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兵
(安慶市新聞傳媒中心,安徽 安慶 246001)
目前是萬物皆媒的時代,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媒體。在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的傳播渠道已由原來的廣播電視報紙雜志逐步轉移至各類網絡信息平臺,為信息的傳播拓寬了一定渠道,其運用各類手段傳播新聞信息,與時俱進建立網絡平臺,聯動社會力量打造特色化信息服務平臺。新媒體平臺的出現直接打破了傳統紙質媒體對于媒體行業的壟斷地位,使得很多自媒體人可以參與到新聞內容創作過程中,新媒體平臺借助于互聯網,可以每時每刻為新聞媒體提供海量內容,這些內容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泛。在新媒體環境下,紙媒新聞記者采訪內容以及創作工作的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探索,轉變采訪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模式,用更加豐富的專業知識、更加專業的職業素養以及更熱情的工作態度,找準新媒體語境下紙媒新聞記者采訪的定位,向以內容為重的路徑積極轉型。
媒體融合簡單來說就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單一功能的新聞記者職能向全媒體職能記者的融合,其關鍵在于融,具體就是依靠廣播、報紙、雜志等載體,將媒體行業的宣傳、信息傳播以及營銷手段進行整合,最終在新媒體形勢下,讓傳媒行業實現資源共享、內容兼容、傳播途徑多元化的新型媒體發展模式。媒體融合發展條件下紙媒新聞記者采訪能力的創新性轉型,不僅提升了媒體行業的競爭力,也間接為我國的紙質媒體行業提供了發展的動力。在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紙媒新聞記者工作的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紙媒記者做到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創新采訪能力。
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傳統媒體的傳播介質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大部分媒體的受眾逐漸減少對報紙等傳播媒介的使用,報紙已很難出現在大部分受眾家中,使用紙質媒介獲取新聞信息的受眾逐步老齡化,大部分屬于四十歲以上人群,于紙傳統質媒體而言,各類新興媒體形式的出現為其帶來了顛覆性的沖擊。
新媒體以自身靈活性強、時效性高、受眾廣泛、傳播便捷等獨特優勢在當前傳媒市場中脫穎而出,為保障自身可持續發展,傳統紙質媒體與新媒體有效融合已迫在眉睫,但縱觀二者融合現狀,仍存在發展前景不明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首先,新媒體技術發展迅猛,在某種程度上已超過傳媒界的現有認知,業內人士缺乏對新媒體技術的深入研究及探索,難以靈活應用新媒體技術優勢;其次,由于媒體管理體制的約束,現有傳統紙質媒體管理機制不全面、管理人員難以切實掌握與理解媒體融合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二者媒體融合的進程。
民眾的根本需求是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需考慮的核心問題,為此紙媒新聞記者的采訪內容及所傳播的信息需從民眾本身出發,以體現新聞的核心價值及相應社會作用。縱觀紙質新聞發展趨勢,在當今新媒體語境下,紙媒新聞仍存在一定單一性及機械性,嚴重制約了紙媒新聞內容的創新及新聞記者采訪能力的發展,所展現的新聞內容較為片面。為客觀展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相關信息,表達群眾思想狀態以及社會實際情況,紙媒新聞記者應及時調整采訪模式,最大限度地滿足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積極研究互聯網信息技術在新聞采訪創新中的應用,有效推動新聞信息的廣泛、迅速傳播,為新聞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積極發揮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深入基層百姓群體中考察民情,鼓勵各基層群眾勇敢表達自我,以賦予受眾更為人性化、更具實際的新聞內容,以及更加直觀、立體化的新聞感受。
目前紙質媒體行業的同質化問題較為嚴重,部分新聞欄目缺乏自身特征,導致用戶流失、用戶關注度降低,影響了紙質新聞媒體行業的發展。于紙媒新聞記者而言,受層級以及傳統新聞采訪模式的制約,部分新聞采訪內容一般圍繞當地民生民情進行播報、分析,受眾僅能了解本地新聞,致使紙媒新聞采訪內容存在一定地域性限制。據相關研究表明,全球擁有移動終端的人約有34 億,手機作為瞬時接收信息的終端,是新媒體時代最佳的信息傳播媒介,其突破了傳統紙質媒體的地域局限性,受眾能夠通過手機等智能終端接收各地新聞信息,嚴重制約了紙媒新聞行業的發展,想要通過紙媒新聞媒體體現信息的價值,創新新聞記者采訪內容、突破地域限制已是必然趨勢。紙媒新聞記者需堅持深度挖掘內容、剖析事物背后含義,同時結合受眾的喜好,才能有效提高報紙新聞影響力,得到受眾的認可。
相較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移動終端,報紙作為傳統媒體的代表在當前新媒體語境下存在較大局限性與約束性,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已為傳統紙質新聞媒體的信息傳播帶來巨大沖擊與壓力,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承擔新聞信息傳播的載體已無法通過傳統模式繼續單方面經營,目前WIFI 技術在數字化、網絡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逐步趨于成熟,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能為代表的各類智能移動終端成為受眾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其便攜、獲取信息時效性高等特點深受群眾喜愛,在智能自動終端被廣泛普及的今日,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主體地位不再明顯。傳統媒體時代,信息技術尚未得以成熟發展,新聞傳播主要依賴于報紙、電視等載體,但于當前新媒體語境下,新聞生產者和新聞信息產生渠道的聯系不再密切,多元化的新聞傳播途徑已經逐步進入大眾視野,群眾對各類智能移動終端的使用越發頻繁,以網易、新浪、澎湃為首的專業專新聞網站得以優化改善及應用,微博、微信、QQ 等平臺已成為人民群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途徑,用戶在利用互聯網平臺獲取信息的同時,還能夠及時參與互動及討論,將自身看法反饋于傳播者,而紙質媒體僅能單方面進行信息傳播,缺乏一定時效性,也難以及時接受用戶反饋的信息。
首先,現有傳統紙質媒體管理模式較為死板,缺乏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制度,尤其在員工薪資分配及考核制度方面存在較多不合理的觀點,嚴重制約了員工工作效率及積極性,對后續工作質量造成極大影響。縱觀我國新媒體管理體制,尚未制定明確法律規定,當前傳媒市場運行缺乏穩定性,于傳統紙質媒體及新媒體而言,二者誰能在最終成為信息資源的有效傳播者仍尚待定奪。其次,人才應用制度存在問題,為保障傳統紙質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傳統紙質媒體需切實提升人力、物力資源的投入,以提高新聞記者的采訪能力,提高傳媒工作的效率。
紙質新聞的主要來源基于以下兩個方面:社會熱點與政治動態,其依靠政府的推動與相關制度發揮價值導向作用。在當前新媒體語境下,需要深入改革紙質新聞記者采訪模式與路徑,出臺相關政策對新聞記者采訪理念革新予以大力支持,以彰顯紙媒新聞的價值。若想實現紙質新聞影響力的擴大,推動其穩健發展,應結合新媒體特征合理創新采訪理念,實時更新排版與采訪形式,力求發揮其社會效益最大化。紙媒新聞記者可利用公眾號形式,聯動社會各界力量創設新時代信息采訪平臺,實時對社會熱點與政治動態進行線上采訪,并根據時間節點更新相關采訪內容,突破傳統紙質媒體新聞記者采訪的單一性與枯燥性,增加趣味性與生動性,體現出符合受眾需求的多元化服務模式。
新媒體在新聞界的逐步滲透,改變了傳統的新聞采訪播報方式,移動終端設備的加入,拓寬了新聞的傳播途徑。新聞報道作為具有輿論、價值導向的權威性內容,肩負著保障社會安定、和諧的重任,審視近年來傳統的紙質新聞采訪播報形式,其采訪報道手段單一,缺乏靈活性,無法有效凸顯新聞價值觀念,為賦予受眾更加直觀、立體化的新聞感受,應以新媒體為基礎創新新聞采訪模式,增加多元化播報形式,順應時代潮流,積極利用各類終端設備,將新聞價值發揮至最大。
新聞內容的特殊性,致使采訪風格極易受到限制,無法發揮新聞傳播價值最大化,為全方位彰顯新聞價值,新聞記者應創新播報風格,在不破壞原有嚴謹性的條件下,適當選用受眾喜愛、新穎、符合時代潮流的采訪風格。鑒于當前較多年輕人對新聞缺乏興趣,紙媒新聞記者可利用微博、微信等軟件,以圖文并茂的調查問卷形式展開新型采訪方式,以高質量的插圖與言簡意賅的文字相結合,增加閱讀趣味性,以獲得被采訪者的接納與青睞。
網絡媒體的發展推動了現代媒體信息傳播逐步向海量性、靈活性、即時性發展,提高了信息交流的平等性,使受眾主觀性得到充分發揮。紙媒新聞記者等傳統媒體從業者,應深刻認識傳媒市場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將傳統單向傳播形式逐步向以受眾為核心的選擇模式轉變,提高信息傳播的多樣性及廣泛性,利用個性化的傳媒信息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體驗。隨著互聯網科技的蓬勃發展,新媒體技術在傳媒行業得到廣泛應用,新媒體對社會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傳統媒體與大數據等互聯網新興技術的有效融合,紙媒新聞記者采訪工作面臨著挑戰及機遇,紙媒新聞記者需及時調整工作模式,在最大限度上滿足行業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時積極研究新媒體技術在自身工作中的應用,依靠自身良好的創新意識與優秀的職業素養,有效推動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融合。隨數字媒體技術如火如荼地發展,現有傳統媒體行業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傳統媒體行業逐漸被各類新媒體平臺取代,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為傳統媒體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在此背景下,紙媒新聞記者需以新媒體技術為依托,積極提高自身創造意識和融合能力,為順應當前時代多元化要求及特點,適當地調整采訪工作內容,結合受眾喜好深入挖掘內容價值,剖析信息內涵,利用各類終端設備,創造多元化播報形式,以提高傳媒信息傳播影響力,有效地提升所播報信息的質量,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
紙媒新聞記者在開展工作時要注重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結合生活實際,認真、務實地采訪報道每一個新聞,幫助公眾更好地感知社會大環境。目前,媒體發展逐步趨于多元化,受眾獲取信息的速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紙媒新聞記者需具備更加高效專業的信息處理能力以及新聞敏感性,通過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新聞敏感性,以穩健的工作態度報道新聞事件,以專業的工作態度捕捉現場內容,營造引人入勝的新聞播報環境。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新聞記者應以新聞采訪作為工作重點,強化自身職業素養及采訪技巧,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紙媒新聞記者,應在自身轉型發展過程中積極學習采訪技巧、靈活應用采訪技巧,摸索出適宜自身發展、適宜社會發展、符合當下新媒體時代背景的采訪技巧,深入采集挖掘更為優質的新聞內容反饋于大眾。在采訪工作初期,新聞記者應著重對采訪對象的信息進行深入了解,并在采訪前期制定訪談內容及擬定大綱,保障后續采訪的條理性。正式采訪環節中,紙媒新聞記者應以專業記者素養為依托,循循善誘,引導被采訪者,為其營造輕松良好的采訪氛圍,雙方要處于平等狀態,鼓勵被采訪者積極提出自身觀點及想法,進而獲取更多高價值的新聞,保障后續采訪的有效性。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對新聞傳播的渠道、速率與內容更迭都產生了極大影響,新聞的傳播渠道已不再被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載體束縛,民眾利用身邊的終端設備即可實時獲取新聞。當前,飛速發展的網絡技術致使傳統的紙媒新聞記者工作難以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趨勢與節奏,網絡新媒體中的新技術在信息大爆發的時代背景下,從一定程度上占據了傳統紙媒的市場,紙媒新聞記者應提高采訪工作的創新能力,順應新媒體時代潮流及現代傳播體系理念,以實現紙媒新聞記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