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媛 張 輝 張建明
安徽省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科,安徽阜陽 236000
川崎?。↘awasaki disease,KD)亦稱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具體表現為高熱、多形性紅斑、淋巴結腫大,對患兒的心血管系統造成不良影響[1-2]。阿司匹林可抑制內皮血栓形成,發揮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對內皮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可有效預防血小板黏附,故臨床多采用IVIG 聯合阿司匹林治療KD,但部分患兒出現IVIG 耐藥,易發生冠狀動脈損傷,對患兒預后造成不良影響[3-5]。雙嘧達莫被廣泛用于擴張動脈、抗血栓等疾病的治療中,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6]。研究顯示,雙嘧達莫能夠通過改善血小板功能治療KD[7],但目前還處于探討階段。鑒于此,本研究開展了雙嘧達莫聯合IVIG 及阿司匹林治療KD 的研究,探討其治療效果及對T 淋巴細胞亞群、凝血功能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選擇2018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安徽省阜陽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科收治的80 例KD 患兒。納入標準:①符合《小兒川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8];②口咽部黏膜、眼結膜紅腫充血;③淋巴結腫大(直徑>1.5 cm),發熱時間>5 d;④患兒家屬知情后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先天性心臟病、造血系統疾?。虎诰駹顟B異?;蛏眢w營養不良;③合并嚴重感染或繼發性細菌感染。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兩組,每組40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6~56 個月,平均(30.98±8.21)個月;發熱時間5~12 d,平均(8.31±0.93)d。對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6~55 個月,平均(29.89±8.19)個月;發熱時間5~12 d,平均(8.38±0.89)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對照組采用IVIG(國藥集團貴州血液制品有限公司;規格:50 ml;生產批號:210110917)+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規格:100 mg×30 片;生產批號:221261191)治療,阿司匹林30 mg/(kg·d),3 次/d,體溫恢復正常3 d 后逐漸調整劑量,2 周內將藥物劑量調整至5 mg/(kg·d)。于發病10 d 內給予IVIG,劑量為2.0 g/kg,輸注1 d,8~12 h 內輸注完成。連續治療8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雙嘧達莫(南京杜衡醫藥有限公司;規格:25 mg×100 片;生產批號:201201129)口服治療,3~5 mg/(kg·d),3 次/d。連續治療8 周。
顯效:治療5 d 后,體溫正常,黏膜充血、淋巴結腫脹等癥狀消失;有效:治療5 d 后,體溫正常,黏膜充血、淋巴結腫脹等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未達上述標準[9]。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①記錄兩組T 淋巴細胞亞群、凝血功能、炎癥因子的變化。采集患兒治療前后空腹靜脈續5 ml,3000 r/min離心5 min,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Beckman-Coulter,型號:EPICSXL2)測定T 淋巴細胞亞群變化;采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美國Beckman-Coulter,型號:ACL-TOP)測定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bg)變化;采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deukin-6,IL-6)、C 反應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變化,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檢測。②記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前,兩組T 淋巴細胞亞群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CD4+、CD4+/CD8+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CD8+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 淋巴細胞亞群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
治療前,兩組PT、TT、APTT、Fbg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PT、TT、APTT 與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Fbg 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PT:凝血酶原時間;TT:凝血酶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Fbg:纖維蛋白原
治療前,兩組TNF-α、IL-6、CRP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CRP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比較()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 <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CRP:C 反應蛋白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1 例(2.5%)惡心嘔吐,對照組出現3 例(7.50%)惡心嘔吐。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63,P=0.608)。
KD 為發熱性疾病,全身性血管炎,病程呈自限性,對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是誘導患兒死亡的首要原因[10-11]。目前,臨床治療KD 主要以IVIG、阿司匹林為主[12]。阿司匹林屬于非甾體抗炎藥,具有鎮痛、抗炎、解熱的作用,同時還可抑制花生四烯酸轉化,發揮抗血小板聚集、內皮活化的作用[13-15]。IVIG 被廣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對免疫細胞具有調節作用,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并能高度拮抗血小板黏附作用[16-17]。雙嘧達莫為抗血栓、擴張冠狀動脈的常用藥物,被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如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等[18];此外,其對血小板聚集具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同時還可有效改善血管微循環,發揮抗炎作用[19]。研究發現,雙嘧達莫對T 淋巴細胞的活化具有抑制作用,從而有效改善患兒的免疫功能[20]。本研究結果顯示,三藥聯合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IVIG+阿司匹林治療,且患兒的T 淋巴細胞亞群、凝血功能改善情況優于IVIG+阿司匹林治療。分析原因為:雙嘧達莫能夠有效擴張冠狀動脈血管,緩解冠狀動脈血管阻力,促進冠狀動脈血流增加,調節血管高凝狀態,進而改善凝血功能,緩解T 淋巴細胞活化狀態,加之IVIG作為免疫球蛋白,對T 細胞活性、生長均有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三者聯合治療具有取長補短、協同增效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21]。
KD 的發生與各種誘因感染后導致的機體炎癥反應密切相關,因此,治療的關鍵在于控制炎癥反應[22-23]。IL-6 屬于成纖維細胞和活化T 細胞所產生的T 淋巴細胞因子,可促進免疫球蛋白再次免疫應答及免疫球蛋白分泌,是較常見的促炎因子之一[24]。CRP 為急性期時相反應蛋白,當組織受到感染或刺激時其水平會快速增高[25]。TNF-α 不但能夠直接作用于血管內皮細胞,促進IL-1 釋放,形成血栓;還可作用于單核巨噬細胞,加速炎癥因子釋放,加重炎癥反應,進一步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26]。本研究結果顯示,三藥聯合治療CRP、IL-6 及TNF-α 水平低于IVIG+阿司匹林治療,提示三藥聯合可改善炎癥細胞因子,減輕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提高自身免疫性抗體。從安全性方面看,雙嘧達莫不會增加不良反應,故三藥聯合治療KD 的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雙嘧達莫聯合IVIG 及阿司匹林治療兒童KD 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兒的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炎癥因子的表達水平,可在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