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摘 要:目前我國高職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人才培養存在對職業培訓不夠重視、產教融合深度不夠、師資技能培訓力度不夠等問題。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文件精神,穩步推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對培養新型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應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這一背景,本文對完善高職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1+X 證書制度 高等職業教育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 人才培養
“1+X”證書制度推行后,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引起很大的關注。如何培養出高素質勞動者和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專業必須緊跟社會需求,以“1+X”證書制度為指導,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1 “1+X”制度對高職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
高職院校要有效推進“1+X”制度,把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教育有機融合,要對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進行改革。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在1+X制度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以下幾點影響:
1.1 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要緊跟汽車后市場的發展動態,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復合型高技術技能人才,這也是1+X證書制度下的人才培養核心。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該專業人才培養停留在“抓理論抓技能重應用,疏忽了學生跨越復合能力的培養等問題。要使X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落地,要打破原有專業和學制的約束,從而使學生真正能拓寬本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還能跨界現有專業的學習內容。這種制度下人才培養目標不能再精確到某一個專業方向,而要調整到向全面發展的汽車營銷領域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1.2 拓寬職業發展空間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學生畢業的要求除了要取得規定學分外,還需要學生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但在前幾年取消了汽車營銷師等一批證書,供學生選擇的職業技能證書面變窄了,對口度也降低。引入“X”證書后,有多種職業技能證書供學生選擇,學生不僅能獲得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核心技能,還能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使具有其他相關專業特長的學生獲得一些被社會認可的職業技能證書。實施1+X證書制度,促其掌握跨專業的知識,具備“一專多能”復合式技術技能,最終起到了拓寬學生就業發展空間的重要作用。
1.3 重構學歷教育內容
當前,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學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理論教學和理實一體化教學及實踐教學。運行“1+X”證書制度的過程中,要將X考證內容有機融入到該專業學歷教育內容教學過程中。要深入學習研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同時要重新梳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只有重構學歷教育內容,才能保證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取得核心專業技能,同時獲得社會認可的各類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又發揮了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協同作用。
2 高職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2.1 職業培訓重視不夠
我國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畢業的條件是:修滿規定學分,英語、計算機達到一定的級別,取得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證書。其中人才方案中職業技能證書選擇嚴格標準可參考。然而可以看出重學歷教育,輕職業培訓是現階段高職學生的人才培養現狀,以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為例,學生除修滿規定的學歷教育學分外,普遍規定獲得汽車營銷師初級或中級證書(現已取消),目前好多高職院校用二手車鑒定評估師或汽車維修工等職業證書代替。與該專業對口的職業培訓證書較少,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2.2 產教融合深度不夠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仍處于較低層次的校企合作階段,有部分合作只停留在合作協議層面。主要根源在于產業鏈前置與教育鏈,學校教師無法用現有的平臺和資源研究前沿的技術,從而很難調動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以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為例,在目前的新媒體營銷背景下,傳統的營銷模式逐漸落化,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仍停留在培養“傳統營銷”的層次上。學校處于沒有把自身的優勢和辦學宗旨真正融入企業的價值鏈中,而企業則是抱著花很少成本挑一些好苗子的想法,并沒能構建好良好的合作關系。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流程性的工作。企業的專家和高級培訓師平時工作繁忙,很難定期來學校參與實踐教學。沒有企業大力支持,汽車營銷理念滯后,該專業的教學資源缺乏,人才培養也只能停留在培養傳統的汽車營銷人員層面上。
2.3 師資技能培訓力度不夠
人才的培養質量離不開教學團隊的整體實力,我國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時,首先看中的是學歷,其次是科研能力,對技能的關注度不是很高。而對于剛畢業的年輕教師在一線教學崗位上,企業實戰經驗明顯不足,難達到“雙師”要求;對多年在教學崗位的老教師來說,不能及時跟上產業發展的步伐,教學思路固化且和教學內容脫節。若學校再不重視教師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提升,要實現培養專業領域應用型創新人才這一目標是很難的。
3 “1+X”制度下如何完善高職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3.1 注重職業培訓,融通學歷教育
在“1+X”制度實施的過程中,對學生各項實踐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應當重視職業證書培訓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不能僅僅停留在重學分數量、輕學分質量的現狀。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建立合適的學習成果的認定方法和轉換機制,推進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教育更好的融合。比如學生取得該專業相關的X證書,表明對專業中的某門或某些課程已經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實操訓練,可以免修部分課程,基于合理的方法和機制從而實現學習成果的轉換,打通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界限。能使學生在有限的在校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和提升綜合技能,從而達到復合型高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
3.2 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
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讓產教融合體系化和一體化”重要指示,高職院校應以此為契機,積極與當地政府、龍頭企業建立產教融合供需對接機制,如以建設產業學院、訂單班、聯合班等形式。在落實“1+X”證書時,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應充分挖掘專業特色,結合本地區域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和人才需求,開發與職業崗位密切相關的各類職業培訓課程,不僅滿足本校學生的知識延伸或深化的選擇,同時滿足社會人員的再學習需求,拓寬授課對象有利于推進職業教育和產業更好的有機融合。
3.3 優化課程體系,實現“課證融通”
所謂“課證融通”是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的設置與職業資格考證相對應,課程教材和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證內容相一致,通過課程學習,學生就能直接參加相關職業證書的考試。高職院校在推行“1+X”證書制度的過程中,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需要進行優化。要將職業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需對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原有專業課程進行壓縮,再將專業核心課程與職業培訓重復的內容進行整合,形成“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專業培訓課程”的課程體系。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和興趣愛好,在原有的學分基礎上提高選修課的學時,多開展專業拓展課程和開發專業培訓課程,多鼓勵學生選擇拓寬視野的選修課及職業證書培訓項目。
3.4 打造雙師隊伍 ,提升教師技能
要更好的落實“1+X”證書制度,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建設師資隊伍是很關鍵的要素。本專業與保時捷、江蘇寶尊等知名企業建立“企業培訓與學校教育”、“工作規律與學習規律”融合的校企合作交流平臺,基于校企合作交流平臺以專業教學任務和人才培養為中心,組建“互補型雙師”教學團隊,形成合作理念、合作資源、人才培養過程相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共同研究落實“1+X”證書制度,構建“互融、互補”雙師型教師培養協作共同體。還要不斷修訂和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保障制度,從多角度豐富培養培訓形式,針對各個方向和類別積極組織雙師資格培訓,培育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大師級領軍人才。鼓勵教師走進企業實踐,強化專業技能;定期特邀深度合作企業專家、高管及社會上本專業的知名人士進校園幫助一線教師提升實踐授課能力。
4 結語
面臨著高職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共性問題,當下我們可以以“1+X"證書制度為契機,聯合政府、行業、企業等共同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并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職業培訓,必能改善現狀問題,從而培養出符合行業、企業需求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促進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
基金資助: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改課題(2020-YBJG-13)。
參考文獻:
[1]戴勇,張靜,郭瓊.職業院校實施1+X證書制度的思路與舉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9-32.
[2]邵名果,李傳偉.1+X證書制度與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9,(12):68-72.
[3]林清輝,楊智勇.基于1+X證書制度的雙導師隊伍建設研究[J].智庫時代,2019(37):112.
[4]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72- 76.
[5]杜怡萍,李海東,詹斌.從“課證共生共長”談1+X證書制度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4):9-14.
[6]鄭根讓,史志強,何成,等.1+X證書制度下以書證融通重構專業核心課程體系[J].職業教育研究,2020(1):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