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教育承載著為社會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職責,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以及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優化,中職教育的教學活動以及班級管理都需要做出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才可以更好地培育人才。當前,職業核心素養作為中職學生培育的重要內容愈發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由于班級管理能夠對職業核心素養產生一定的影響,故此文章基于職業素養背景下對中職班級管理模式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職業素養,中職班級,管理模式
前言:對于中職畢業生而言,其憑借著較為出色的專業技能深受廣大用人單位的歡迎,但現階段很多中職學生也存在著職業素養相對較低的問題,使得工作崗位不穩定以及初次就業持續時間相對較短等一系列問題出現,這對于學生發展以及用人單位的發展來說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班級管理作為中職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可以對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發揮出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有必要站在職業素養培育的角度來分析和研究中職班級管理模式。
一、職業素養內涵認知
對于職業素養來講,其主要指的是職業人在相應的職業崗位上必須要具備的業務能力、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等,可以將其看作是社會職業中所展現出來的一系列職業理念以及職業知識,一般包括多種要素,例如:一是職業道德,二是職業技能,三是職業素質等。所以,職業素養屬于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重要因素,在社會實踐中,其與學習能力以及專業知識等共同組成了企業聘用職業人的多項重要評價指標[1]。
職業素養的構成通常包括外在職業素養以及內在職業素養兩個主要內容,在實際工作中,要求職業人能夠不斷加強自身外在職業素養的重塑以及培育,重點關注內在職業素養的持續鍛煉以及提升。對于外在職業素養來講,一般包括:一是外表相貌,二是工作資質,三是專業技能,四是專業知識等相關要素,其屬于職業人在實際職業崗位當中的一系列外在表現。對于內在職業素養來講,一般包括:一是職業品德,二是職業作風,三是職業習慣,四是思想道德等相關要素,其屬于構建職業人自身職業素養體系的關鍵內容,同時也屬于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更是現階段企業看中的重點內容[2]。
二、基于職業素養培育的中職班級管理模式探究
對于職業素養培育視角下的中職班級管理模式來講,應該結合社會以及市場的實際需求還有本專業的特點來合理制定最為適宜的班級管理模式,同時以科學制定班級管理組織架構、班級文化以及相關的管理制度等方面來不斷優化和調整班級管理模式。例如:對于電子專業應該開展模擬企業管理,對于市場營銷應該實施團隊管理,對于酒店管理專業應該實施薪酬制貨幣管理、對于烹飪專業應該實施廚師等級考評管理等相應管理模式。
1.注重組織形式的改變
在明確班級管理模式之后,需要開展班級組織架構的建設工作,對此,班主任可以借助班干競聘制度以及負責制度來進行構建,模擬專業對應企業行業實際情形進行組織架構的構建,這樣不但可以保證快速形成良好的班級管理組織架構,同時還可以進一步貼合企業行業實際,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提高[3]。
例如:班主任(即董事)可以借助民主選舉以及毛遂自薦的方式來開展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比如借助全班投票的形式來推選出班級當中最高管理職位班長(即總經理),然后由班長組織帶領學生切實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則開展剩下班級干部(企業管理組織架構成員)的選舉工作。在實際選舉過程中,可以要求每個自薦的學生上臺講述自身參選干部的原因,并且講述自身任職之后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不斷推動個人以及班集體實現共同進步和發展。借助這種方式來改變班級管理組織架構的打造方式,有助于鼓勵學生開展自我表現以及表達,能夠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膽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在潛移默化當中滲透了職業責任和義務,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培育和發展。
在建成班級組織管理架構之后,教師還可以落實級別管理模式,也就是按照干部層級進行打分評價,例如:對于班長(總經理)以及團支書(書記)的管理工作表現,由班主任(董事)進行打分,然后班長以及團支書再為其他干部進行打分。借助這種方式保證各崗位分工明確,充分做到各司其職,同時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職業作風(即避免暗箱操作),班主任還應要求每天的打分成績必須做到公開化展示,要讓任何一個學生(成員)都看到,并且設置“投訴意見箱”以此來落實全員監督。借助這種舉措,可以在班級管理當中,讓學生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職業責任意識,能夠充分認清自身擔負的責任和義務,并且認真地探索如何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有助于學生職業素養的快速養成和提升,進而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就業崗位。
2.注重做好班級文化管理的優化
基于職業素養培育的中職班級管理模式中,應該注重將企業文化有效融入到班級文化當中去。班主任應該明確“文”是思想,而“化”屬于行為,應通過思想來帶動行為。對于企業文化來講,便是企業的價值觀、企業精神以及行為準則的一個具體體現。在實際開展班級文化管理工作時,班主任要結合本班級專業特性,合理融入對應的現實企業的文化,可以借助模擬實操環境來幫助學生更為真實有效地經歷和體驗工作當中的快樂或者是困難,逐步促使學生感悟到工作當中付出便有收獲的真正含義,同時理解獲得工作的欣喜或者是失去工作的沮喪,借助這種方式促使學生了解未來職業生活的一系列行為規范以及準則,使得學生感悟到究竟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職業人才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或者是社會中得到良好的發展。
要想做到上述內容,班主任必須要在班級文化管理當中,全力營造一個較為真實的企業工作環境,將對應的企業文化進行合理高效的引入,唯有在這種環境下,才可以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職業意識以及職業習慣,才可以不斷發展和培育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能力。中職院校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原因在于大多數中職院校目前都開展了校企合作模式,班主任可以結合本班級專業,直接將對應的合作企業的文化搬到班級文化管理中來,這樣便能夠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班級文化教育,促使學生職業崗位意識以及職業素養不斷提升,從而達到零距離就業的目的[4]。
3.注重班級管理制度的改良
對于一個良好的班級管理模式來講,完善的制度屬于管理模式高效落實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促進學生職業素養不斷提升的一個關鍵途徑,其能夠更好地給出學生相應的行為標準,并且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做出規范,促使學生逐步養成較為優秀的職業習慣。在借助制度來進一步優化班級管理模式時,班主任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制度的制定,必須要切實遵循“以學生為本”原則。要能夠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主要目標,保證做到有章可循以及有約可依,要能夠讓班級目標管理工作變得更為規范化、程序化以及制度化,從而確保制度可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推動其職業素養不斷提升。
二是,所制定的制度必須要保證能夠貫徹落實下去,同時還要保證其能夠進入到一個精準化以及可行化的狀態,班主任還應該積極爭取全班成員的建議以及意見,然后在反復的論證以及研判之后,切實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班級情況以及專業情況等,來生成對應的規章制度,除此之外還需要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持續做出調整以及改善。
三是,建立健全的制度要能夠與中職生身心發展相吻合,并且保證制度能夠充分發揮教育性能,能夠對中職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產生促進作用。
四是,班主任需要對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應用,例如:借助監控技術來記錄班級管理行為數據信息,再借助大數據技術生成一個較為健全的班級管理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研究,來為制度的制定或者是調整提供支持,確保班級管理可以不斷向好發展[5]。
結語:綜上所述,由于中職學生畢業之后多數都能夠直接進入相關的企業或者行業進行工作,所以職業素養對于中職學生發展和成長來講極為關鍵。班級管理作為中職教育活動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必須要以職業素養培育作為核心目標,落實好班級管理模式的優化和改良工作。本文先是對職業素養做出了簡要概述,并基于此針對基于職業素養培育的中職班級管理模式做出了分析和研究,以此來提高中職班級管理水平,推動中職生不斷向好發展。 PR
參考文獻:
[1]楊齊有. 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工作分層模式淺析[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7):130.
[2]林潔丹,蘇健煌. OEC管理模式 在中職學校班級常規管理中的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2020,38(1):15-16.
[3]康萍. 與專業課教學相結合的中職衛校 班級管理模式探索[J]. 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4):33-34.
[4]劉玲. 探討中職學校班主任如何根據學生職業發展特點實施有效化管理[J]. 中外交流,2019,26(37):120-121.
[5] 任素芳. 建構班級管理新模式——論公司制管理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 職業教育,2018,17(10):27-29.
(作者簡介:陳霞,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班級管理)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