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花,莫鵬巧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南寧 530007)
2017 年9 月6日,教育部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1],校園貸引起的重大惡性事件急劇減少,但仍有一些校園貸平臺通過改頭換面的形式來引誘大學生進行校園貸款,比如打著就業培訓的幌子進行培訓貸和求職貸,利用大學生創業缺乏資金的痛點進行創業貸。貸款對象由原來的在校生逐步向經驗匱乏的畢業生延伸,新的貸款形式與以前的網絡平臺貸款沒有本質的區別,其本質是引誘大學生陷入貸款,從而獲取高額的利潤。新形式的校園貸所引發的抑郁壓抑、逃學、自殺等悲劇時有發生。因此,讓大學生深刻認識新型校園貸的本質與危害,提高辨識網絡金融陷阱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已成為各大高校防范教育引導工作的重點。鑒于以上原因,本文深入分析了校園貸的背景和原因、危害,進一步提出了高職院校校園貸防范教育引導的對策。
“校園貸”問題存在是多方面的,除了政府監管缺失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之外,還在于校園貸的欺騙行為,金融知識缺乏、法治觀念淡薄、高職學生特殊性等多方面的影響。
高職院校屬于大專層次,70%的學生來自于家庭教育薄弱和經濟落后的地區,學生普遍存在著自我養成習慣不好、自律意識差、學習動力不足、自卑內向等特點,他們大部分的精力不在學習專業技能上,而是在吃喝玩樂或游戲中,在不考慮自身經濟條件的情況下形成了盲目消費的習慣,甚至有些學生為了避免別人瞧不起自己,在自卑、好奇心和自尊心的驅使下,誤以為通過高端電子產品和品牌服飾等物質條件的改變,就可以提高身份地位而快速融入大學生生活圈,因此,他們容易受到物質條件的誘惑,致使價值觀和消費觀出現偏差,將過多的精力集中于物質享受及相互攀比上。
校園貸近幾年之所以能夠在校園蔓延,其主要原因是一些校園貸企業利用大學生的超前消費心理,采用“低門檻、易操作、無抵押、零利息、速到賬”等廣告宣傳吸引學生辦理貸款[2]。甚至一些不良貸款公司為了快速擴大業務,只要一張學生證或手持身份證的裸照就可以順利辦理貸款。對于涉世未深的高職學生來說,這樣的貸款輕松便捷,不用抵押還沒有利息,也不用經過父母的允許,他們誤以為這是一筆沒有危害和陷阱的貸款。由于大學生缺乏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在與校園貸公司簽訂合同時,由于沒有法律意識,合同的違規內容幾乎都是一掃而過,而校園貸公司故意在違約還款率和滯納金等重要信息做了避重就輕地處理,一旦簽訂了合同,就等于掉進了借貸的圈套當中。
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是00 后,由于在傳統文化下長大,大部分家長重視文化課和愛好特長的培養,忽視了理財知識和金錢觀的培養,有些家長甚至認為,小孩過早接觸金錢會形成不好的習慣,把金錢視為影響學習成績的不利工具,禁止給零花錢,導致很多大學生沒有任何支配金錢的經驗。而有些家長正好相反,誤以為愛孩子就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消費需求,孩子要錢給錢,要物給物,給得越多,表明愛得越深,這就造成了孩子沒有機會切身體會父母工作的艱辛,讓孩子誤以為賺錢很輕松,無形中形成了無節制的消費理念。從以上兩類家庭教育的案例來看,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家校教育都忽視了金融知識和理財知識的培養,沒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觀,進入相對自由的大學后,更容易出現攀比和盲目消費的習慣。
除了學生方面的影響、家庭教育和貸款企業的不正當誘惑等因素之外,還在于大學生法律知識的缺乏、自我防范能力薄弱、社會經驗的不足。在面對各種校園貸的暴力催債時,不敢向家長老師求助,更沒有意識到第一時間報警來保護自己,這充分體現了大學生法治意識淡薄。
1.危害學生身心健康
高職院校屬于專科層次,學生普遍存在著學習動力不足、缺乏自信心、自制力不強等現象,缺少人生規劃,主要精力不在學習上,而是在玩樂享受中[3],因此,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這些學生缺乏金融知識、法治觀念淡薄和社會經驗不足,一些校園貸公司通過威脅、恐嚇、騷擾、暴力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催債。
很多學生不敢求助家長和老師,更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內心受到的威脅和恐嚇非常大,輕則導致他們無法安心學習甚至逃課,重則導致令人痛心的輕生,因此,校園貸平臺的存在,對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2.誤導學生形成錯誤的消費習慣和理念
現在的學生是00 后,生活在物質豐富和科技發達的智能網絡時代,享受了網絡時代帶來的便利和紅利,但也因為一些超前的觀念如“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假精致”的影響,導致沖動消費、透支消費的行為習慣。而對于開始獨立生活的高職學生來說,由于脫離了父母的約束,很少有班主任像高中時嚴格監管,他們很容易受到周圍的人和環境影響,部分學生在攀比心的驅使下,形成了盲目跟風的消費習慣[2]。校園貸正是抓住了高職學生的這一特點,誘惑大學生沖動消費和盲目消費,這種錯誤的消費方式誤導學生形成不良的消費習慣,嚴重腐蝕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校園貸不僅危害學生身心健康,還對安定和諧的校園建設也帶來很大危害。一是校園貸逾期未還款時,網絡貸款公司通過威脅、恐嚇、騷擾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催債,甚至偷偷潛入校園,對學生進行跟蹤挾持,這將導致學生出走、甚至跳樓自殺,從而嚴重擾亂了學校的教學秩序,給高職院校的校園環境埋下種種隱患。二是大學生朝夕相處,彼此影響很大,學生使用校園貸后不能及時歸還,于是求助于身邊的同學,當漏洞變大資金鏈斷裂時,極易引發群體性事件,嚴重干擾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校園貸申請手續過于簡單、門檻過低。比如只要一張學生證或手持身份證的裸照就可以順利辦理貸款。校園貸存在監管松散、費用高、合同不透明等現象,嚴重干擾正常金融秩序。同時,大多數在校大學生沒有固定收入,很容易逾期,存在著嚴重的違約危機。從某種程度來說,貸款公司則承受較大的金融壓力,會帶來一定的金融波動,容易引發社會風險。
在“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等超前消費理念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嚴重腐蝕大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和價值觀[4]。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應結合高職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一系列關于校園貸非法騙局、金融法律知識的教育活動。通過定期召開相關校園貸知識競賽、勵志成才教育、主題班會、民主生活會、金融專家直播開講、法律知識普及等活動,讓學生深刻認識“校園貸”的形成原因、背景和危害。通過不定期的校園貸宣傳墻、手繪或微電影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展現校園貸被騙的真實場景,提高學生防范風險的能力。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自信心不夠、人生目標不清晰等特點,因此,高職院校的校園貸防范教育工作不僅僅只停留在防范層面上,而是把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好職業規劃,抵制社會上的種種誘惑,將目光從物質消費向精神追求方向轉變[4],弘揚勤儉節約、腳踏實地、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中國精神,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除了重視學生專業技能以外,高職院校需將安全防范教育、法律教育、金融知識和創業課程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必修課程,加大普法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課堂教育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方式,具有效率高、覆蓋面廣的特點。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自覺性差、學習動力不足等特點,主動學習課堂之外的法律金融意識淡薄,所以,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課堂育人的引導作用。通過開展法律知識普及、投資理財、創業教育、典型案例分析、安全教育等形式[2],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提高投資理財知識,避免盲目消費。同時,在大學生素質教育計劃中增加各類專項教育,如針對財商教育、創業教育、信用教育、兼職教育等新時代需要的專項教育[5]。還可以邀請曾經經歷過校園貸的同學分享真實經歷,加強警示教育的針對性。
高職院校要堅決遏制校園貸,需要制定動態的、全方位的監控機制,組建以輔導員-班主任-班委-宿舍長為監控主線,定期摸底排查,摸清已經參與“校園貸”或者從事推廣參與人員的信息[6],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消費情況,特別是那些超前消費和借貸異常的學生,及時進行溝通和勸導,做好學生的摸底工作和教育引導。同時,還要針對家庭貧困的學生開展扶貧幫困,避免學生因經濟困難而陷入校園貸的圈套。學院層面可開發一些校內勤工助學和實習實踐崗位,讓學生體驗工作過程和獲取金錢的經歷,從而達到改變學生對盲目攀比消費的認知,重塑正確的金錢觀。充分利用校友企業等多種途徑提供兼職機會或實習崗位,甚至號召創建校園助學基金,為學生提供多渠道、多層次的幫扶服務。同時,還要做好勵志成才感恩教育,幫助貧困生從思想上脫貧,發揚艱苦奮斗和自立自強的優良傳統。
目前,多數高職院校關于校園貸防范宣傳教育工作主要通過校園廣播、主題班會、知識問答、講座等方式進行宣傳,這些傳統的宣傳方式只是站在學生管理者的角度發布信息,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無法針對校園貸防范教育進行有效地反饋和互動,相當于盲目地宣傳校園貸防范知識。特別是面對變化多樣的校園貸,學生無法快速地辨別校園貸的套路和危害。
隨著5G 技術的發展,大眾傳播手段和媒介的多樣化,新媒體時代顛覆了傳統宣傳方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各種信息以短視頻、音頻、動畫的形式借助新的傳播媒介急速擴散,深刻影響了所有人,而大學生作為思維活躍的群體,易接受新事物,自然離不開新媒體的影響。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仍采取過去“填鴨式”的生硬灌輸、內容呆板、蒼白說教等方法進行教育,缺乏對學生多樣化需求的關注,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必然會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與影響力[7]。高校思想教育者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功能和優勢,積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手段和形式,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如學院領導統籌各系部,組建新媒體團隊,將與校園貸有關的經典案例和最新報道,拍攝成一系列的視頻,通過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發布出去,建立高職院校校園貸防范教育引導的動態數據庫,從而達到及時、快速的防范教育。
校園貸事件在高職院校的頻繁出現,既危害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擾亂了學校教學秩序,還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的嚴重影響,面對校園貸引起的多種問題,必須從多方面考慮,學校應整合資源優勢,將校園貸的防范教育引導納入思政教育工作當中,不斷挖掘當前社會與校園環境下大學生的特點,大力開展金融和法律的知識教育,著力提高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人生觀,構建抵御校園貸的思想防線,期盼非法校園貸早日根除,還校園以清新,還家長以安心,還學生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