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裕芬
(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惠州 516000)
自人類歷史邁入21 世紀以后,世界發生了幾乎天翻地覆的變化,在這個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快、網絡資源容量大,這對學生的學習而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課堂教學的現代化,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至關重要,同時,國家也大力提倡教育改革要注重“教育信息化”,基于此,在高職思政課堂里,各教師就應當重視現代化技術的應用,根據社會發展形勢,積極推進課堂創新升級,通過新科技在課堂中的應用,為教學賦予新的生機與活力,以此切實實現高校高職思政課堂的打造。本文中,筆者將根據實際教學認識,以提高思政課堂有效性為主要目標,簡單分析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思政的轉型。
縱觀當前階段的教育事業發展可見,當下高職思政課堂里教育信息化的形式主要有兩種:第一,在日常課堂教學之中融入高新科技,借助各類教育教學資源的拓展與教學技術的開發,以高新技術帶動實現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第二,在信息化的發展之下,社會也對未來人才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高職學生即將面臨社會生活,要想讓其更好在社會中立足,各教師就必須致力于培養其信息化意識與信息化能力,也就是說,在高職思政課堂之中,各教師就必須依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合社會發展形勢開展教育信息化工作,以此切實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與競爭優勢,同時,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更多高新科技人才的共同努力,因此,培養學生的信息化精神也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的創新發展與國家的信息進步[1]。根據這兩種形式,在高職思政課的教學里,各教師就應當將先進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教學方法落實到課堂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專業能力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斷學習各類信息化教具的使用方法,不斷強化課堂教育改革,以此順應時代發展提高思政效率。
混合教學創新模式是近年來新推出的一種基于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線下教學中,由于一節課的時間有限,導致在學生尚未完全理解清楚教學內容時,課堂就有可能戛然而止,這就會影響到學生的更深入認識;在新式的線上教學中,像班級管理等也會因為不能面對面交流而很難實施。而混合教學創新模式則可以規避這兩種模式中的弊端,充分發揮其教育優勢,利用兩種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近年來,在我國各個階段、科目的教學之中,混合式教學創新模式的身影并不罕見,在混合式教學之中,學生的學習深度、廣度等都能有效提高,繼而高效課堂打造的目標也就能切實落實,同時,在混合式教學方法下,教師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與學習心理動向,繼而就能更好進行教學修正。當然,在我國的個別地方還不具備混合式教學的設備能力,但是為了我國教育事業及課程教學的更好發展,各教育工作者就應當積極探索混合式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方式,以此為課程的后續奠定基礎。
混合教學要求教師應該參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或者教學內容來選擇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便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在該類教學方法的作用下,學習過程將充滿趣味性,學生不僅能學習課本中的內容,而且還能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因此,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較多的時政熱點,并對當前教育形勢進行深入地分析,促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產生強烈的興趣。在根據信息化背景組織高職思政課的混合式教學時,教師還會充分考慮利用網絡中與課本內容相關的資源,并對其進行合理改進,學生也會一改以往只依靠課堂學習新知識的認識,學會利用線上平臺掌握知識的方法,這對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而言都是一種有價值的改革。在網絡化背景之下,教師可選用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多,除了原有的講述法、圖片顯示法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等方式組織思政教學活動,在這種形式多樣的課堂里,學生就能認識到更動態、更直觀、更新穎的思政知識,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均會隨之提升,如此也就會自然實現學生課堂主動性的發揮。由此可見,教育信息化要求之下的高職思政混合教學方法能夠促進課堂轉型升級,利于新教學改革的貫徹落實[2]。
如果教師始終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不僅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無法提高教學質量。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為增強學生活力,在了解信息化基本特點的情況下,還應該深刻剖析高職思政教育與學生的性格特征,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表自身的觀點,在學習各種知識的同時,還能感受到無限的樂趣。因為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思政充滿著枯燥性,在以往的高職思政課堂里,教師講述思政知識的方法也大多只是講述或者要求,而這就很容易引起更向往新鮮事物的當代大學生的厭倦情緒。在信息化依托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借助更易引起學生關注的網絡熱點,通過各種新鮮有趣的教學方法增添思政的時代性與趣味性,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混合式教學的方法也能夠增強學生課堂活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中,而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將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不僅能掌握較多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能形成優良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來開展教學活動,認識到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思政教育模式對學生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由此,在混合式教育模式中,學生自然會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自然會頻繁,學生就會產生課堂主人翁的意識,認識到自身在學習方面的重要性,如此一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就會隨之上升,最終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較好的進步與發展,因此,這一模式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促進意義。
混合式教學需要將線上平臺和線下教學結合起來,在線上教學中,網絡環境必不可少,因此,構建信息化環境是思政混合式教學實施的基本保障。在這一方面,首先,各高職思政課教師應該主動搭建起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線上學習場所,在學生的線上學習中,教師應該以與線下教學同等的態度,在線上教學平臺中融入教學管理、教學交互、教學內容分享、教學評價、教學內容測試等多種功能,以此真正將線上平臺變為學生線下學習的有效延伸與補充;其次,線上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彌補線下教學的不足,在高職思政的教學中,思政中的很多知識千絲萬縷,單靠課堂并不能完全講解清楚,因此,在線上教學之中,教師就應該做好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結合課堂知識點,以圖片、視頻、文字、超鏈接等方法打造學習信息資源庫,并利用班級網站、專題論壇等方法引導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有益材料與同學進行分享,以此在提高學生信息收集、整理、歸納能力,鍛煉學生思政自學能力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多方位、全角度看待思政,繼而獲得思政的更好成長。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師更應該認識到信息化背景下高職思政教育教學模式創新應用的重要性,不斷學習更多的信息化理論知識,并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促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逐漸提升。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學校還應該加大思政課師資隊伍建設力度,促使教師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新型教學模式將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之所以在高職思政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之中,師資隊伍建設非常重要,究其原因,線上平臺的應用及線下教學中高科技的使用等等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化能力與現代化視野,因此,在開展這一全新教學模式時,學校方面就應該注重培養教師的信息運用水平,打造出一支高能力的時代性師資隊伍,以此通過科學的教學手段運用,科學的教學理念引導,實現課堂教學的信息化發展。在這一方面,首先,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先行者,要想提高學生的信息化意識,教師就必須先提高自身信息意識,主動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主動研究像微課等信息化教學道具的使用方式,主動引導學生進行信息化的思政學習,以此言傳身教讓學生產生信息化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學校方面要重視對思政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技能訓練,通過開展信息化教學比賽、信息化教學講座等方法提高教師對線上教學的科學認識及運用熟練程度[3]。
在教育信息化的號召下,為將混合教學模式運用到高職思政課堂里,教師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新模式下的教學開展措施。
新教育時代要求課堂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也應該站在主導者的地位上,充分引導、鍛煉、培養學生,學生也應該站在主體者的身份上,積極進行創造性、信息化的思政知識學習,以此通過師生地位的有效混合實現思政教學的有效混合。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先在備課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認識、性格指向等,結合思政教學內容做好課堂教學安排;然后以隨機應變的方法,利用微課、慕課等在線下教學中為學生詳細講解、分析思政教材內容及其蘊含的各種精神、思想;隨后,在課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線上學習平臺進行課堂內容的交流、討論、拓展。在此過程里,教師應該處于教學輔助地位,引發學生討論,并在學生討論中適時進行指導,以此讓學生在討論中獲得知識的內化,在指導中避免學生受到錯誤思想的荼毒。此外,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應該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指導,當學生提出相應的思政教育問題時,教師應該進行積極地解答,在良好的溝通氛圍下,學生將學習到更多的思政理論知識,并將其合理地應用于實際生活中。信息化是當前的時代發展趨勢,教師與學生都應該認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從而在師生通力配合的基礎上,不僅教師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而且學生也能對思政教育課程充滿無限的興趣。
傳統課堂多是一言堂的模式,在一言堂的灌輸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學習反感,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則為如今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多種途徑,但是在一些高職思政課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時,很容易因為思想認識的不足而出現將本應該活靈活現的信息課程,變成多媒體課件式的信息轟炸。因此,在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師就應該正確審視線下線上教學的融合,先利用導學單等方式將課堂教學內容傳輸到網絡平臺中,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網上自學等方法進行課程的預習;然后利用在教學中通過知識學習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如演講會、分享會、藝術展等實踐活動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同時,教師還可以適當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方法,以教學為主、以信息教學為輔,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現代的課堂氛圍里,感受到思政學習的魅力;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利用線上平臺進行實踐活動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線上平臺中對學生的表現等進行全面評價,以此通過兩種教學模式的互相補充與交匯,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4]。另外,當運用線上線下共同教學的方式時,可引導學生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視頻的方式來將教材內容、學生學習重點知識進行記錄,隨后將相關的內容分享在學習平臺中,由此,借助線上的方式,學生能學習較多的理論知識。學校還可以建立學習平臺,告知教師將相關資源上傳到學習平臺中,學生可運用學號或者身份證號進行登錄認證。最終,在兩種教學途徑的有效混合下,學生將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總之,高職階段的思政課在學生思想觀、價值觀、人生觀等形成中具有較重要的促進價值,因此,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今天。各教師就應該抓住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利用其混合式教學的新式教學方法,進行思政課的轉型升級。本文中提出的混合式教學建議只是滄海一粟,為讓教育信息化在思政課堂中落地生根,各教師就應該結合當地教學實情,根據自身班級教學情況,不斷完善與改進,以期讓學生能夠真正在混合式思政課中收獲能力、知識與素養的多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