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彬,李曉鵬,張 林,張 樂
(1.江蘇師范大學 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2.江蘇師范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江蘇 徐州 221116;3.江蘇師范大學 江蘇省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實驗室,江蘇 徐州 221116)
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是高校和研究機構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關鍵物質基礎,在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近年來,在各類項目資助下,我國高校和研究機構不斷增加科研裝備投入,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數量激增,在管理和使用中,很多問題也開始凸顯,尤其是儀器設備共享和使用效益方面存在著許多問題[2]。如何按市場經濟規律提供制度完備、設備齊全、開放共享的應用平臺,如何通過多方協同,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利用率,如何優化資源配置,讓大型儀器設備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中發揮更充分的作用,如何合理對開放共享效益進行分類共享評價[3],是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大多數高校都已經擁有數量眾多、功能完備的“高、精、尖”先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然而,這些存量大型儀器普遍存在分散放置、重復購置、部門封閉管理、單位獨占、使用效率偏低的現象[4]。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1)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往往由課題組提出購置需求,由于有財政資金支持,前期的調研和可行性論證往往流于形式,源頭上把關不嚴,重復性購置時有發生,購置后長時間閑置也屢見不鮮[5]。(2)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由課題組管理,場所分散,封閉管理,以設備安全的名義獨占使用,使用效率低下。(3)大型科學儀器的開放共享效益評價缺失,體制機制不健全,運營團隊人手不足,無法實現存量設備的開放共享[6]。
隨著國家科研投入的快速增長,大型儀器設備采購規模不斷擴張,重采購輕管理、設備購置浪費等方面的問題開始逐漸顯現。究其原因,是源頭控制上存在如下問題:(1)聯合評議工作局限于科技部門的主管項目中,跨部門協同性有待加強。(2)立項論證中制度執行不充分,流于形式。(3)大型科學儀器存量資源分散,缺乏統一的查詢平臺,儀器設備動態變化情況更新不及時,運行記錄存在失真,查重評議難以達到理想效果[7-9]。
經過對區域內中小企業的實地調研發現,近年來,隨著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的不斷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明顯提升,限于自身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條件,很多中小企業急需外部科技資源來助力產品的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10]。此外,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大型科學儀器采購成本,通過開放共享平臺進行新產品的研發測試,又存在預約困難、排隊時間較長等問題,而且平臺配備的實驗人員可能沒有足夠的經驗和技術指導企業解決技術瓶頸,導致產品的研發周期被迫延長而失去市場競爭力。設備和人才已經成了制約中小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障礙。
江蘇師范大學在實踐中,將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分為“二類三層”,按照“應進必進,想進限進”的原則,依托“一中心一平臺”,實現存量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新模式,徹底解決分散、重復、封閉、低效的問題。
將全校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按照功能分為通用型和專業型2個大類以及核心層、支撐層和輻射層3個層次。通用類設備采取“集中管理、集中運行”模式,專業類采取“集約管理、分散運行”模式。兩類儀器均納入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平臺統一管理,在設備存放上,為了節約空間、提高效率,核心層設備集中到分析測試中心統一管理,支撐層設備歸屬二級學院管理,輻射層設備歸屬校企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校地產業研究院管理。在滿足校內教學、科研和測試服務的基礎上,根據近三年年平均有效服務機時數,優化改進大型儀器設備分類管理模式。(1)校內自管模式:有效服務機時大于年有效服務機時閾值的,完全由校內二級單位負責管理。有條件進行開放共享的,校內預約者優先。(2)校內外兼管模式:年有效服務機時介于某個區間的,在校內共享基礎上,富余時間授權委托具有服務資質和市場運營經驗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開拓校外服務市場。校內共享由校內二級單位負責管理,校外共享由第三方服務機構負責管理。校內校外分時段預約。(3)校外托管模式:有效服務機時小于某個閾值的,全權委托具有服務資質和市場運營經驗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在保證校內教學科研需求的基礎上,開拓校外服務市場。針對校內外兼管模式和校外托管模式,調研雙方的職責、權利和義務,形成委托管理協議范本。
在長期的實踐中,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學有效的開放共享管理體制和動態調整的獎勵激勵機制與考核體系。成立了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管理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校領導擔任,成員由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大型儀器開放共享重大事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大型儀器開放共享的實施與管理。分析測試中心和相關依托單位建立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平臺,實行校、院兩級管理。研究修訂了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辦法,動態調整大型儀器開放共享收費與結算管理辦法,設立了開放共享基金,對師生使用學校大型科學儀器的測試費進行資助。依據運行參數、開放共享等情況,定期對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和開放共享效果進行分類考核評價,建立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制定評價標準,引入第三方專業評估機制,定期對開放效果進行評價考核。
成立了多元化技術團隊,團隊成員由在編專業技術人員、編外兼職技術人員、對口交流合作單位人員、助研崗位優秀研究生等組成,按照“常規安全準入制、技術安全認證制”原則,實行集中管理,持續培訓業務知識、測試規范和服務規范,提升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通過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提供了可行的職稱晉升通道。
從大型科學儀器源頭控制角度提出了增量購置的優化對策,探索多方協同模式,解決了重復性、盲目性、隨意性問題。
提出了省內大型儀器信息資源匯聚整合方案,改進了增量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聯合評議機制。推動建設了省級數據匯聚共享平臺,將各個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的儀器情況、對外服務情況、開機時數等詳細信息通過統一的平臺發布,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為儀器設備購置的聯合評議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從而有效地從源頭上控制大型科學儀器的重復購置。
出臺了校級增量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查重評議管理辦法,對新購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學科相關性、必要性、合理性等進行評議。購置申請報告要重點包含區域內同類儀器設備保有和運行開放情況等數據,必須包含儀器共享方案,已有存量大型科學儀器的申請方,需要提供現有儀器開放共享數據和綜合評價考核結果,引入第三方評議機構對申請報告開展全面性和準確性調查,解決盲目性和隨意性問題。
破解增量儀器購置經費不足難題,成立區域大型科學儀器共享聯盟,與校地產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多方協同,探索合作機制,與區域內特色產業、行業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協同共享設備與市場信息,形成了以技術服務為主體,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為目標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有力支撐了地方優勢與特色產業轉型發展。
通過集成校內分析測試大型儀器設備資源,建立了靈活的開放共享服務管理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搭建集科研、檢測、培訓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形成江蘇師范大學對外科技創新服務的窗口,帶動高端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助推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靈活機制,搭建多元化的專業技術團隊,建立多樣性的長效培訓機制,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對儀器功能和性能的開發、研究,拓寬儀器設備的應用,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務社會的水平。借助第三方服務機構,減小中小企業與高端科技資源的技術壁壘,實現高校的專業技術人員與產業發展的深度對接,增強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通過授權委托運營,借助合作渠道,構建市場運營團隊,充分利用第三方服務機構成熟的市場服務渠道,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原則,廣泛開展業務合作,推動區域產業經濟發展。
通過探索與實踐存量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新模式,構建全新的開放共享體系,以全新的體制和機制實現高質量的對外服務,可以有效提升大型儀器利用率,促進國有資產增值保值。同時,通過改進增量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聯合評議機制,建立校級增量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查重評議管理辦法,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型科學儀器購置中存在的重復性、盲目性、隨意性問題。此外,通過研究大型科學儀器服務區域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模式效益,可以有效提高大型儀器的使用效率,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