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蒞蒞




摘 要:針對汽車發動機艙蓋的結構特點和技術要求,采用斜頂桿抽芯機構,解決了內部結構不規則,有倒扣、脫模困難等問題。該產品尺寸較大,注塑充填同樣存在困難,為保證產品充填質量,節約材料,提高生產率,故采用多點冷熱流道相結合的澆注系統。
關鍵詞:發動機艙蓋 斜頂抽芯 充填 熱流道
1 引言
汽車中的塑料件通常尺寸都比較大,結構復雜,為了提高產品質量以及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在一些大型的汽車塑料件的模具設計中,越來越多的采用熱流道技術[1-3]。
下面介紹一款某品牌的汽車發動機艙蓋的熱流道注塑模具設計。針對這種大型薄壁,且內部又有倒扣的塑料件模具設計,供設計人員借鑒參考。
2 塑料件結構分析
汽車發動機艙蓋塑件外形尺寸為1395mmX490mmX75mm,平均壁厚2.5mm,表面粗糙度Ra0.8,產品表面不能有明顯的流痕以及頂白現象。塑件內部結構有2處倒扣,要求卡扣有足夠的強度;塑件具有一定的支撐作用,設計有大量的加強筋。塑件還有多處靠破面,容易形成熔接痕和困氣。機艙蓋要經受-40℃~140℃左右的溫度,對材料的耐熱性、傳導性、對流性要求較高,故材料選為PA6+GF15,收縮率為1.0045。結構如圖1所示。
3 模具結構分析
塑料模具的模具結構在設計時應結合產品的結構,材質以及使用性能和使用環境,還要充分考慮后期成型的結構工藝性,確保模具結構的最優化[4]。具體分析如下:
(1)根據塑料件尺寸規格,采用一模一腔。
(2)充填區域較大,采用多點進澆結構。
(3)預防短射,需提高充填速度,選用熱流道系統。
(4)塑料件有大量的加強筋,要合理設計鑲拼件結構。
(5)塑料件有兩處倒扣,采用斜推抽芯結構。
4 模具結構設計
根據產品結構及尺寸限制,模具采用一模一腔、多點熱流道注塑的設計形式。本著設計適用的原則,選用非標模架,規格380mmX820mmX350mm,如圖2所示:
4.1 成型零件設計
4.1.1 分型面設計
機艙蓋為內部結構件,對分型線要求一般,該制件分型線取投影面的邊界線,制件周邊高低斷差較大,導致分型面存在局部插破面和靠破面,為簡化整個分型面,采用以低點為基準,結合插破、靠破做為輔助,將分型面設計為平面[5],如圖3所示。
4.1.2 斜頂抽芯機構設計
制件卡扣處采用斜頂抽芯機構成型,卡扣尺寸處倒勾為2mm,寬為18mm,斜頂尺寸設計:長15mm,寬25mm,角度為5°,推出行程25mm,斜頂通過斜推桿支座安裝在推桿固定板上,如圖4所示。
4.1.3 成型零件材料選擇
模具需具備30萬件的產能,滿足使用要求,保證模具強度,動、定模成型零件采用整體式結構,材料為618H預硬鋼。斜頂抽芯機構材料為SKD61,HRC52。
4.2 澆注系統設計
為防止產品短射,采用MF填充分析及優化來確定產品進澆方式,結果下圖5所示:
型腔充滿時間為2.33s,最大填充壓力為46.87Mpa,末端未出現填充不良,困氣區域較多,需要增加末端排氣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結構,本次設計采用熱流道結合冷流道5點側澆口進澆結構,如圖6所示。
主澆注系統采用熱流道結構,有利于提高注塑壓力,加快注射速度,保證制件的充填質量,進入型腔前,結合一段冷流道,是為了降低制件周圍的溫度。熱澆口在模具中的溫度達150℃以上、產品較大、保壓過長會導致澆口周圍出現飛邊、銀絲等現象,產品冷卻時間加長,為有效避免以上現象,進入型腔前開設冷流道及進膠澆口,提高了產品填充質量、縮短了冷卻時間[6-7]。
4.3 冷卻系統設計
根據塑件的結構、材質等特點,促進型腔冷卻均勻,分別在動、定模板上設計14條直通式冷卻水路,如圖7所示:
4.4 推出系統設計
制件主要采用單節頂桿推出,分布在加強肋、加強柱、包緊力大的拐角處、充填末端等區域,共計108根,如圖8所示。
4.5 排氣設計
結合MF分析出的困氣區域、在分型面加開排氣槽,排氣槽寬18-20mm深0.02mm,動、定模均為整體結構設計,內部采用推出桿解決困氣問題[8-9],如圖9中圈出部分為排氣槽。
5 模具工作過程
(1)合模:在注塑機的動力控制下,動模部分運動,與定模閉合。
(2)成型:塑料顆粒通過注塑機變成熔融液體,在一定壓力下進入型腔進行填充。
(3)冷卻保壓:熔體充滿型腔后,經過保壓,冷卻,完成制件成型。
(4)開模:動定模在注塑機的控制下分開。
(5)推出脫模:模具開模后,推板帶動推桿以及斜頂,將制件推出。
6 結束語
設計完成后的模具,通過調試,投入正常生產。制件尺寸在允許公差范圍內、無短射、飛邊、流痕等現象,產品質量得到認可。模具結構設計合理、運行可靠,維修便捷,得以順利驗收。塑件實物如圖10所示。
參考文獻:
[1]劉秀娟.汽車前門板骨架熱流道注塑模設計[J] .模具工業.2009.35(7):44-49.
[2]張維合.汽車中央通道主體大型注塑模具設計[J].中國塑料.2017.31(5):92-97.
[3]常輝,樊曉紅,林榮川.基于Moldflow端蓋澆口位置優化設計的研究[J].內燃機與配件,2019(5):117-121.
[4]黃智.汽車保險杠注射模設計[J] .模具制造,2020,20(1):60-63.
[5]王春艷,陳國亮.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6]楊安,懂揚德,胡宏偉.法蘭蓋滑塊脫模機構及注塑模具設計.工程塑料應用,2017.45(10):82-86.
[7]張維合.注塑模具設計經驗技巧與實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117-153.
[8]閆竹輝,劉斌.汽車燈罩殼體注射模設計[J] .模具工業,2020(12):64-78.
[9]屈華昌.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15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