄉村不良風氣的盛行。相關部門可以在全國的鄉村范圍內展開“移風易俗”的活動,并展開講座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引導村民追求高尚文明的生活方式,將一些繁文縟節進行簡化,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婚喪禮俗大大操辦的現象。從城鄉一體化發展到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的風貌已經具有了很大的改善,鄉村文化是鄉村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展和傳承鄉村文明是一項重要工作,這為提高民眾的文明素養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文化建設路徑探究
1.通過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1)加強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
黨是一切的領導,這一點就決定了文化建設一定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組織的基礎,同樣農村黨組織也是鄉村文化建設的基礎,黨組織要發揮在鄉村文化建設中引領人的作用。一個黨員就是一面鮮活的旗幟,要通過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使村民參與到鄉村產業中來,使集體經濟的發展動力更強勁,從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黨組織還可以讓村民都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通過讓村民參與鄉村管理從而樹立主人翁意識,作為村民他們對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以及管理環境是最了解的,讓最了解的人去做最想做的事可以使鄉村地區更加穩定;引導村民革除陋習,在目前的鄉村中還是存在一些封建落后的不良習俗,現代社會更加弘揚公序良俗,鄉村文化作為整體文化的一部分也要在發展中向這個方向邁進,通過密切聯系群眾培育文明先進的風氣,使村民緊緊地圍繞黨。為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強化思想引領、發揮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
強化思想引領:農村黨組織是直接面向農村的,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農村黨組織要加強思想建設,鞏固當在農村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首先農村黨組織在思想政治建設上要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黨員干部要以中國共產黨為信仰,堅決跟黨的方向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也在逐步的發生變化,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這種變化就更加明顯了。那么作為領導人,基層黨組織也要主動的尋求變化、接受變化,在指導鄉村文化建設時要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在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農村面臨的意識形態風險也日益突顯,農村黨員干部要到群眾中去,針對性的展開思想文化的教育工作。
發揮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從本質上來說鄉村文化建設的本質還是在人,尤其在基層黨員干部,市場經濟的發展受到多種價值觀的影響,在部分鄉村地區存在鋪張浪費、大操大辦等現象,并且封建思想也難以根除。在這種形式下,每個黨員都應該發揮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使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文化振興中來。基層工作對國家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個黨員都要用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宗旨意識,只要黨員發揮自己的模范作用,人民就能從黨員身上獲取強大的力量,黨的執政基礎也會變得更加牢固。
(2)發揮政府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在鄉村文化建設中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鄉村沒有那么多的資金來進行文化建設。目前鄉村經濟的發展主要還是來源于國家財政的投入,但是僅靠國家的力量是有限的,相關部門要鼓勵村民參與到鄉村文化的建設中來,使國家的參政投入“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鄉村黨組織可以制定一些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機構或者企業到鄉村進行投資,逐漸建立起一個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國家的投入資金要逐漸由城市向農村傾斜,為鄉村文化發展提供經濟保障。
2.搭建文化建設與主體建設的立交橋
要實現鄉村文化建設首先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要有人進行文化建設。目前鄉村的勞動力大量缺失,政府要鼓勵各種民間團體或者高校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來,不同的主體可以在文化建設中發揮不同的作用,從而搭建起一個多元化的主體格局,將各種組織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文化建設的整體力量。
(1)明白農民是鄉村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我國的農民占據多數,這些人對自己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情感,對家鄉的建設也有滿腔的期待和熱情,這些人可以成為鄉村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使鄉村經濟發展的更加快速,這樣就可以在鄉村地區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許多在外務工的農民也能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這些農民可以利用自己在城市學到知識和經驗,回到家鄉對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改革,還可以將各種農業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與培訓,建立一個高素質農民的培訓體系。
(2)鼓勵大學生回到家鄉創業。政府想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下進行鄉村文化建設就要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大學生是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但是現在許多大學生都不愿意留在家鄉,這就導致了鄉村人才流失嚴重。大學生受到高等教育知識體系較為完備且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強,能夠給鄉村文化建設帶來較強的動力。政府在吸引大學生的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把他們留在鄉村,使鄉村文化可以可持續發展。為此黨組織應該和當地的企業協商完善薪資待遇,制定一些更好的福利政策。
(3)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到鄉村文化建設中來。社會組織也是鄉村文化建設中非常重要的力量,黨組織想要鄉村文化建設的效果更好,就要在社會素質和鄉村文化建設中架起一座橋梁,使兩者為鄉村振興戰略做出自己的貢獻。政府要把自己的身份從“提供者”轉變為“保障者”,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將文化事業建設和文化產品的生產在合理的情況下交給社會企業來承擔,政府可以為他們提供平臺以及資金。但是政府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對社會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放權但是還是要加強政策的實施和對企業的管理來保障村民的利益。
綜上所述,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進行鄉村文化建設,國家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在黨的領導下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使鄉村文化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參考文獻:
[1]彭冰. 鄉村振興視域下延邊地區鄉村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D].延邊大學,2021.
[2]溫靜. 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文化建設的困境及其解決路徑[D].山西大學,2021.DOI:10.27284/d.cnki.gsxiu.2021.001461.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